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解说员模拟战争125—战争科技

2021-02-15 18:12 作者:莫名其妙解说员  | 我要投稿

第一部分:战争科技的飞速提升

自1980年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开始,战争科技已经取得了不可想象的提升,至1981年12月31日止,军事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如下:

1:首次完成了800公里外的大型远程反舰导弹打击验证弹(BF-T550B)

2:首次将战斗机送上2.5马赫(即3000公里每小时左右)并完成20000米高空飞行(烟云二十四、迷雾二十二、中工-19C)

3:首次将导弹垂直发射装备量扩大到6颗每千吨(中工所属-实验舰KGG(H312)全重1.5万吨,共90个反舰导弹单元)

4、首次成功拦截3.5马赫以上的目标(中立国联邦所属,中途岛079/080Sk-181防空识别系统与关岛G-19“10mm中型近防炮”)

5、首次完成单一防空雷达对75个导弹类目标的一秒内编号与确定攻击顺序(中立国联邦所属,中途岛079/080Sk-181防空识别系统;德意志帝国所属,瓦伦丁Q15海陆空防御数据链)

6、首次完成了5公里距离的极短距通信在电子干扰环境下的正常运作(同盟国,AT-80多频电子通讯器)

7、首次完成了对200公里外的火箭弹试射并确定精度小于等于10m(同盟国,M6T-12改181mm火箭炮)

8、首次将电磁弹射与氢燃气弹射装备上航空母舰与平台航空母舰(中立国联邦,格墨勒卡级多用途海军舰艇B型、C型)

9、首次完成了无人机的个体机作战即自动作战(中立国联邦,巨鸟EV-6;轴心国,烟云二十四D-无人改装版;影子舰队K-160C“燕鸥”半无人战斗机)

10、首次使用干扰距离超400公里的电子战斗机(轴心国,坂田-8大型电子战斗机)

11、首次将地面效应飞行器平稳高度达到60m(中立国联邦,关岛BRL-618计划)

12、首次将凝胶与超高强度钛合金用于军事领域(金属复合气凝胶:轴心国,等效1:2.5护甲;超高强度钛合金:中立国联邦,B-10高空隐身轰炸机)

13、首次实现火炮轮式装弹机的1.5秒供弹(中立国联邦,双联装100mm连射舰炮)

14、首次实现单一冷发射单元的15分钟重装填(同盟国,伏特加号K-30-C特型反舰导弹)

15、首次实现预警机的体系纳入(中立国联邦,迷雾二十二改“200”预警机)

16、首次实现氢油发动机被安全用于军事领域(十六号B型、FSS-570两栖坦克)

17、首次实现千万吨以上作战舰艇建造(影子舰队:D航舰1型)

18、首次发射太空无人作战飞机(中立国联邦,影舰SF-N12)

19、首次实现全面近防炮小型化,一艘九千吨级驱逐舰可以携带3-4门近防炮(影子舰队:威斯威堡级)

20、首次实现1500公里级方面军级通讯(轴心国:瓦伦丁-679-T97超重型联络机)

21、首次实现对350公里空中范围的稳定侦查(同盟国:苏-12-B轰炸机-库尔斯克E-7000“超级电子眼”)

22、首次将常规导弹升级至3倍音速(中立国联邦:BF-X600系列,德意志帝国Mac-55X系列,同盟国K-181及以上)

第二部分:过分先进的科技与过分落后的理论

不得不说从1981年电子战争与凝胶、氢气革命开始以来,战争双方变得愈加复杂。一个电子战营可以让一个师陷入瘫痪状态,但一次漏洞就可以让整个电子营灰飞烟灭。

战争节奏加快导致了战争理论的革新,其中包括一个很简单但很重要的更新:基本作战单位的减小。如果看过前文,则可以发现经常会出现“装甲营、步兵师”等字眼而较少出现“装甲军”,这就是武装分配问题,专业的武装被直接在军一级分划。

改革由中立国联邦开始,包括取消旅、师两级的专业化分划,改由团级开始,也就是说,原来的一个满编装甲师可能要被分为6个装甲团,1-2个轻装甲团和剩余的机械化团。空军使用被下发到各营连级单位,同时扩大基本单位编制。1979年一个中联前线连有3个排和警卫班共100人,1981年末升级到4个排和5个特殊班共150人,但陆军总数仍为100人,多出来的部分是电子战部队、直升机部队与火箭车部队。

1981年末德国也在此方面进行改革,1980年装备被下发到师一级,在师的基础上逐步分化各部队职能,本年后则降为营一级,但仍按营拥有量在旅一级分配战斗任务。1982年初同盟国也推行类似改革,取消了兵团与集团军,以10个师为单位全国性地确立纵队,并以营一级分划任务,而仍从师一级往下分划各自职能但不分派原命名所代表的具体任务。

最大的问题并不在陆军,陆军可以细化作战任务以使战斗更高效,海军则难以做到这一点,尤其是受1966年“超级舰艇”理论的影响,导弹和舰炮的使用几乎同步升级。这方面中联使用的更加得心应手,因为中联海军经常使用巨型战列舰与战列舰对沿海重要目标进行炮击。尽管已经出现了导弹,但大规模的材料更新又给了战列舰新的生命,它们被交付了新任务:压制对方舰队,摧毁对方舰艇,保护周围友军的上空,作大战前的首发侦查。这是非常矛盾的,如果战列舰被轻易地用导弹击沉,那么它的意义就不太明确,尤其是号称3500mm全身等效的十五万吨级巨型战列舰。

因此为了淘汰大口径舰炮,使用更精准、更实用、射速更快射程更远的舰炮,三方开启了新一轮摸索。直接说结果:在1982年初,仍然存活的战列舰统一支持拆掉前炮和后炮以及大量传统防空炮和舰炮,建立非常多的导弹单元、现代火炮平台与近防炮平台。在原有炮座不适宜装备垂直发射的,皆以超高音速打击器与无人机平台覆盖。这是现代技术向传统战争的一次妥协,也将决定未来的海军发展道路。

总结,1980-1981年的科技进步带来了新一波的军事改革风潮,军队作战效率与战争时效性的进一步提高使得传统战争面临不得不融合的严峻挑战。

解说员模拟战争125—战争科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