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年龄81.3岁!人人百岁或许指日可待,看中国老龄问题潮头
不久前,我国疾控中心和多所高校在国际知名期刊《柳叶刀》子刊上联合发文,统计了中国大陆2035年的平均预期寿命(港澳台未纳入统计),宣布我国即将进入“平均年龄81.3岁”的时代,其中北京女性最长寿,上海男性最长寿,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1]。
在之前的推文中,我们看到邻国新加坡在抗衰延寿方面做出的努力(),如今我国在“银发时代”浪潮的裹挟中奋起直追,做对了什么?北京、上海为什么能脱颖而出成为“国之表率”?
就像大部分发达国家一样,高速发展的中国也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2020年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我国65岁以上人口已超1.9亿,占我国总人口的13.5%(超过7%即为老龄化社会)[2]。
图注: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我国年龄构成统计图
严峻的老龄化问题虽然是国民平均寿命增加的结果[3],但也带来不少社会问题。
据2022年统计,我国患慢性病老年人数量约1.9亿,其中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约4000万人,老年痴呆患者约1500万人……我国老年人“长寿但不健康”问题凸显,健康预期寿命增长追不上预期寿命增长,促进健康老龄化成为我国正在面临的首要问题[4]。
其次,人口老龄化也带来政府财政负担增加、储蓄率低和经济放缓等经济问题,增加社会保障和养老金支出压力[3]。
2019年我国平均寿命已经达到77.7岁,《柳叶刀》子刊预言到2035年,我国大陆的平均预期寿命将达到81.3,甚至排名最高的省市的女性平均寿命大概率能超过90岁。
在对更长、更健康寿命的需求和期待下,国家其实做了很多。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正式将应对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5]。2022年,我国又提出了“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老年政策相关概念[6]。
图注:2019年《人民日报》报道了“应对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之举
其中有一个值得关注的新概念:本次五年计划中首次提出的“银发经济”[7]。
银发经济又称老年经济,简言之,就是包揽了老年人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的“特殊”经济领域,在1.9亿老年人的基数上,银发经济存在着广阔的市场和旺盛的需求,而为了满足这些需求,国家正在提升产业质量,增加有效供给,让银发经济既给老年人带去便利和舒心,也为经济发展另添助力[8]。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政策保障老年人生活健康权益的同时,我国也正在积极从衰老生物学研究的角度助力“全民抗衰”,寻找全面提升国民平均寿命的科学方法。
刘光慧、王钊、韩敬东、林圣彩等名校学者投身衰老生物学研究,研究成果频出;衰老生物学正在成为一门专门学科,进入大学生们的学习日常;中国衰老科学大会、衰老干预论坛等衰老相关研究会议遍地开花,彰显衰老生物学正在成为影响国家未来发展中坚力量。
图注:2023年“理解衰老”中国衰老科学大会
《柳叶刀》子刊中指出,虽然平均寿命整体升高,但是仍然存在难以跨越的地区和性别差异。到2035年,女性中北京人最长寿,超过90岁的概率高达81%;男性中上海人最长寿,超过83岁的概率高达77%。具体榜单如下(港澳台地区未纳入统计):
图注:地区差异和男女差异均可高达10岁
为啥北京上海能蝉联“大陆寿命冠军”?上海男性又为何能战胜“大势”,成功缩短男女寿命差异?从各地情况中我们能找到一些“长寿线索”。
No.1
地区差异究竟为何?多重因素联合影响
• 想要活得长?还得看经济
经济好代表着城市人口收入较高,可以获得更好的医疗服务和教育,也就能直接导致预期寿命的增加。通过对整个1961-2010年的长期分析发现,经济发展越迅速,则期望寿命增长也越快[9]。
不久前刚刚新鲜出炉的全球最富裕城市榜单中,香港、北京和上海荣获第7-9名,和预期寿命榜单相契合[10],而未参加本轮榜单的香港地区寿命更是超越京沪,2021年已经达到85.56岁[11]。
图注:不得不说,我国和新加坡等国家之间的确还存在差异
有意思的是,经济水平和寿命长短之间的关系并不仅是单向。有研究证明,预期寿命每延长1年,可带来约4%-5%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收益[12]。经济发展和预期寿命能形成良性循环,“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在应对老龄化问题时也恰如其是。
• 公共卫生做得好,健康长寿没烦恼
除了经济方面的影响,公共卫生水平也是影响地区平均寿命的重要因素。公卫水平提升了,疾病率就会下降,死亡率随之减少。
比如,上海是全中国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战略最早、最好的省份之一,在血吸虫病和新生儿乙肝方面,也做得极好,在我国传染病和消化系统疾病防控方面具有遥遥领先的榜样作用[13];北京也在坚持完善公卫体系,在艾滋病、肺结核等传染病方面维持全国先进水平[14]。
图注:上海公卫力量
除了经济和公共卫生方面优势,北京上海等城市也正在为居民的健康长寿做出一些额外的努力。
2021年,北京西城区构建了“一键呼”居家响应机制,为首批基本养老服务对象、80岁以上高龄独居老年人安装1.2万部“一键呼”;2022年,上海市浦东新区智能养老产业园正式揭牌运行……北京上海正在成为我国首批养老产业和“银发经济”标杆城市。
虽然地区差异惊人,但是“寿命榜单”最末的西部偏远地区正在迎头赶上,如排名倒数第一的西藏地区男性的寿命就有望大幅增加,努力缩短地方差距[1]。
No.2
上海男性一枝独秀?禁烟或成大功臣
