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12. 六根六贼

2022-09-21 05:57 作者:喝啤酒的猫头鹰  | 我要投稿

悟空的修行之路

       唐僧的西行之路从双叉岭开始,暗合道教内丹修行法门。过了双叉岭马上就是五行山,孙大圣已经在这里被压了五百年。

       待到唐僧拜山,揭去六字真言,孙大圣这颗心,终于重获自由。

       他是这么给唐僧自我介绍的:我老孙颇有降龙伏虎的手段,翻江搅海的神通;见貌辨色,聆音察理;大之则量于宇宙,小之则摄于毫毛;变化无端,隐显莫测。

       这说的就是一颗心,可大可小,能识能察,变化莫测。

       师徒二人相逢的第一晚,住在了一个陈姓百姓的家中,这是唐僧的本家,取经行动到这里算是具足了本“心”,收了悟空,就是收了“心”。

        “心”的修行,也即悟空的修行,从这里开始。

        孙大圣的再次出场,先弄了个老虎,算是穿了衣服;可他第一次真正出手的对象,并不是什么厉害的妖魔鬼怪,更不是那个仙家跑的家畜。

        先打死了六个人。

       确切说是六个蟊贼:一个唤做眼看喜,一个唤做耳听怒,一个唤做鼻嗅爱,一个唤作舌尝思,一个唤作意见欲,一个唤作身本忧。

       在佛经中,这对应着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心经有云: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六根对应着六尘,既:色、声、香、味、触、法。

       六根与六尘接触,便产生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心识。这是人类所有心理现象产生的过程。

       这也即是十二因缘中的:六入。

       十二因缘是释迦牟尼佛陀自修自证得到的真理,是佛教最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是佛教所有宗派都需要学习的。分别是: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它们都是缘生法,都是无常的。

       “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

       十二因缘因果相续而无间断,使人流转于生死轮回大海。

佛法是求了生死,所谓“了生脱死”四个字,了了这个生,脱开了老死、病苦,叫做了生脱死。必须先把十二因缘搞清楚,因为这是生死轮回的科学基础。

       注意,这不是理论,确切说不仅仅是理论,是科学;因为这是释迦摩尼佛实修实证出来的。

        抛开“无明”这些难以解释的,以及“生老死”过于严肃的,“六入”就是六根与六尘接触的过程,是最常见也是最基本的。

       悟空这颗“心”,剪灭六贼,这是他的修行之路:要依照佛法修行,洞悉十二因缘,了悟四大皆空,才能脱离生死轮回,抵达解脱的彼岸。

       十二因缘就算写几本书都说不完,即便是“六入”,也有数不清的解释与公案。但是,这些道理似乎每个人都知道。六根清净,差不多每个中国人都听过。

       这些道理朦胧如远处的雪山,偶尔在晴空中显出半个身影。却鲜少有人,真正动身前往雪山。

       修行吗,守戒律,出家,断绝红尘,青灯古佛,如如不动。

       今天不想谈这些佛法中老生常谈的,说一个近些年科学届的伟大成果。

 

贫穷的本质

       2019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了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阿巴希·班纳吉、艾丝特·杜芙若夫妇和哈佛的 迈克尔·克默。以表彰他们“在减轻全球贫困方面的实验性做法”。委员会称,他们的研究“大大提高了我们消除全球贫困的能力”。

       其中班纳吉夫妇曾经花了数年时间,深入五大洲十八个贫困人口最集中的地区探寻贫穷的根源,并于2011撰写《贫穷的本质》一书。

       他们在非洲一个村落调查时发现,当地很多儿童都出现了营养不良的状况;但几乎家家都有电视机。他们宁愿挨饿,也要购买这并不能给他们带来任何收益的“必需品”。

       穷人似乎更渴求那些“奢侈品”,“物质”这个形容词,在穷人身上反倒有更多的体现。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美国哈佛大学那个著名的糖果实验,心理学家给一群孩子分发糖果,并许诺如果他们能够忍住不吃,那么一段儿时间后会获得更多奖励。

