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影响
说起道教,大部分人的脑海里首先会出现这样一个人物,那就是老子。没错,老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道家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
柔中有刚,以柔胜刚。“柔弱”是老子哲学中的重要范畴。老子认为,“柔”是制胜与成功的关键,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强大的处于下位,柔弱的处于上位。中华文化中对于“柔”与“刚”的有着深湛的辩证认识,老子则是其中的佼佼者。老子的“柔弱”观包含着以柔克刚、刚中有柔、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等许多丰富的内容,所有内容都围绕着一个中心:万物需以柔渗刚,以柔化刚,才能制胜成功,始终充满生机。需要强调的是,老子所说的柔弱,绝不是要人们软弱无能,而是处世立身行事要柔顺天道,迎合事物发展规律,不是刚愎自用,而是能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柔”可以理解为“以退为进”。在很多情况下,退是为了更好地进。
这一思想对于大学生亦有着重要的启示。有些大学生受经济利益所驱动,热衷于做一些急功近利的事情,但从长远来看,这对自己的发展未必有益。因为大学生在这一时期正处学知识、打基础的阶段,退守苦学才是关键。因此应该充分利用大学的学习条件和环境,扎扎实实地掌握专业基础知识。这些知识也许不会在短期内速见成效,但却为日后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以让人终身受益。
同时,“克己谦让”也是“柔”的表现。谦下、宽容和尊重他人是维持人际关系的和谐与社会稳定的重要前提,是具有教养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标志,也是加强群体凝聚力的不可缺少的强化剂。因此,吸取道家“谦让”的处世之道,能帮助我们更明智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更豁达地对待个人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