女性平均寿命普遍比男性高10岁,据研究显示,主要是因为非传染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循环系统疾病)癌症、外因等,其诱因如吸烟等也是造成男女性别差异的重要因素[1]。
而上海男性能为全国男性“争光”,努力缩小这一男女差异,也有吸烟方面的理由。
上海2010年就颁布了《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领先全国,是我国首部省级控烟法规[15],并且也得到了较好的控烟效果,2013年研究显示,上海室内控烟率已经低至约50%,远低于其他省市水平[16]。
想要男女寿命更均衡?和上海学一学禁烟经验吧!
1949年建国伊始,我国平均寿命只有35岁;2019年我国平均寿命已达77.7岁,新时代的我们正好赶上了好时代,每个人不仅能实现自己寿命和健康期的延长,还能看着自己的长辈、后代“长命百岁”。
图注:2035中国是什么样?一定也是更长寿的[1]
2035年是81.3岁,那下一个“人人百岁”预言又会在什么时候实现呢?
—— TIMEPIE ——
这里是只做最硬核续命学研究的时光派,专注“长寿科技”科普。日以继夜翻阅文献撰稿只为给你带来最新、最全前沿抗衰资讯,欢迎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和疑惑;日更动力源自你的关注与分享,抗衰路上与你并肩同行!
参考文献
[1] Bai, R., Liu, Y., Zhang, L., Dong, W., Bai, Z., & Zhou, M. (2023). Projections of future life expectancy in China up to 2035: a modelling study. The Lancet. Public health, S2468-2667(22)00338-3.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https://doi.org/10.1016/S2468-2667(22)00338-3
[2] http://www.gov.cn/xinwen/2021-05/11/content_5605871.htm
[3] Ling, Y., Song, Z., Yu, Y., & Jiang, T. (2021). Dealing with an aging China-Delaying retirement or the second-child policy?. PloS one, 16(1), e0242252.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242252
[4] http://www.gov.cn/zhengce/2022-02/22/content_5675030.htm
[5] http://www.gov.cn/zhengce/2019-11/23/content_5454746.htm
[6] http://www.gov.cn/xinwen/2022-02/21/content_5674877.htm
[7] http://www.gov.cn/zhengce/2022-02/21/content_5674902.htm
[8] http://paper.people.com.cn/zgjjzk/html/2023-01/30/nw.zgjjzk_20230130_7-01.htm
[9] 沈洁. (2013). 城市人群期望寿命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 上海:复旦大学. DOI:10.7666/d.Y2703936.
[10] https://newworldwealth.com/reports/f/the-world%E2%80%99s-wealthiest-cities-report-2023
[11] https://www.censtatd.gov.hk/tc/EIndexbySubject.html?pcode=B1130303&scode=180
[12] Scott, A., Ashwin, J., Ellison, M., & Sinclair, D. (2023). International Gains to Achieving Healthy Longevity. Cold Spring Harbor perspectives in medicine, 13(2), a041202. https://doi.org/10.1101/cshperspect.a041202
[13] Chen, H., Hao, L., Yang, C. et al. Understanding the rapid increase in life expectancy in shanghai, China: a population-based retrospective analysis. BMC Public Health 18, 256 (2018). https://doi.org/10.1186/s12889-018-5112-7
[14] https://www.cn-healthcare.com/article/20221014/content-573900.html
[15] http://guoqing.china.com.cn/2019-09/04/content_75142743.html
[16] Wan, X., Stillman, F., Liu, H., Spires, M., Dai, Z., Tamplin, S., Hu, D., Samet, J. M., & Yang, G. (2013). Development of polic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to assess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tection from exposure to secondhand smoke in China. Tobacco control, 22 Suppl 2(Suppl 2), ii9–ii15. https://doi.org/10.1136/tobaccocontrol-2012-050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