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北大强基计划超2000人,谁是最大赢家?

清华、北大每一年的招生计划数大概在6600人左右,包括高考统招、高校专项、自主招生、综合评价、保送生、高水平艺术团等所有招生渠道。
此前,清华、北大的高校专项、自主招生和综合评价三项自主选拔入选名额大概在5000人左右。
2020年,自主招生取消,清华、北大综合评价招生取消,两校招生名额最多的自主选拔渠道只剩下强基计划和高校专项计划。

清华、北大分省招生情况
根据目前统计情况,清华大学强基计划招生计划为747人,北京大学为536人,总计为1283人(非破格)。青海、新疆、西藏暂未统计到人数。
另外,每年大概会有超800名考生获学科竞赛银牌及以上奖项(除国家集训队),并能够获得破格入围资格。
综合以上,非破格入围考生加上破格入围考生,清华、北大强基计划名额将超过2000人。
从人数来看,强基计划名额(非破格)比2019年自主招生入选人数要多一些,但也极为接近。按照1:5的入围比例,非破格入围人数将达到6000人以上,是去年自主招生初审人数的3倍。
下表为清华、北大2019年各省自主招生降分人数、今年强基计划名额(非破格)以及2019年各省获得学科竞赛银牌及以上人数(除集训队)的对比:

获银牌及以上奖项,即破格入围资格人数达到40人以上的省份有浙江、湖南、河北、湖北、四川、上海、北京、江苏和重庆。由于获得破格入围资格的考生不占招生计划名额,这9个省份中除了四川、河北和重庆,实际获得清北强基的名额均超过100人,其中北京更是突破了200人。
按照上文数据,加上破格入围资格后,获得100人以上名额的省份共有6个,分别是北京、浙江、上海、江苏、湖南、湖北,这6个省份占了加上破格入围资格后总人数的40%左右,其他25个省份则瓜分剩下约60%的名额。
而这些省份正好也是大家通常会提到的竞赛强省。
整体来说,除了北京的名额“一骑绝尘”以外,其他省份强基的名额与去年自主招生名额相差不大,四川和湖南在加上破格考生人数后,与去年自主招生的名额也相差不远。

对于能够获得破格资格人数极少的几个省份,例如甘肃、内蒙古、贵州、新疆、海南、云南、宁夏、西藏和青海。破格人数稍微多一些的省份,显然强基计划名额也会多一些。
青海、西藏之前没有获得自主招生入选名额,同时也没有破格人数,可以推测强基名额可能会比较少。
新疆的情况明显要比青海和西藏好一点,预计最后人数会跟贵州、海南差不多。
总的来说,强基名额都比去年自主招生多,让许多不能获得破格入围资格的考生有更多机会一同竞争。

2019年自主选拔入选名额中,全国获清华、北大招生人数10人以上的中学共有121所中学,排在前10位的学校里,有5所是北京本地中学,另外5所中学分别来自河北、陕西、湖南和吉林。
下表为2019年清华、北大在各中学自主选拔入选人数达10人以上的中学统计表。

自主选拔降分人数前10的中学分别是人大附中、衡水一中、北京市十一学校、西北工业大学附中、北京四中、北师大附实、长郡中学、清华附中、雅礼中学、东北师大附中。这10所中学获得的名额数都达到了50人以上。
其中有5所中学是北京本地学校,这5所中学所获的名额有近90%来自综合评价,除了人大附中以外,另外4所北京本地学校所获省一人数其实并不多。
整体来说,10所学校所获名额大部分都来自综合评价招生,但如上文所说,今年综合评价取消,而强基计划名额明显更偏向竞赛强省,在中学里大概率也同样如此。因此,在去年获得自招名额更多的中学,今年或许能够在清北名额统计表中排名上升。

如雅礼中学、长郡中学、衡水一中这样的传统竞赛强校,尽管综合评价名额并不算很多,但加上自主招生的名额后,通过自主选拔招生渠道获得的清北名额也并不少。除了杭州二中和学军中学外,其他8所中学在名额统计表中均排在前20名,西北工业大学附中、衡水一中、长郡中学、雅礼中学更是能够排到前10名。
这些本身实力强劲,且竞赛实力处于一流水平的中学显然会在强基计划的校考中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竞赛强省、强校仍是清北最大“赢家”
今年清华、北大取消综合评价,而综合评价是占清华、北大招生名额比例最多的招生渠道,大概每年会占40%左右。
可以做一个大胆的推测,今年裸分上清华、北大的人数比往年会有所增加,这给予了非竞赛强校更多上清华、北大的机会,但也可以预估增加的人数并不会很多。同样的,竞赛强校所获的省一人数更多,入围后自然在强基名额上拥有更强的竞争力。
相比自主招生,强基计划给一些竞赛弱省增加了名额,同样也是在给予这些省份更多进入清华、北大的机会。所以说,强基计划是一次机会,对于非竞赛强校而言,这可能是为数不多的机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爱培优团队创作,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