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湖北老乡打出东北,被莫斯科同学两次搭救,活到1983年的吴敬中为何没回乡再见老同事

吴敬中在历史上确有其人,而且也真是保密局天津站站长(原名吴景中,但大家习惯叫他吴敬中,咱们也不改了),这件事大家都知道,就不用半壶老酒去叙述了。
咱们今天的话题,是吴敬中一直活到1983年才以八十高龄安然辞世,那时候我们已经改革开放,沈醉去香港探亲,文强到美国访友,为什么在香港做生意的吴敬中,既没有跟文强沈醉这两个老同事、老朋友见面,也没回到湖北家乡看一看?

熟悉那段历史,尤其是熟悉东北军统发展史的读者诸君,自然知道那里的特务系统是由文强,也就是电视剧《特赦1959》中的刘安国,在极其危险和艰难的情况下建立的,我们翻看《文强年表》,就会发现这样的记载:“1944年春,任中美合作所第三特种技术训练班副主任,主持实际工作,1945年春任军统局北方区区长,1945年12月任军统局东北办事处处长,兼任东北行营督察处处长、东北肃奸委员会主任委员、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督察处处长。1946年,晋升中将。”
文强已经晋升中将,跟“国防部”第二厅中将厅长兼保密局局长郑介民平级,比保密局副局长毛人凤的军衔还高,郑介民这个郑局长不太管事,主持工作的毛人凤比文强级别低,于是文强的处境就比较尴尬也比较危险了。
文强在《口述自传》中回忆:“日本天投降,我跟着胡宗南到郑州参加受降。参加受降后第八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和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两个人打电报给蒋介石,说文强抗日功劳很大,应该晋升中将。蒋介石正式批准我升为中将,这 一年我三十九岁。 ”

晋升为中将的文强把北方区移交给徐远举后改任军统局东北办事处处长,并建立了两个甲种站和一个丙种站,公开和秘密特务和“交警总队”那样直属军统(保密局)不指挥交通而装备美械的军队,已经发展到一万多人,成了当时军统最强大的一股势力。
翻看文强年表,我们还会发现一些有意思的资料:“1925年8月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科。192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加入国民党。1926年3月脱离国民党,公开共产党员身份。1927年7月跟随朱德入川,在北伐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宣传大队工作。1927年参加八一南昌起义,任贺龙领导的二十军第三师党委成员、少校连长。”
当年在东北还有一个黄埔四期的毕业的名将,他跟文强在黄埔四期住同一个宿舍,那就是后来拥有百万大军的东北野战军林司令员。
同宿舍的两个黄埔生,站在不同阵营,一个拥有数十万正规军,一个发展了上万武装特务,这两个人要是重叙旧情联起手来,老蒋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于是军统(保密局)东北区肥得流油、壮得像牛的时候,蒋介石的大儿子来了,他到东北的第一件事,就是请文强吃饭:“你过去研究日本问题,现在日本问题结束了。你现在最好是研究中国问题、研究朝鲜问题、研究苏联问题,研究后向我汇报。我来东北也是这个任务,也在关注这三个问题,苏联问题我了解,但是朝鲜问题我不大了解,我们两人合作吧。”
“合作”是假,杯酒释兵权是真,小蒋有自己的如意算盘:与其把东北交给表哥在对面当一号的文强,还不如交给自己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同班同学吴敬中。
文强虽无师旷之聪,但也闻弦歌而知雅意,他顺水推舟萌生了去意:“我跟蒋经国长谈过几次之后,做出了一个我自己的决定。虽然我没有回到共 产党那边,但是我视共产党为友人。现在我看到蒋介石反共是越走越远了,再加上戴笠也死了,我失掉了一个后台,我下决心,军统方面我不回去了。”
文强走了,吴敬中来了,接手文强打下的偌大基业,吴区长闹了多少玉座金佛和斯蒂庞克,史料没有记载,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在文强的林同学没用多长时间,就把老蒋的军队都赶出了东北,如果吴敬中这个区长,不被抓活的,也得转入地下。
吴敬中说“没有人情的政治是短命的”,这句话还真有历史依据:同学情又一次帮了他。

