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感染率高达70%,威胁2.9亿人的淡水寄生虫

肺吸虫 卫氏并殖吸虫
人类是近300种寄生虫和70多种原生动物的宿主。其中一些来自数十万甚至是百万年前的祖先,一些来自人类近期在地球上驯养、接触的动物。这其中,有超过100种吸虫威胁着人类,这里面就包括著名的血吸虫和华支睾吸虫。


寄生虫的故事可以追溯到古代,许多早期著作都有它们的身影。即使很多寄生虫已经接近绝迹,但仍然有大约有90种寄生虫威胁人类;其中一小部分会导致极为严重的疾病。而寄生虫这一病原体在21世纪依旧强大的原因与吃这一方面密不可分,或许这就是人类难以躲掉的劫。
1878年 欧洲动物园的两头孟加拉虎离奇死亡;兽医在检查其死亡原因时发现了一些奇怪的生物。10毫米长、5毫米宽,无论从形状还是颜色来看都像是一颗有生命的咖啡豆一样。

这是人类首次发现卫氏并殖吸虫,

也意味着其正式进入人们的视野;威胁正式开始。
目前有九种并殖吸虫会感染人类,

其中卫氏并殖吸虫最为常见。

或许我们叫它另一个名字大家比较熟悉——肺吸虫。在它被发现一年后的1879年,第一例人类并殖吸虫病出现。台湾一名葡萄牙人因食用淡水蟹被寄生虫感染,导致肺部出现多种疾病及咯血。在他死后医生进行尸体解剖时发现卫氏并殖吸虫,并认为卫氏并殖吸虫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880年 另一位医生从日本咯血病人身上取得了一些痰液,在随后的检查中,这些痰液里面检测出了卫氏并殖吸虫虫卵。证实台湾和东京的“地方性咯血”是由同一种寄生虫引起。
卫氏并殖吸虫算得上是生活史是很复杂的寄生虫;需要至少三个不同的宿主才能完成其生命周期,

而且中间宿主都算常见的品种。第一中间宿主是淡水蜗牛;并殖吸虫在发展到产卵阶段时,吸虫卵会被终宿主排出。这些卵会有一部分进入到水中,虫卵会在水中孵化并入侵第一个中间宿主——淡水蜗牛。它会穿透其软组织并在蜗牛体内经历几个发育阶段。淡水蜗牛会给毛蚴提供良好的发育环境,3到5个月就能发育为尾蚴。

至此,并殖吸虫阶段性任务完成 开始侵入第二个宿主。你说它乱搞吧,他第一个宿主只继承淡水蜗牛;

你说它专一吧,他从第二个宿主开始就玩的很花。蜗牛的并殖吸虫尾蚴感染率很低,在0.7-1.0%之间;而同一研究区的螃蟹宿主的感染率非常高,在70-100%之间。第二个宿主大多是不明觉厉的淡水螃蟹和小龙虾,它们吃下被感染的蜗牛后;尾蚴会在体内发展成具有感染性的囊蚴,紧接着就是进入到的终宿主环节。猫科、犬科、啮齿类和人类等多物种都是并殖吸虫的终宿主。就这个感染已经是一个多到离谱的地步了。如果人类没发现这个寄生虫或者没有出现对应的手段,那up觉得人类的感染率可以稍微参考一下野生老虎。老虎吃的东西比较多,吃点河鲜就容易出点问题。
苏门答腊曾进行过一项调查,参与这次检查的是10只老虎。它们全部被并殖吸虫感染,其中一只老虎的肺部检测到了1596只吸虫。回到人类,感染方式显而易见;河鲜+生食=寄生虫套餐。比如在中国 最常见的就是腌制小螃蟹和小龙虾,应该是叫醉蟹是吧。螃蟹不健康的话就很危险,毕竟螃蟹的感染率老高了。国内早期有一项实验,把淡水螃蟹在酒中浸泡3-5分钟消毒后喂猫、狗时,感染率达到了100%。囊蚴不会因为醋或酒的腌制死亡。换言之,吃生食就意味着有风险。
全球约有2000万人感染并殖吸虫,感染的重灾区往往都有许多人类和动物宿主以及大量中间宿主;并且在这些地区还经常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食物。在这些地区,大量的终宿主和中间宿主被端上餐桌。生食的习惯让并殖吸虫得以在人体发展,囊蚴随着食物进入到消化道,消化液会帮助囊蚴脱囊发育为童虫。它们会穿过肠壁进入腹腔,在人体这片区域发育乱窜。虫体移行会破坏组织引起出血;虽然白细胞也会及时到达指定区域抵抗,但大量中性粒细胞将坏死组织溶解、液化;会导致体内出现炎性渗出。病灶四周产生肉芽组织,形成薄膜状囊肿壁。这个阶段是最初的病理变化——脓肿期。随着大量炎细胞死亡,脓液会逐渐变成赤褐色粘稠液体;甚至肉眼都能看见紫色葡萄状的虫囊。

这些都是虫体移行时在人体内留下的痕迹。在最初的急性阶段,患者会出现包括腹痛、腹泻、发烧和荨麻疹等症状;当然也可能没有症状。无论症状轻重,吸虫该跑的还是在跑。大部分吸虫还是很有默契的,会成双成对一起到肺部集合产卵。这个阶段 由于并殖吸虫在肺部的活动和占据的空间影响到了肺的正常功能;所以很多肺部疾病都会在这时候出现,比如疾病特点之一,干咳。后来因为脓肿的病理变化,痰液中含有破裂的红细胞,呈锈褐色。所以肺吸虫病也会被称为地方性咯血。肺部疾病的明显表现大概在感染后的2-3个月出现,这种情况发生在所有的终宿主身上,因此它也被称为肺吸虫。

而肺里面的虫卵就会随机被宿主咳出,进入到下一次循环。这也是为什么患者痰液能检测到虫卵的原因。
如果感染未得到治疗,症状可能在几个月后减轻或消失;不过也可能会持续数十年,这期间将会一直有症状伴随。疾病症状时间长短一般根据并殖吸虫寿命决定。而成虫寿命一般在5-6年,最长能到20年。不过也并非所有并殖吸虫都能找得到前往肺部的路,有一部分就不知道路怎么走,只能在体内乱撞。寄生虫在别的器官也就是异位寄生。不过这里不提太多。卫氏并殖吸虫的宿主群体太过庞大,中间宿主广泛分布于大型淡水生态系统中;而且家养和野生动物宿主种类繁多,这些动物又会食用受感染的动物。
即使人类做到并殖吸虫零感染,它也依旧会在大自然中依靠复杂的生活史继续延续。迄今为止 报告的全球负担可能被低估了。在某些地区,这种疾病正在减少;但在其他地区,它也正在死灰复燃。目前大约有2.9亿人受到其威胁,隐藏的流行区可能不在少数。它们在人类的历史中也许像是河水流过掀起的气泡一样不起眼,但人类从来就没有真正战胜过哪种寄生虫。它们只是换了种方式继续存在于这个生态圈;也许它们已经和人类划清界限,也许它们还想卷土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