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意大利重型坦克:未能服务本国 却被德军所用 P26/40坦克小史

本专栏所有文章均为本人(笔名:夜莺)原创,同时也为坦克世界旗下公众号供稿


“先生们,下面是——意大利坦克们!”

它就是:P26/40
各位车长老爷们大家好啊,在上一期里UP跟各位车长聊了聊几台意大利坦克树上的小车,这些充满面条国风情的小家伙看起来与同级相比并无太大优势,但我们今天要聊的这台位于科技树上的4级车,它可真心不一般!
研究P26/40
战 斗 要 塞

复杂的虎式坦克内构,一般国家玩不转
在世界大战中能制造重型坦克的国家真的不多,这种体型庞大而且价格高昂的巨兽不仅需要成熟坦克技术的支持,也需要军方的大人物认可才可以。纵观整个二战,真正制造出能用于战斗的重型坦克的国家也就是苏联、德国、美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当然意大利的“重型坦克”相对其他国家的重型坦克而言,只是个“小家伙”。

菲亚特2000正在爬上垂直墙
意大利人对于“重型坦克”的追求由来已久,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菲亚特公司就曾开发出第一台意大利国产重型坦克“菲亚特2000”。1917年6月21日,这台重达40吨的“战斗要塞”正式向军方做了展示,菲亚特2000的尺寸和英国的马克5型差不多,可却比马克5型重了12吨之多,当然它的防御力也更强。不过车长老爷们看见这车,心里想的肯定是:

咱们先别急着否定意大利人的设计,要知道这个“大面包”可是除了雷诺FT-17之外,世界上第二台拥有360度全向炮塔的坦克,而且还是较为领先的双人炮塔。炮塔内有一门65mm榴弹炮,而且有着-10° +75°的超大俯仰角,除此之外战车上还有10挺机枪。它是真正的战斗要塞,只可惜未能上战场。所以要说这“重型坦克”,也别笑话意大利人,人家也算是先驱者!
还是没钱闹的

一堆CV-33 打不过你压死你
菲亚特2000的性能相比同时期其他坦克并不落伍,甚至在很多地方还有超越,但它也让意大利人明白了重型坦克的特性:造价高昂、体积庞大与过于沉重。意军认为还是转而发展轻型坦克比较好,它们不仅便宜而且易于生产,机动性也非常优秀,可以作为优秀的突击力量存在。这种指导思想使得意大利军队在二战前装备了一大堆的轻型和中型坦克,比如上图试图压扁FT-17的CV-33,我们上期提到的L6/40等等。

苏联红军所向往的T-39重型坦克
但是意大利人私底下从未放弃对重型坦克的追求:苏联红军得到T-35后仍然觉得“不够劲儿”,于是苏联人搞出来了一个“T-39”计划,该车的设计实际上是基于意大利安莎尔多公司的65吨坦克方案,是“苏联特供版”。意大利和苏联在二战前进行了一系列军事技术合作,意大利人对苏联的影响主要在于海军技术上,苏联海军的巡洋舰和驱逐舰都有着浓厚的意大利风味,大名鼎鼎的100mm D-10T坦克炮的“爷爷”就是安莎尔多的100mm舰炮。

1940年8月18日设计的P.75
在这一时期,意大利军方也重新开始开发重型坦克,但是它的优先级要低于M13/40中型坦克,最初的重坦计划是1938年提出的,意军要求新重坦的重量控制在20-35吨,装备一门47mm坦克炮和3挺机枪,乘员6-8人,最大速度应达到32km/时。看到这样的数据,各位不难理解意大利军方想要的“重型坦克”是什么样:它只是一台防御力更好的中型坦克而已。

P75的两个方案木质模型
P75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德国人Nb.Fz坦克的影响,两个方案上的火炮全都修改成了75mm榴弹炮,第一个方案在驾驶员的两边各布置了一挺机枪,第二个方案则集中布置在车体一侧。炮塔上的主炮同轴武器从机枪变成了一门20mm 布雷达35机关炮,但是在原型车上还是改回了机枪。

上图是第二台P26/40原型车
1941年夏天,意大利人生产出了第一台P26/40原型车,虽然该车的重量只有24吨,但意大利人还是顽固的把它归类为重型坦克。这个名字中的“P”指的是“ Pesante”,是意大利语“重型”的意思,26指的是该车量产型重26吨,40则是指该车1940年立项。虽然我们也许会觉得很可笑,但是一型武器到底属于什么类型,还是要看设计生产方的想法,这就像“沙恩霍斯特”到底是战列舰还是战列巡洋舰的争论一样——德国人称呼它是战列舰,那它就是战列舰,甭说那些没用的。
坦克细节

少战剧场版第二章中的P26/40
P26/40最初打算搭载的是一门Semovente da 75/18突击炮上的20.75倍径75mm山炮,该炮性能大概类似四号坦克早期型上的75mm L/24短管火炮,老本行是打碉堡和支援步兵,不过使用HEAT弹头的时候也可以反坦克,就是效果不好。意大利人意识到该炮已经过时是在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国人的75 mm短管火炮在面对KV-1和T-34时的疲软表现为意大利人敲响了警钟。

