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情范文
3月18号上午,我正在伏案写论文突然接到周老师的短信书写一篇回忆稿,站在现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回顾自己本科四年的点点滴滴,顿时思绪万千……历历往事映入眼帘。高考结束后,我来到了华东交通大学开始了自己四年本科求学之路。一直听过一句话“人生最美丽的事情不是如愿以偿,而是阴差阳错”,很多事情都是不期而遇,但是却是命中注定,大学遇到的那些人、那些事……。
本科有幸自己能够作为周娟老师的一名学生,周老师对学生的敦敦教诲记忆犹新,指引着我前进的道路。梳着一个马尾辫,清秀的五官,总是挂在脸上的微笑,个子不高也不矮,穿着休闲的运动装,平易近人这便是周老师给人直观的感受。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上述我的理解为“传道”是人生观、价值观的熏陶,亦或是润物无声的以身作则;“授业”便是教授知识,播种希望;“解惑”不单单是学业上的困惑,还包括学生人生道路上的指引,我想周娟老师便是这样一位师者。
初次与老师认识是在她的数据结构课上,老师的教学生动有趣,能够让同学们融入课堂,激发大家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跟往常一样学生们打开教材,老师开始投影PPT讲解知识点,本以为也是枯燥的一节课,但是周老师与学生的互动瞬间点燃了大家的热情。“在开始上课之前,我想问一下什么是数据结构?”在5分钟轻松而又有趣的互动后,周老师开始对学生进行分组以便日后的小组讨论学习,通过自己的竞选就这样我成为了一位小组长。“一门课程你努力学习后,付出60%的精力能够获得95分课程成绩,那么你就很优秀了。但是为了获得100分课程成绩你可能要付出90%的精力,为了剩下的5分要多付出30%的精力,为什么不把这多出来的30%精力与时间放在发展自己其他能力上面呢?”老师的这句话具有醍醐灌顶作用,对我今后的学习成长具有重要影响。伴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结束了这节数据结构课的学习。与周娟老师的课下交谈请教,让我知道了周老师还是学校ACM主教练,也是研究生数学建模教练,小小的身体里面蕴含着巨大的能量!
周娟老师与我而言亦师亦友也更像家人,老师在培养学生方面,做到了无私奉献,积极引导的作用。进入大一学习,摆在自己前面的问题是“毕业后做什么?”自己的最初打算是攻读硕士研究生,跟周娟老师交流后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为了夯实自己的学科基础,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把自己想参加创业创新学科竞赛想法告知周娟老师,周娟老师表示十分的支持。由于软件学院没有自己的数学建模队,周老师课后就组建自己学院的数学建模队,在教室里和我讨论了很久,像两位目标一致的初始创业者充满了热情。到了饭点,老师便带我去了她最近吃的一家靠近学校的榴莲披萨店,接着讨论学院数学建模队创建的事宜。印象深刻的是由于我们忘记带草稿本与笔,老师点完餐后便向前台要了支笔,拿着点餐的小票,在小票的背后写上建队的事项:怎么招人、怎么训练、训练基地……。列完之后,便一起讨论起来,直到深夜才结束,从此创新创业学科竞赛的种子便悄悄的种下了。后面在周娟老师的努力下,软件学院数学建模在北区双创基地有了自己的训练室。在我的记忆里,周娟老师对于学生的培养一直是一个无私勤奋的引路人。为了安排好软件学院本科生数模的训练,老师亲自挑选高年级研究生学长,为我们定期召开数模培训。每日的教学任务完成后,周娟老师并没有停下来,在北区双创与南区ACM训练基地来回奔波,指导学生学科竞赛。常常到深夜11点后,我们走后周娟老师还在基地伏案撰写教案与培训计划。在周老师的指导下我也获得了美国数学建模二等奖,学院的参赛队伍更是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二等奖喜人的成绩。世界不曾偏爱一个不劳而获的人,也不曾辜负每一个努力的人。周娟老师以身作则诠释了什么是师者,倾尽全有一心育人。
青春是一场单程旅途,永远不知道下一个街头,会遇到怎样的十字路口。周娟老师与我而言更像是一位亲近的家人,用爱心呵护稚嫩的臂膀,用关爱扶持成长的背影。学习上不但给予指导,生活上也是细致的关爱更像是一位母亲。大二暑假,我留校了2个月参加学院的培训以及科研论文写作。为了缓解留校的经济压力,周娟老师给我介绍了一位辅导小孩功课的兼职家教。白天我便参加学校组织的竞赛培训,晚上兼职缓解经济压力。前期的培训结束大家都快放假了,我和许同学两人留校继续参加培训。周娟老师会亲自邀请我们去她家做客,吃着老师做的饭菜,暖暖的家的味道。时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我还记得我们三个人都光盘了,周老师做的饭菜确实好吃,哈哈哈!转眼就到了大三上学期了,同学们都参加了秋招,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规划。面对着保研、工作和考研,那时候的我被压力追赶着喘不过气,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也产生了迷茫。周老师总是会开导我,会带我一起去学校旁的枫林大道小吃街吃夜宵,排解压力。现在想起来还是比较感谢周娟老师的,在我困难迷茫时候给我指引,也坚定了自己考研的决心。在备考期间自己也收获了非数学专业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国家奖学金等,这份喜悦之情总是第一个给老师讲。周老师更像是一位家人,给人于温暖,茫茫人生路的一位恩师。春味渐浓的三月,天地同现一排繁忙。经过自己一年的努力,在19年的3月我成功的考取了西交的研究生,这份喜悦之情于老师一起分享。复试结束,从成都回到南昌,在周老师的指导下我开始撰写自己的毕业论文。离别总是在六月,拿到了优秀毕业论文,拍完毕业照,同学们也开始了各自不同的人生之旅。老师依旧不改初心坚守岗位,教书育人,直到送走一批一批的学生……。我想付出就一定有收获,只不过是收获来的或早或晚。周娟老师也一直在自己的岗位默默的奉献着自己,继承者自己父亲的意志,诠释了什么是师者,如今枝繁叶茂桃李满天下。正如学校有周娟老师这类人,让古今世代传承的师生情成为推动中国教育砥砺向前的温暖力量,化作感召亿万学子奋斗报过的不渝情怀。
回忆至此,本科四年仿佛如一瞬,从迷茫到坚定再到收获,感恩有周老师。站在新的起点,以周娟老师作为自己的榜样,秉承着对事业的热爱,育人无私奉献的精神。现在研究生学习已有一年,犹记得研一时候会母校看望老师,可惜没见到,今后一定还有机会。现在回忆时常记得老师挂在脸上的微笑,十分的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