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号坑-KR】加佛·伊皮

加佛·贝伊·伊皮(Xhafer bej Ypi)
出生日期:1880.1.12
派系:阿尔巴尼亚人民党(Partia Popullore)
自由主义的破碎
伊皮出生在地主家庭,他在君士坦丁堡接受教育。1900年从法学院毕业后,伊皮一直在奥斯曼帝国政府工作,直到1912年阿尔巴尼亚独立运动打断了他为土耳其人继续服务的想法。作为亲英的自由主义者,伊皮希望在战后的阿尔巴尼亚建立一种仿照英法的自由主义政体,但他的希望因为德奥战胜国将威廉·楚·维德重新送回国内为王而断绝。
在1920年,经过思想斗争的伊皮决意采取议会斗争的形式改变阿尔巴尼亚的威权统治。他在当年被任命为培拉特市市长,斯坎德培二世因他所受的法学教育和在奥斯曼帝国工作的丰富经验而又将他提拔为司法大臣。作为人民党的领导人,伊皮于1921年建立了一个混合式的内阁,由范·诺利出任外交大臣,艾哈迈德·索古担任内政大臣。在此期间伊皮的政党政治受到了以沃尔拉齐和索古为代表的保守派的沉重打击,保守派的进步党获得的支持远大于他,而伊皮疏远社会主义者的行为让范·诺利在次年就选择辞职。
保守派的民族主义者和斯坎德培二世代表的德奥势力双重压迫下,伊皮的自由主义政治以全面失败告终。范·诺利辞职后不久,索古逼迫伊皮辞职,人民党在议会中的控制权被进步党夺取,其余对伊皮失望的自由主义者投靠了鲁斯特米的联盟党。为了表示自己对自由主义者的象征性支持,斯坎德培二世委任伊皮为摄政委员会(Këshilli i Naltë i Regjencës)成员,但伊皮已经没有任何权力。

无所适从
1924年,六月革命爆发,鲁斯特米和范·诺利主教暂时建立了一个进步政权。他们邀请伊皮前来参加改革,但伊皮反而畏惧了:尽管范·诺利承诺实现他一部分的政治纲领,伊皮对社会主义者的本能恐惧让他吓得逃往海外。鲁斯特米关于土地改革的想法激怒了伊皮,伊皮转而支持沃尔拉齐和索古,并且让保守派以“法制胜利”成功地夺回了政权。此时,阿尔巴尼亚被两派人马撕裂,伊皮再也没有居中的容身之所,他索性彻底投靠了保守派,担任沃尔拉齐政府的最高法院院长和教育部长。
1929年,伊皮和保守派之间也产生了矛盾。沃尔拉齐政府的集权行为和种种践踏资产阶级民主的行为让伊皮这样的自由主义者意识到阿尔巴尼亚这样缺乏议会民主传统和满地文盲的国家是不可能有自由主义土壤的。但是,伊皮又一直害怕鲁斯特米和范·诺利等社会主义者损害他的利益,更不用说工团主义了。在这种煎熬下,伊皮产生了一种奇怪的想法,他认为阿尔巴尼亚是不可能依靠自己实现民主和自由主义的,必须依靠一个强有力的外部势力进行输入。
在1932年大选中,伊皮率领人民党和联盟党暂时结成联盟对抗进步党,但选举还是以失败告终;1936年大选重演了类似的情况,在那之后伊皮完全丧失内部斗争的信心,并且也不再热衷于沃尔拉齐政府的任何事务。

IF路线:堕落和毁灭
1937年,奥匈帝国爆发内战,卡尔皇帝下令血腥镇压马扎尔贵族并将匈牙利王国肢解,在维也纳宣布将奥匈帝国进行全面改组。奥匈帝国的社会民主主义(SDAP)氛围感染了伊皮,他将这个国家看作是工团主义、专制王权、国家民粹主义和军阀撕扯下的世界中唯一的灯塔。1939年,阿尔巴尼亚在和多瑙河联邦的战争中失败,伊皮不仅不号召民众抵抗,反而带头迎接奥地利军队开进阿尔巴尼亚。他向“解放”阿尔巴尼亚的奥地利人致敬称:
阿尔巴尼亚终于从血腥而沉重的奴隶制中得到了解放和自由。
奥地利人推举伊皮担任临时行政委员会主席、司法全权代表和代理国家元首,得意洋洋的伊皮在4月12日召开议会,没想到他等来的是奥地利人又一次把斯坎德培二世扶上王位的消息。更让他感到绝望的是,奥地利人从合作者中选出的新总理大臣居然是前共和国总统沃尔拉齐本人。沃尔拉齐任命伊皮担任司法大臣,伊皮自知已经失去了所有政治势力的信任,不久之后就选择辞职归乡养老。
1940年12月17日,希腊对阿尔巴尼亚南部进行轰炸,伊皮被当场炸死。斯坎德培二世将伊皮安葬在地拉那的贝克塔什派公墓中,在议会上悼念这位和他有着漫长合作历史的法律专家。
1947年,恩维尔·霍查要求全面清算投敌分子,下令捣毁伊皮的坟墓。伊皮家族的地产被全部没收,全家几乎都被逮捕入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