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No.26 3岁儿童车库内被撞身亡 盘点父母的糊涂性格(一)

2023-05-17 12:51 作者:憨妈琪琪  | 我要投稿

近日,广西一名3岁男童,被越野车撞倒,因抢救无效,次日死亡。判决显示:驾驶员应承担事故主要责任,被撞男孩应承担次要责任。孩子家长陈女士不服判决,她坚称:“孩子是没有过错的。”


是的,3岁孩子能有什么错?非要说错,也只能怪他自己投错了胎。今天,笔者斗胆盘点两种糊涂父母。


(事发车库)


第一种:安逸型父母


安逸型父母沉迷于及时行乐,对孩子的要求让步快,娇纵孩子。他们不爱操心,待人随和,带娃过于粗糙,将决定都留给孩子去做。


上文提到的陈女士是典型。


昏暗的车库内,妈妈远远地走在前面。有这样带幼童的吗?三岁娃娃,身高不足1米,本就易被司机忽视,再遇到拐弯不减速的,孩子可不九死一生么?


这类父母还有如下表现:问孩子晚上要不要做作业、允许孩子爬阳台、边玩手机边带娃、把低龄孩子独自留在电梯或家里、放任孩子独自游泳、孩子高烧不去医院、逗吃饭的孩子咯咯笑、允许孩子看一整天电视……


(儿子在检查视力)


再比如重庆姐弟坠楼案中,父亲张波嫌弃子女是拖油瓶,妨碍他和女友双宿双飞。这个人渣,居然把在窗台玩耍的两个孩子双腿抱住,从飘窗扔下,令人不寒而栗。


安逸型父母,让孩子看到随和的好处,教孩子享受生活,也促使孩子索要无度,用“发脾气、哼唧”等方式对付父母。另外,让孩子过早地做大人该做的决定,孩子只会感到焦虑


这类父母,需要和孩子一起建立日常惯例,设立目标;定期开家庭会议,解决问题;教给孩子生活技能;允许孩子体验自然后果。


(重庆姐弟坠楼小区)


第二种:控制型父母


控制型父母习惯于告诉孩子:“做什么、怎么做以及何时做”,并且绝不允许孩子顶嘴。而父母本身认真地认为,负责任的父母就该这么做。


控制型父母的育儿缺陷是僵化、控制


一方面,过度控制引起孩子的反叛和抗拒。孩子的脾气如爆竹一样,一点就着。只要能蒙混过关,孩子就会尽量少干事,而且总是试探父母设定的原则,直到遭到惩罚为止。


另一方面,它也会让孩子变成“讨好者”。孩子会努力达到妈妈的要求,以获得妈妈的赞同。然而,他是一个“空心人”,体会不到发自内心的喜悦,永远生活在“自己无法使他人开心”的恐惧中。


(儿子在观景台玩耍)


轰动一时的吴谢宇弑母案,引来各路心理学大佬的分析。几乎所有人都认定吴母是极端控制者。而吴谢宇则由“讨好者”逐渐转变为“反抗专制的毁灭者”


先锋派作家马原亦是如此。他用他的“诗意”,害死了他13岁的孩子。儿子马格患了可以治愈的心脏病,马原还坚持住在高原上的城堡中,并拒绝给孩子看病。


马原未将孩子看成具有独立意识的个体。他卑劣地用小说家的意识,书写一个被动承受的理想角色。他以“都是为了你好”的名义绑架孩子,拒绝他和外界接触,让13岁的少年早早陨落。


控制型父母可以教给孩子组织能力、领导力以及时间管理能力,也会引起孩子的反叛和报复,更可能培养出“讨好型”孩子。


控制型父母学会放手,给孩子提供选择;多问启发式问题,和孩子一起做决定;定期召开家庭会议。


(儿子在室内玩耍)


写到这里,我猛然发现我的性格杂糅着安逸和控制。育儿先育己,育儿之路修远兮。


明天我会继续和大家盘点父母的糊涂性格——取悦型和力争优秀型父母。不见不散!(全文1250字,感谢阅读。)


往期回顾:

No.23 母亲节将至  7岁儿子竟然说不给我养老

No.22 你别总夸我了  用鼓励替代赞扬

No.20 从史航性骚扰事件 聊儿童性教育底线

No.16  你打!你打吧!长大我就能打你了!

No.15  管好你的情绪  疗愈自我  快乐育儿

No.14  扪心自问 你有破坏孩子的安全感吗?

No.13 一眼识别孩子性格  对症下药

No.11 张家界跳崖隐情  那脆弱的亲子关系

No.6 拒绝讨好 从女星私密视频谈讨好型人格

No.3 常想一二  育儿之论复杂性


作者简介:憨妈琪琪公号主理人,南京师范大学新闻学专业研究生,曾任现代快报记者,曾先后于苏宁云商、卫岗乳业担任小部门主管。现居家兼职中,努力在日常中读懂孩子,快乐育儿。








No.26 3岁儿童车库内被撞身亡 盘点父母的糊涂性格(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