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志愿,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平衡取舍
高考填志愿,是一门技术活儿,也是一门艺术活儿,此话怎讲?
说高考填志愿是一门技术活儿,指的是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与应用;而说高考填志愿是一门艺术活儿,主要指专业的选择,难度较高,院校选择和城市则相对比较容易。
这些年的社会大趋势是趋向稳定,所以考公考编考研上岸十分火热。这在一二十年前完全无法想象,那个时候体制内待遇一般,更多人愿意从事市场化的职业谋求更高的收入;现如今的社会趋势与三十四年前更加不可同日而语,彼时流行下海潮经商潮,体制内的精英宁愿放弃铁饭碗也要下海闯荡一番。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时代变化天翻地覆,个体在时代面前微弱渺小,无法改变时代,只能顺应时代。
通过这些年的高考志愿填报指导,发现一个普遍的现象是:考生偏理想,兴趣爱好放首位;家长偏现实,就业找工作放第一位。谁对谁错,本来就没有对错之分;孰优孰劣,其实也很难讲,各自的出发点不一样。
如何在考生与家长之间平衡取舍?或者说,如何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平衡取舍?这既是我们这些高考志愿辅导者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考生家长应当思考的问题。
首先,我们希望通过倾听和询问,分析与了解,清楚明白地知道考生的兴趣爱好以及能力点在哪里。这很重要,因为兴趣确实是最好的老师,能够激发学生极大的潜能。学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将来从事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工作,更是一件幸福的事情!问题是,经过十几年的应试教育,很多考生可能已经并不知道自己的兴趣爱好,所以通过高考填志愿这个特定阶段来思考思索再发现,既有意义又很重要!
同时,我们还得倾听家长的期望。家长们往往从自己的认知、自己的经历、乃至周边人的情况来判定哪些专业方向将来有前途好就业。城里的家长父母往往比农村的家长父母有主见的多,农村家长对大学专业的认识非常有限。这既是事实,又不太公平。父母辈的认知差距,在下一辈的专业选择上理念很大不同,又进一步造成下一辈的见识差距!
接下来我们尽可能结合考生的兴趣能力与家长的期望。如果确实无法做到,则更偏向于现实一些,或者说偏向于家长一些。家庭条件好的考生可以有多次选择的机会,因为有雄厚的家底为依托,一次选择失误,还有机会纠正弥补,比如读研深造,比如毕业后通过家庭资源进入好的行业好的工作等等;而家庭条件一般甚至不太好的考生,高考可能就是一辈子最重要的一次人生选择,关系到整个人生方向与未来,不得不慎之又慎!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