东北没戏了,天津却是蒋家父子眼中的一块大肥肉,为了牵制北平的“傅总司令”和天津的“陈司令”,小蒋把自己的嫡系杜建时派到天津当师长,天津站站长一职,他向已经当上保密局局长的毛人凤推荐了吴敬中。
毛人凤有多怕小蒋,沈醉是亲眼见过的,他在《我的特务生涯》中回忆:“不管小蒋说什么,毛人凤都是一脸媚笑,满口称是,那股邀宠献媚的奴才相,激起了我对他的极大反感。”
沈醉为什么反感毛人凤的媚态,以及他自己在小蒋面前是否也是如此,与本文无关,咱们还是回过头来看看一直活到1983年,而且当年可能就在香港和旧金山之间往来“做生意”的吴敬中,为什么没有跟自己的在军统临澧特训班的老同事、帮过他忙的老朋友沈醉重叙旧情,也没有返乡跟自己的前任文强把酒言欢。
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沈醉和文强一直过从甚密,他们在文史专员办公室俨然是一二号人物,而且那还是所有文史专员无记名投票选出来的——当时叫学习小组,文强是组长,沈醉是副组长,组员就是那些从功德林等战犯管理所特赦的将军们。

沈醉1981年去香港的时候,引起了极大轰动,港台报纸连篇累牍进行宣传,吴敬中不管是做生意还是当特务,都不可能不知道,但是很遗憾,直到沈醉踏上归途,吴敬中也没有出现。
沈醉回来后,跟文强说了很多,于是文强也动了游行,恰好郑庭笈也来做客,并拿出了一张健在黄埔的合影,文强从中认出了三四十个,这让郑庭笈大为钦佩:“既然有那么多数人还活着,你也申请出去看看嘛!”
文强给邓大姐写了一封信,没过半个月就收到了回信,赴美探亲游也就水到渠成,为此文强还十分感慨地回忆了他参加周主任和邓大姐婚礼的趣闻——他们把新郎官灌醉了。
沈醉和文强想去哪就去哪,吴敬中这个“生意人”当然也应该来去自如,可他为什么直到1983年以八十高龄安然辞世,也没有再见文强和沈醉呢?半壶老酒根据相关史料,进行了三点推测,如果第三点推测成立的话,那可就有意思了。
吴敬中是湖北人武汉人,跟把他打出东北的黄冈人林司令员两家相距只有七十多公里,如果他早一点还乡,也不可能跟林司令见面,其中原因大家都知道,半壶老酒就不多说了——那并不是吴敬中不返乡的原因。

吴敬中不返乡的第一个原因,可能是近乡情更怯,无颜再见湖北父老。
可能有人不知道,吴敬中不但跟老蒋的儿子小蒋是同学,跟邓公也是,如果吴敬中表露出回乡意愿,肯定只会受到热烈欢迎而不会有半点阻碍。但是沈醉很清楚地知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吴敬中也算个“叛徒”,尽管他没有出卖过任何人,但毕竟转换了阵营,跟老同学一比较,难免会有些汗颜。
吴敬中不返乡的第二个原因,可能是他一直在受到严密监视,想去哪,他说得不算。
吴敬中离开天津,并不是去执行什么海峡计划,而是眼看把他赶出东北的湖北老乡又追到城外,再不跑就来不及了。
吴敬中逃出天津,刚到南京就被毛人凤抓了起来,准备把他送到岛上去砍甘蔗。关键时刻,又是人情起了决定作用:小蒋亲自给毛人凤打电话,让他放自己的老同学一条生路。
太子接班已成定局,毛人凤自然不敢硬抗,但是却可以背地里派人监视:天津战火还没燃起,你咋知道一定守不住?是不是对面给了你什么消息?你跑回来,是不是接受了什么重要任务?

这就是吴敬中不跟故友重逢的第三个原因:他可能就是比峨眉峰潜伏更深的红色特工,吴石中将暴露后,吴敬中已经是最高级别的潜伏者,不可以轻易行动。
不管怎么说,吴敬中都没有回来,也没有跟老朋友文强沈醉再见面,半壶老酒的三点猜测,也没有足够的史料证实,所以最后只好请问读者诸君: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两岸人员往来频繁,文强沈醉出得去回得来,吴敬中为什么从人们是视线中消失了?如果他在有生之年重归故土,他的老同事文强和沈醉会对他说什么?他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的邓同学,会不会亲自接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