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带我走进童年
书把自己带回童年(随笔) 作者:艾瑞思 昨日傍晚,在窗外的暮霭茫茫中,目光穿过落地窗,泛白的天空雾蒙蒙,没有夕阳余晖的天空云谲波诡。 我在摇椅上阅读《布鲁克林的一棵树》,慢慢地,12岁的女孩弗兰茜和我重叠了,从心理学来说这是移情,我在弗兰茜身上看见了12岁的自己。 懵懂年少的自己如何度过那些漫长的岁月的?有时,我在厨房洗碗看见夕阳西下会恍惚自己身在何处? 弗兰茜生长在贫民窟,和弟弟一起捡破烂卖钱,因为酒鬼父亲,美丽的母亲依靠洗地养家,一家人最期待的就是能吃到甜面包当点心。 女作家贝蒂的自传形式的小说,她基础教育都没读完,后来因写作天赋进入哈佛和成为著名出版社的编辑。 扎两条小辫子的弗兰茜和弟弟仿佛向我迎面跑来,把我的思绪带回童年。 我在新疆北疆地质大院长大,父母是国家干部所以我不用捡破烂,但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时常饥肠辘辘,每当我拿到零花钱我一定去小卖部,认真挑选一块米花糖和巧克力,我不自私,我会分享给弟弟。 12岁的弗兰茜喜欢读书,在图书馆如饥似渴阅读,而我也是热爱读书却没有图书馆,我就四处寻找书籍,特别是母亲的《红楼梦》我在被窝里用手电阅读,怕家人发现,把头盖的严严实实。 我的卧室就是《地球的灰姑娘》满小菲的卧室,很小窗户很大,电闪雷鸣时我从瑟瑟发抖到后来观看暴雨闪电联想到了外星人。 12岁的我很瘦也自卑,觉得自己是丑小鸭,一直到进入文工团后电影制片厂的人用摄像机录制我的形象为电影选角,我才知道自己不丑。 儿童心理建设我们成长得到的关怀和自信是缺失的。 如果我是青青草地的野草,我坚强地长大了,实现了梦想,进入了世界五百强,成为了作家,但我回归了云淡风轻,开始寻找最初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