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医生费宝义: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抑郁的原因终于找到了

费宝义个人简介
毕业于沈阳医学院(原沈阳职工医学院),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四十余年,长年致力于将中医辨证施治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对精神疾病有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曾参与省、市级科研课题多项,在权威医学杂志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擅长领域
熟知精神心理科的各种常见病及多发病的防治与康复,擅长利用药物结合物理综合疗法及心理疗法、行为疗法,治疗精神心理科的疑难杂症。对治疗失眠症、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更年期综合症、神经衰弱等神经、精神疾病有深刻造诣,成功帮助众多精神心理患者走向康复,深受广大患者好评。
相关统计学数据显示,女性出现抑郁、焦虑障碍等问题的风险是男性的1.6倍,其中尤以19~29岁以及50岁以上两个阶段最为明显。
为什么会这样呢?
专家解释:主要区别于男性和女性的思考问题的思维,男性会比较偏向于逻辑思维,而女性则是情感思维比较超前,在这种情况下,女性会觉得压力比较大。
此外,女性在生活中需要担任的职务很多,家庭的大小事物,孩子的照顾教育,父母的关心尽孝,还有工作上的各种事物,在这些社会角色之间来回切换和扮演,女性的心理压力多大可想而知

哪些因素是目前我们不能忽视的呢?
1.男女性收入的不均衡
世界卫生组织在调查中发现:就业和社会资源的倾斜,大大增加了性别不平等和精神障碍的发生率。
2.不同的生活重心
《2020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指出:女性花费在无偿工作(家庭、志愿工作)中的时间,往往是男性的数倍。
3.更明确的身心挑战
围产期、更年期的身心双重变化,对多数女性而言是不可避免的应激挑战。
尽管男性也会有类似的心理时期,但是由于缺少生理的剧烈变化,往往在“意义”层面上表现并不明显。

4.更可能面对暴力
更多的躯体/性暴力,或者在某些地区存在的强迫结婚、生育的情况,都会提升女性罹患抑郁的风险。
这些环境/社会因素,兴许是我们对女性更易抑郁现象的一些解释。
所以,女性需要更加应该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以下多种方式,可以帮助女性保证健康的精神心理状态:
1.主动适应环境
调动主观能动性,对于自身环境进行主动适应和交互,这一过程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融入当下环境。在工作、学习环境不断变化的当下,面对突然改变的环境,采取适当的策略无疑是保持心理健康的极佳手段。

2.适当回避挫折
回避并不是应对问题的积极方式,但是在处理心理问题方面,适当的回避仍然是必要的。充分了解自己情绪的脆弱点,对于可能发生的挫折予以回避,可以极为有效地避免过度刺激带来的心理问题。比较简单的例子是,对于经济问题较为敏感者,宜适当减少可能存在较高风险的投资。
3.寻求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是指个体在遭受挫折时所得到的来自于他人的关心和帮助。不管是对于男性还是女性,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适当寻求来自家人和朋友的帮助都是一种可以极大缓解紧张、焦虑情绪的手段。
4.关注自身心理状态
由于心理问题的隐蔽性,许多女性在发生心理问题通常无法通过自身察觉,得不到有效干预时,心理问题往往会持续发展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
因此,不妨及时自省精神心理状态,怀疑可能存在问题时一定要及时向专业的心理医生寻求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