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不同时代下的爱情特点(举例)

2020-08-24 11:46 作者:Rainer心雨  | 我要投稿

 前言:本文章基于前文所说概念:产生爱情的原因(因素)为:超越生死的需要,。具体可看《我对恋爱的看法》。

爱情,是自大自然产生人类以来就已经产生了的,甚至在人类之前就已经出现了爱情的雏形。作为自私的对立物,在与自私相互成长的过程中,爱情也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发展。到了今天,爱情、以及人类对爱情的理解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互联网时代下。爱情本身也有了更多的释义,所蕴含的内容也在不断增加。今日探讨爱情本身,就是为了让大家拥有探寻爱情的能力,同时在探索爱情奥秘的道路上提供一个思路。

首先是原始社会。关于原始社会对爱情的纪录几乎是没有的,所以在这个时间的爱情可谓是非常稀有的。尤其是在当时母系社会的影响下,男人和女人大概率能成为的关系仅仅为伴侣关系,而到了相对比较成熟的父系社会中,才出现了第一个,而且是能延续至今的因素:共同生活。源于对死亡的恐惧,人们一般会倾向于共同生活,而男女之间所存在的荷尔蒙以及性生活所带来的快感,以及最重要的,传宗接代的需要,都是异性能够产生爱情的重要因素。

相对于古代,现代对于异性的要求进行了不断降级的过程。传宗接代的需求正在满满减轻,同性对生活的需要也可以产生(可以被别人接受的)爱情,根本原因是生产力水平的提升。

回归古代,当人类社会进化到奴隶制社会的时候,爱情的内容也有所进化。。因为有阶级的分化,不同阶级之间的爱情也有所分化。而阶级内的爱情总体上是呈现递增状态的(详情看下图)


与此相对的是不同阶层之间的爱情。因为存在跨阶层的因素,所以这样的爱情注定是高风险的,而这样的高风险会很轻易跨越生死,

而在这个时候从头想一下,在双方都是自私的情况之下,能让他们产生爱情的原因是什么?

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阶级差异。这种差异会产生一种新奇感。当这种新奇感与外界的陌生感相结合的时候,两者就会被无限放大。而究其本源,这两种感觉恰巧是青春期少年少女所特有的感受。因为跨阶层的因素,这些故事往往会得到诗人传唱。

同样跨越年代的一个因素是音容相貌,而这些不可靠的因素往往被夸大,进而被过度吸收。而这些只能是助力,不应该成为决定因素。

当今社会下,以上的因素有的还存在,有的已经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而消失或以另一种姿态呈现。希望大家在读完这篇文章之后,能对爱情这一概念以及它与社会的结合有一定的概念和思路。


不同时代下的爱情特点(举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