       实验的结论是,能忍住眼前诱惑的人,自控力强的人,往往成就越大。

       然而2018年哥伦比亚的几个心理学教授,却推翻了糖果实验,他采取了更大的样本,发现家庭才是最重要的原因。因为富裕家庭的孩子能够经常吃到可口的糖果,这也是他们能够抵抗糖果诱惑的主要原因。而贫困家庭的孩子,太少吃到可口糖果的机会,因此这颗糖果变得分外诱人。

       这是《贫穷的本质》中提到的导致贫穷的第一个原因:稀缺。

       稀缺简单来说,就是某种不足不够,时间不足,金钱不足等,这些都是稀缺。

       并不是稀缺本身直接导致贫穷,而本质在于“稀缺心态”。

       在塞德希尔· 穆来纳森与埃尔德·沙菲尔合著的《稀缺》一书中,更是详细描述了稀缺是如何影响人做判断的。他们发现:贫穷之人会永远缺钱,而忙碌之人会永远缺时间。

       长期性的资源(钱、时间)稀缺,使人们已经形成“管窥”思维,他们只能看到“管子”之中的事物,虽然这有可能为他们带来“专注红利”(短期的富裕或效率),但忽略了其他事物,这种不均衡的思维,会使人们失去足够的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能力,思维和行为变得更加愚笨和冲动。

       这就要说到《贫穷的本质》中提到的导致贫穷的第二个原因:带宽。

       带宽原本是指计算机中单位时间内通过设备的数据量,在这里指的是人的心智容量,同一时间此人能考虑多少事物,事物的多少方面,包括: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能力。

       班纳吉夫妇在赞比亚发现,当地痢疾造成很多儿童死亡,这种由于喝了不干净的水引起的疾病其实很容易预防,那便是使用水源消毒剂。由于国际组织的努力,当地就可以买到很便宜的水源消毒剂。

       但只有10%的家庭会使用这些水源消毒剂。

       贫穷似乎使人变得更为无知与蠢笨。因为每个人的脑容量是有限的,在贫穷的人眼里,每天有太多事情需要处理,他们整天忙忙碌碌,连停下来思考的时间都没有。

       其实,并不是没有没时间,而是稀缺心态侵占了他们太多带宽。

       穷人和富人的差别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大,穷人也并不比富人笨。通过稀缺和带宽这两个因素,可以看到穷人的心态亦或大脑仿佛被重塑了,戴上了一个看不见枷锁,而这枷锁与其说是环境导致,其实是他们自己给自己戴上的。

       反向来看,那些能够克服贫穷,那些白手起家的人,他们的内心是丰富的,稀缺虽有却并不能拴住他们,他们会拼命挣扎,拼命思考,拼命学习,拼命利用自己的一切资源,当然也包括带宽。

       放眼望去,难道只有那些吃不上饭的人才是贫穷人口吗?难道那些穿着光鲜亮丽穿梭在大街小巷的都市丽人,他们的带宽够用吗?

       曾经当年大家都一无所有,但活得很快乐,如今车马如龙霓虹闪烁,反倒多了很多苦痛。

 

心本自由

       如果说,是贫穷的环境,是稀缺,扭曲了贫穷人口的心态,消磨了他们的心智。那么回到十二因缘,回到“六入”,那就是这种环境因素歪曲强化了六根跟六尘的接触过程,使得其中一种或者几种心理现象在人心中造成烙印,其中之一就是稀缺心态。

       但不要忘了,这是六贼,六个蟊贼,要一棍子打死的。

       是这种不均衡的心理现象偷走了人们的真心,这个“贼”字用的太妙了。

       在不知觉中被拿走了,叫做被偷。

       生活中何尝又不是呢,那些饿着肚子买电视的人,那些宁愿喝脏水也不愿费事消毒水源的人,这种“稀缺心态”偷走了他们的食物和健康,也偷走了他们的未来。

       六根与六尘接触,产生的种种痛苦也好,喜乐也罢,一切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如心经所说,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当过去不留,未来不念,专注当下。

       每个人的心,都是自由的。


12. 六根六贼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