公务员考试行测 判断推理—真假/类比推理
真假推理
矛盾关系特性为非此及彼,必一真一假。
矛盾关系6组:
1.某个A是B与某个A不是B;
2.所有A都是B与有的A不是B;
3.所有A都不是B与有的A是B;
4.A→B与A且非B;
5.A且B与非A或非B;
6.A或B与非A且非B。第四组矛盾为考察重点与难点,必须掌握。
反对关系6组:
1.所有A都是B与所有的A都不是B,真假情况可以同假,必有一假;
2.所有A都是B与某个A不是B,真假情况可以同假,必有一假;
3.所有A都不是B与某个A是B,真假情况可以同假,必有一假;
4.有的A是B与有的A不是B,真假情况可以同真,必有一真;
5.有的A是B与某个A不是B,真假情况可以同真,必有一真;
6.有的A不是B与某个A是B,真假情况可以同真,必有一真。
用矛盾关系、反对关系结合假设法就可以解决真假推理题目。
包容关系有3组:
1.所有A都是B→某个A是B→有的A是B;
2.所有A都不是B→某个A不是B→有的A不是B;
3. A且B→A(B)→A或B。包容关系真假情况为:一真前假,一假后真。
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是考察重点。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和不相容选言命题也会结合在真假推理中,增加考题难度,今年知识点间结合出题仍是大方向。那就说明基本知识必须掌握,必须清楚理解并能熟练应用,才能在结合性题目中获得成功。
下面通过近年省考题目进行练习。
【例1】某珠宝商店失窃,甲、乙、丙、丁四人涉嫌被拘审。四人的口供如下:
甲:案犯是丙。
乙:丁是案犯。
丙:如果我作案,那么丁是主犯。
丁:作案的不是我。
四个口供中只有一个是假的。如果以上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是真的?()
A.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乙 B.说假话的是丁,作案的是丙和丁
C.说假话的是乙,作案的是丙 D.说假话的是丙,作案的是丙
【解析】乙和丁为矛盾关系,因此只有一句的假话在乙和丁当中,其余的甲和丙为真话,因此丙作案,丙说的是丙→丁,肯前必肯后,因此丁也作案了,从而得知丁说假话,作案的是丙和丁。选择答案B。
点拨:本题考查简单矛盾关系某个A是B与某个A不是B。
【例2】某高校生命科学学院共有教师50人,其中
① 有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
② 有的教师不具有博士学位
③ 张老师不具有博士学位
上述三个条件中有一个条件为真,两个条件为假,则该学院中具有博士学位的老师有
A. 50人 B. 25人 C. 0人 D. 不确定
【解析】正确答案为A:真假推理,简化:有的是有的不是③¬张老师。首先找矛盾,没有矛盾关系,其次找反对。①②反对,必有一真,③为假,得张老师是博士,①为真,②为假,得所有的教师都是博士。所以选A。
点拨:考察有的有的这组反对关系,可以同真,必有一真。
复合命题推理
1、假言命题:
1)两个口诀:
“如果P,那么Q”:P→Q (前半句推后半句)
“只有Q,才P” : P→Q (后半句推前半句)
2)十字推理规则:
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
3)“如果,那么”的替代表达:
只要P就Q
为了P一定Q
凡是P都Q
P必须Q
P离不开Q
4)“只有,才”的替代表达:
不A不B
除非A否则不b
A是B必不可少的/不可或缺的/的必要条件/的基础……
注意倒装句:对于A,B必不可少
2、联言命题:
A且B(一假即假,全真即真)
替代表达:和;不但...而且;虽然...但是;...与...;不仅...还...
3、选言命题:
A或B(一真即真,全假即假)
替代表达:至少一个
4、知识拓展:
-(A或B)= -A且-B
-(A且B)= -A或-B
-(P→Q)= P且–Q
P→Q= –P或Q
【例1】如果天气晴朗,我们就举办拔河比赛
如果风很大,我们就不举办拔河比赛
如果不举办拔河比赛,就举办演讲比赛
假定上面的陈述属实,实际情况我们正举办拔河比赛,则下面哪项必定为真()
1.天气晴朗 2.风不大 3.不举办演讲比赛
A. 仅I
B. 仅II
C. 仅I,III
D. I ,II,III
【解析】B;原题可翻译为1、晴朗→拔河;2、风大→-拔河;3、-拔河→演讲;由已知条件正在举办拔河比赛,相当于1式子肯后,2式子否后,3式子否前,按照推理规则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否前肯后无必然,可知答案选择B。
【例2】甲乙丙三人择偶标准?
甲:只要他有钱,就嫁给他
乙:只有他有钱,才嫁给他
丙:只要他人好,就嫁给他
若一男没钱但人好,则一定不愿意嫁给他的人是:
A. 甲 B. 乙 C. 丙 D. 甲和乙
【解析】B。题干可以翻译为:甲:他有钱→嫁他;乙:嫁他→他有钱;丙:人好→嫁给他;现已知:人好且没钱,对于甲,没钱否定了前件得不出确定性结论,乙没钱一定不嫁所以一定不愿意嫁乙。丙人好肯定前件一定能得出嫁他的结论所以能确定。因此答案选择B。
【例3】某案的两名凶手在以下五人中,经过公安部门的侦查后得知:
①只有甲是凶手,乙才是凶手
②只要丁不是凶手,丙就不是凶手
③或乙是凶手,或丙是凶手
④丁没有戊为帮凶,就不会作案
⑤戊没有作案时间
这件案件中的凶手是
A. 甲和乙 B. 乙和丙 C. 丁和戊 D. 丙和丁
【解析】A。由题干翻译出:①乙→甲;②-丁→-丙;③乙或丙;④-戊→-丁;⑤-戊是确定信息,优先作为解题切入点,可以得出戊不是凶手,依据④丁不是凶手,由②,得出丙不是凶手,由③可得出乙是凶手,由①可得出甲是凶手,因此凶手是甲和乙,A项正确。
……………………

点我关注王长明,观看更多公务员笔试面试视频及干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