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F35B还能以纯水平模式完成起降吗?

2021-12-15 23:57 作者:瀚海狼山  | 我要投稿



STOVL战斗机,其实是“短距离起降战机”这个英文词组的开头字母缩写。字面意思非常明白,也就是可以在较短的距离内实现起飞和降落。那么这个较短距离有多短呢?原则上一般不超过80米。因为二战期间的不少螺旋桨舰载机,大多可以实现在迎风状态下,以80到90米的滑跑距离就可以直接起飞,而降落航母期间在有拦阻索的帮助下,基本也可以在80米的距离内就能停稳在航母上。而当代的常规喷气战斗机,在弹射器或者滑跃甲板的帮助下,基本都可以在110米的距离上迎风起飞;而在拦阻索的帮助下,也可以在110到120米的距离上被安全拦阻下来。因此STOVL战机的起飞和降落距离,必须比80米的这个最低极限还要短,这样才能叫STOVL战机。要实现80米内就可起飞或者安全降落,对喷气飞机来说实在是很不容易的。


冷战高峰年代,甚至试验过在飞机机体上捆绑大推力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直接让战斗机从架子上起飞,当然也曾经在舰载机上试验过可以抛弃的捆绑固体火箭帮助起飞的方式。但是这些方式很难推广和实用化。第一是虽然解决了如何短距离内快速起飞的问题;却完全无法解决如何在短距离内安全降落的问题。第二是固体火箭起飞时烟火等外部特征过于明显,对陆地上的起飞场地和航母上的甲板环境都非常不友好。而寻求喷气战斗机快速起飞和短距离内降落的根本性目的,就是要在核大战的环境下尽量不依靠常规的机场和航母就可以实现起降。而这类起降的地点,都需要尽量的低调和保密。说到底就是为了在常规机场和常规航母都被炸翻的情况下还保留一定的空中作战能力。而如果用火箭帮助起飞,每次起飞都是烟火冲天,


这完全和秘密起飞和低调降落的目的背道而驰。因此用大推力火箭帮助起飞的模式,不论陆地上还是在航母上,都被证明是没有实战价值的。要真正实现有实用性的短距离起降,最终还是要在喷气技术本身上想办法。于是就有了1970年代海鹞、雅克38和此后雅克141等的具备实用价值的STOVL战机的出现。这方面最成功的就应该是海鹞,毕竟曾大规模装备还经历过实战,甚至在海战中打出了几十比0的好成绩。当然也与对手飞机到了极限航程有关。到了当代,又出现了F35B这种具备隐身能力的STOVL战机。一定程度上也是过去所有STOVL技术的集大成者,而且直接购买了雅克141的旋转喷嘴等技术。从海鹞到F35B,所有的STOVL战斗机,都需要在起飞时进行一定距离的滑跑,最好还要利用一段滑跃甲板。如果纯粹是直接垂直向上,旱地拔葱式的起飞,


那么不论海鹞还是F35B 都无法实战。因为既不能满油也不能挂载武器,作战半径连90公里都没有;如果采用滑跑或者斜角甲板的帮忙,那么两者则可以实现2到3倍的作战半径,可以携带导弹或者轻型炸弹。也就是实现180到240公里的作战半径,并且携带不超过1吨级的空空导弹或者轻型炸弹。这样才具备快速起飞和实际作战的能力。那么这里就有一个问题,虽然从1970年代的海鹞到今天的F35B,实战部署中大多数是需要上航母起降的,但是平时在航母上部署的毕竟只是所有STOVL战机机群中的一小部分,更多的飞机,其实还是在陆地上训练和部署。这些飞机在陆上的训练,平时也大多以STOVL的模式进行。那么既然已经部署在了陆地机场上,而这些机场都是有长跑道的。如果在非战争期间,或者战争期间,已经部署STOVL战机的陆地机场并没有被炸毁跑道。


那么此时,海鹞或者F35B,还能不能以与其他常规喷气战机类似的起降模式,在陆地的长跑道上完成起降呢?毕竟按照常理,常规起降模式,也就是喷气发动机向正后方喷气,然后通过机翼和机体获得的升阻比来完成常规抬头起飞;降落时则机头略微扬起,发动机收油门,在长跑道上滑跑降落。这种常规起飞方式更节省燃料,可以获得更大的作战半径;正常降落期间也可以让机体内保留更少的燃油,本质上也是扩大作战半径。况且STOVL战斗机都可以在巡航阶段转换为和普通战机一样的喷气飞行模式。这个两大因素,似乎暗示STOVL战斗机原则上都可以在陆地长跑道上回归正常起降。可瀚海狼山、匈奴狼山在这里要说,实际情况远没有那么简单。这需要根据每个具体的飞机型号具体的分析。STOVL战机本身有自身的特殊情况。


比如为了降低起飞期间的自重,所有STOVL战机的机翼面积都比常规战机的机翼面积更小。这在F35B和F35C的对比中最明显不过。因此即使在巡航阶段可以转为正常平飞,那么此时对航速的要求也较高。对机翼相对比较小的飞机来说,平飞起降的速度要求就更高。也就是正常起降效果不会很好。另外就是矢量动力有多种,也不是每种模式都可以转变为水平模式起降。比如对海鹞来说,其采用的主动力为单台发动机,带动前后一共4个喷嘴偏转的模式。这个模式最终可以进行完全水平状态的起降。毕竟海鹞在实际应用中,起降过程中都可以自然滑跑一段。但是对F35B来说,想再完全水平起降就很难了。因为F35B前面是靠升力风扇完成力矩平衡;在F35B的起降阶段,是不可能开启尾部喷管呈现水平喷气状态,而同时关闭前升力风扇的。


只要前升力风扇开启,那么F35B的尾部喷管就必须有一个向测下方的矢量角度。况且F35B的所有起降过程是电脑自动联动,都是程序化的。飞行员也无法单独开启或者单独关闭其中的某个动力单元。这就是造成早期的海鹞战机原则上可以回归水平起飞和水平降落。到了更先进的F35B这里,反倒不能继续做到这一点!


F35B还能以纯水平模式完成起降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