库默斯多夫试验场的T-34 1940型
上文我们说到,意大利人对苏联海军战舰的发展提供了诸多便利,而在P26/40这台车上,苏联人则反过来影响了意大利人。德军在库默斯多夫设置了一个坦克试验场,凡是在战争中缴获的敌军坦克,都会送到这里进行分析和测试。苏德战争爆发后,库默斯多夫接收了大批的苏军车辆,其中就有当时最时髦的中型坦克——T-34。意大利代表团前去观摩的是它的极初期型号T-34 1940型,上面安装的76mm L-11坦克炮给意大利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回国后就要求本国的P26/40坦克也装备一门性能差不多的火炮。

安莎尔多 75mm L/34坦克炮
安莎尔多随即把安装在突击炮上的75mm L/34坦克炮搬到了P26/40上,这门炮具体数据不详,但是根据德国人和意大利人的说法,火炮性能大致和L-11一致。

AP穿深97,HE穿深70!
但是在游戏中不知为什么WG公司把它的HE弹穿深设定成了70mm....这只是一台4级车,它面对的大多数对手车体正面甚至连50mm都不到。这也造就了一种非常有趣的玩法:当您在游戏中驾驶P26/40时,可以全程打HE弹,娱乐效果超群!

现存的一台P26/40
坦克车体正面厚50mm,但是并没有采用T-34的整体式首上,因为P26/40把变速箱放在了车体前部,必须要留出一块舱门来对变速箱进行检修。车体正面的航向机枪也被取消了,因为意大利人认为那会破坏整体防御强度,所以最后P26/40的车体正面形状变成了类似四号坦克歼击车的样子。

该车还存在一个小问题,那就是该车的车体装甲板是用铆接方式结合到一起去的,铆接在结构强度上要弱于焊接和整体铸造,而且在受到炮弹冲击时,铆钉还有可能在车内四处飞溅杀伤成员。但是对于意大利人而言倒是很无所谓,因为意大利坦克的主要对手是英国坦克,英国人那边还在坚定不移的使用铆接呢。
生产配发与使用

落入德国人手中的P26/40,车体上写了装甲厚度和角度
在1943年意大利退出战争前,P26/40一共生产了大概5台原型车,它们随后被德国国防军接收。德国国防军评估过该车后,认为该车战斗力总体尚可,与四号坦克G型相仿,在43年中后期还是保有相当战斗力的。

为德军生产的一大堆P26/40
德军向安莎尔多继续下了125台P26/40坦克的订单,只是名字变成了“Pz.Kpfw.P40(i)”,安莎尔多的装甲和火炮生产能力都没有问题,关键就在发动机产量上拖了后腿。所以1943年11月9日德军批准了两种Pz.Kpfw.P40(i)坦克的生产计划,第一种是安装发动机的正常坦克,第二种是没有发动机的“碉堡坦克”,德军打算将没有发动机的Pz.Kpfw.P40(i)埋进地里当做固定炮台。

猎虎、猎豹的木质模型与Pz.Kpfw.P40(i)
于是在整个1944年,安莎尔多生产了61台正常的Pz.Kpfw.P40(i),以及38台“碉堡坦克”。这些“正常的”Pz.Kpfw.P40(i)被送到党卫队警察部队中,比如南方坦克训练营和第10、第15警察坦克连。党卫队第24师“喀斯特猎手”也接受了一些Pz.Kpfw.P40(i),这个师对外的称号是师级单位,实际上只有差不多一个团的兵力,而且组成人员都是南斯拉夫、意大利境内的德国后裔志愿兵,虽然熟悉山地作战但是士气低下。Pz.Kpfw.P40(i)除了少数几台被送到库默斯多夫之外,剩下的都在意大利境内战斗。

Semovente da 149/40
P26/40的变形车不多,其中战斗力最强悍的应该是上面这台Semovente da 149/40自行火炮。这个项目1942年立项,1943年拿出了原型车,基本就是在P26/40的车体上安装一门40倍径的149mm火炮,它是意大利王家陆军中最强悍的火炮,射程达到了23公里。

阿伯丁试验场里的Semovente da 149/40
该车在1943年9月一并被德军接收,但是德军对它应该没什么兴趣,最后它又被美军接收,送到了阿伯丁试验场保存至今。如果加入游戏的话,该车战斗力也许和莱茵武器运载车或者四号武器运载车差不多。

P26/40,P43,P43 Bis,P43 Ter
总体而言P26/40的性能并不差,只是生不逢时。在游戏中它独特的HE娱乐玩法非常有趣,各位老爷一定不要错过这台小车~本期文章是UP关于意大利坦克线路的第二篇,观众老爷们想看什么车,留言告诉UP吧!
最后来点P26/40的杂图:




全文3990字,参考资料:
Gli autoveicoli da combattimento dell'Esercito Italiano P.2 (1940-45), Nicola Pignato, Filippo Cappellano,
P.40 il mito del più potente carro armato italiano della seconda guerra mondiale, Nicola Pignato, Storia Milit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