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军精神在心中,为文旅建设奉献青春
转载:四川在抗战时期: 征兵:350万人; 死伤:65万人; 守卫了:五分之一的国土; 参加了28次大型会战; 每15个四川人当中就有一个人上了战场; 每牺牲5个人里边就有一个四川人(无川不成军) 共出川14个整编师; 淞沪会战,上去14个营长,死了13个营长;上去了4000多人只剩下400余人; 出川了6个中将,死了四个中将; 出川了400多位团级军官,基本全部牺牲。 犹记得,川军被称为枪杆子军(两杆枪,一杆是背着的枪,一杆是别在裤腰带上的枪),就这样,川军带着一点干粮穿着一双草鞋背着两杆枪就出川抗日了。就是这样的一个川军,从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就一直在参战,修整,参战,修整...依次循环,单单一个四川,总征兵达到了350万人次,每牺牲5个人里面就有一个是四川人,无川不成军不只是说说而已 【死】字旗曰: 国难当头,日寇狰狞。 国家兴亡,匹夫有份。 本欲服役,奈过年龄。 幸有吾子,自觉请缨。 赐旗一面,时刻随身。 伤时拭血,死后裹身。 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曾经看过一些资料说起过川军抱着炸药包,前仆后继的去炸日本上的坦克,“轰隆!轰隆!……”一声声巨响,一阵阵的血肉横飞!一个个衣衫褴褛瘦骨嶙峋的战士,抱着他们那连炸药都不多必须依靠包裹子弹壳和碎石增加杀伤力的土炸药包义无反顾地扑向侵略者;每一声的“国存我死”必然伴随着一声巨响,整条山路上忽然杀得天昏地暗!前边的同袍炸出了血路,后边也被炸伤的战士浑身带血踉踉跄跄地抱着炸药包继续冲锋,也许他们的内脏已经被震伤,也许他们下一刻自己就要倒下;但这些士兵还是用尽他们最后一丝力气冲进鬼子堆里拉响炸药包…… 一种自杀式的攻击,且不论多少人才能把一辆坦克炸掉,光是一个冲锋路上就会倒下多少的川军...一次次的倒下,后面的人一次次的又捡起炸药包往前冲,我实在脑补不出那个画面,也不敢去脑补。成百上千的人抱着炸药包,成百上千的人在临死的时候喊出这辈子最后四个字,“国存我死”。 江山依旧在,青松岭上埋忠骨! 新时代挑战,青年当迎难而上! 我们大学习,文旅先锋有力量! 乡村振兴路,在基层展现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