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生物大一轮】1.21无机物水无机盐1 高中新高考全国通用新教材新课标2023河

2023-06-21 07:24 作者:初-斶  | 我要投稿

一些非侧重点,自己查到的资料

(持续更新中~~~)

1.2-1无机物水无机盐2023/6/20

自然界常见元素的百分比

  1. 氢(H):在地球质量中占据0.88%,在太阳质量中占据74.9%。
  2. 氦(He):在地球质量中占据0.008%,在太阳质量中占据23.8%。
  3. 氧(O):在地球大气中占据21%,在地壳中占据46.6%,在海洋中占据89.7%,在地球内部占据29.5%,在生物体内占据65%。
  4. 硅(Si):在地球壳层中占据27.7%,在地球质量中占据15%。
  5. 铝(Al):在地球壳层中占据8.1%。
  6. 铁(Fe):在地球内部中占据35%,在地壳中占据4.7%,在生物体内占据0.006%。
  7. 钙(Ca):在地球壳层中占据3.6%,在海水中占据3.4%,在生物体内占据1.5%。
  8. 钾(K):在地球壳层中占据2.4%,在海水中占据0.04%,在生物体内占据2.5%。
  9. 钠(Na):在海水中占据1.1%,在地球壳层中约占0.2%。
  10. 氯(Cl):在海水中占据1.9%,在地球壳层中约占0.05%。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百分比可能存在误差,因为地球不同部分中元素的组成不同,同时也会受到不同的测量方法和设备的影响。


生物体内的前20种无机盐


  1. 氯化钠(NaCl):约占机体总无机盐质量的70%,主要形成细胞外液,维持渗透压,还参与神经和肌肉的正常功能。
  2. 氯化钾(KCl):主要存在于细胞内和胃液中,维持正常心脏和神经肌肉的功能,调节酸碱平衡。
  3. 磷酸二氢钾(KH2PO4):为代谢所必需,作用于骨骼、DNA以及ATP的合成。
  4. 硫酸镁(MgSO4):存在于骨骼、肌肉和血液中,需要ATP酶、核酸和蛋白质合成所需。
  5. 硫酸铜(CuSO4):可以促进红血球的生成和抗氧化作用。
  6. 硫酸亚铁(FeSO4):构成血红蛋白和线粒体的细胞色素,还有利于维持免疫系统健康。
  7. 硫酸锌(ZnSO4):对于细胞分裂和组织修复非常必需,促进酶和荷尔蒙的合成。
  8. 碳酸钙(CaCO3):大量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还维持血液的酸碱平衡。
  9. 磷酸三钙(Ca3(PO4)2):也是骨骼和牙齿构成的主要成分之一。
  10. 碳酸镁(MgCO3):主要存在于骨骼和血液中,参与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及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
  11. 亚硫酸钠(Na2SO3):保护细胞膜和组织蛋白质不受氧化损伤,还对呼吸系统有一定的作用。
  12. 硫酸钾(K2SO4):保持细胞的渗透压,对于心肌和神经肌肉的功能所必需。
  13. 氢氧化钠(NaOH):维持酸碱平衡,调节血液pH值。
  14. 氢氧化钙(Ca(OH)2):能够控制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维持神经和肌肉的正常功能。
  15. 高氯酸钾(KHClO4):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中起到重要作用,还放缓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16. 硝酸钙(Ca(NO3)2): 对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骨骼构成所必需。
  17. 硫酸铝(Al2(SO4)3):促进植物生长,用于血液制剂和药物的生产。
  18. 氯化镁(MgCl2):参与呼吸和心肌收缩,还是许多酶反应所必须的活性物质。
  19. 磷酸三钠(Na3PO4):细胞分裂、DNA和RNA合成所需的基本元素。
  20. 硫酸氢钙(Ca(HSO4)2):控制酸碱平衡,促进骨骼和牙齿的生长。


水进入细胞膜的的形式


水可以通过多种机制进入细胞膜。其中,最主要的是利用细胞膜上的渗透和扩散作用,这两种方式都是被动运输机制。

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渗透性,如果外部环境中的溶液浓度高于细胞内的浓度,水就会通过渗透作用从环境中进入细胞内;反之,如果外部环境中的溶液浓度低于细胞内的浓度,水就会从细胞内流向外部环境,以达到浓度平衡的状态。这就是著名的渗透压现象。

除此之外,水分子也可以通过扩散作用借助细胞膜上的通道、门等结构,进出细胞。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扩散作用只能满足小分子物质的快速运输,对于大分子物质,还需要依靠特殊的运输蛋白或者胞吞作用等方式来进出细胞膜。

此外,主动运输也可以促进水的进出。例如,利用Na+/K+ ATP酶进行的离子转运可以产生负电位差,使细胞内负电性增大,从而促进水分子的进出;而水通道蛋白(AQP)则通过特殊结构来促进水的快速运输。

总之,细胞内水分子的运输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依靠多种方式来实现。不同的细胞、不同的环境以及不同的生理状态都会影响其水分子运输的方式和速度。

【生物大一轮】1.21无机物水无机盐1 高中新高考全国通用新教材新课标2023河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