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给自己的一些话

2023-08-06 03:32 作者:铃音悠子Renonnyoko  | 我要投稿

“「标准」即是「最差」人类难道没有对此司空见惯吗?” 「故事」为人类文明构造出了许多「利在千秋」的图景……但对于体验生活的每个个体来说,这一点往往并不成立。 早期农民的生活质量其实低于猎人,而早期工人的生活质量更是远低于农民。虽说没有他们就没有「标准」意义上的文明社会 但在这批人生活于世的时候,可没有任何「叙事」让他们能够获得与付出相匹配的报偿。他们甚至还会被另一些「叙事」欺骗认为自己活该吃苦   这种「标准故事」总是放任虚构的体系野蛮生长,毕竟历史一再证明「放任自流」的确能最终帮助人们解放「前一个故事」所带来的束缚   但那种「解放」的代价也从来都非常高昂,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到「羊吃人」,从自相残杀的战争到解构人类自身的唯心主义。 一代又一代,如果人类能被看作一个整体,那么他们常常在选择这种「最差的答案」 which is 「用虚构否定现实」 “将军,你的坦克很强大,它可以摧毁森林,碾碎成百的人。但它有一个缺点:它需要一位驾驶员。” “将军,你的飞机很强大,它飞得比暴风还快,驮得比大象还多。但它有一个缺点:它需要一位修理工。” “将军,人是很有用的,他会开飞机,会开坦克,他会杀人。但他有一个缺点:他会思考。”  人类文明不断重复着这样的对话。哪怕将观察范围缩小到文明最基础的单位「个人」身上,作为观察者的人也能轻易的看出来自整个文明的缩影——将虚构的理念拦在即时发生日常生活当中,认为一切皆由未知无形的,大他者引导,从而相信并且遵守了一种自虚构诞生的客体观念。————人类很擅长虚构,而虚构则成为了文明的绊脚石。  但作为人类的一员,从这个时候开始,无疑是对「现实世界」进行了主动解构。从而让现实丧失了原本的意义。到了这个时候,我们不得不为客体无法窥见那一丝真实而感到惋惜 但是唯一不会被解构的,是死亡。————没有什么是不会死亡的,将视野跨越时间,小到作为主动进行逆熵的一个简单系统,到夜空中闪闪发光的恒星,最后到整个现实。所有的一切,无论是「现实」,还是 「虚构」,终将会从有序的信息列溶解为无序————我们称这为死亡。  无论你,我,世界。还是文明。无论宏观还是微观,本质都是基于「现实」的「叙事」。所以。当这个「故事」能被继承下来,「文明」也会延续下去。但不管是从科学的角度,还是历史的角度,我们不得不承认,「虚构」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人类对自身的认知,一次又一次的迫使人类把目光放到「文明」上。  然而,人类的本性促使自己不断的进行「虚构」的「叙事」,并且将其像病毒一样播撒到整个文明中。使得文明本身开始缓慢的解构,从而丧失其信用度。最后导致文明的不同板块分裂开来。  然而在死亡面前,「优点」和「缺点」全都不复存在。它将这些定义统统剥夺,否决了一切观念。————死亡永远是最真实的,最清澈的。   军人的公墓,你能想象吧?成千上万人就那样一起埋着,每人一块小小的标志,只共用一方巨大的纪念碑来书与铭文 「长眠此地,只因我们并未选择活下去。那会使孕育我们的土地蒙羞受侵。」 「生命,诚然不可轻易失去。但年轻人无所顾虑﹣﹣我们又恰好年轻。」  如果用人类一概的理解方式,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人的生死,归根结底,往往只不过是一时的冲动。也正因如此,解构主义也更加认为,轻言生死,不过是一种暴殄天物的行为。  然而事实是,生命——对每个「个体」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珍贵事物。「人」的生命,本来就在一刻不停的流逝。无论是为了更加珍贵的事物,还是仅仅无所事事的消磨光阴,「我们」都在将它付之一炬。  当真实的「个体」理解了生命的疑问时,生命将给予「崭新」的力量,自然也代表了另一件事—— 「我将保留他们的过去,哪怕这会让他们失去未来。」 「我要赠予他们未来,哪怕他们没有能够用以回忆的过去。」 「我要为他们开拓未来,哪怕牺牲自己的在。」 这是某人曾给出的答案。 ——但是生命给予「个体」的,并不是这些「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回答。 它们来自于盖棺定论的「过去」,并不能用来战胜「现在」。 如果一个人不能接受失去某种东西的状况,那么他其实也就不具备真正保有那样东西的器量。 「传承」,是一种要通过「消失」来印证「存在」的事物。 「过去」终究只是一座仓库、一面镜子。 只有「未来」,才能够战胜「现在」。   主动锁国的人们无法理解工业革命的日新月异。英勇的战士,也无法战胜机枪的无情火舌。   因为「人」的本质,是为了不为我的某物而献上「生命」    这一篇篇「叙事」交织在一起,才叫「文明」,也只有这样的「文明」,才值得人类拥有。

给自己的一些话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