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禛书评】评《幕末史》——反萨长史观的著作


一. 前言
半藤一利所著的《幕末史》经中译以后在幕末史的圈子当中人气真的是非常高啊!说句玩笑话,大概是因为看传统的“萨长史观”的官方作品看腻了,想尝试一下新鲜口味吧。要认真看待的话,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说明历史圈的很多友人在学习了大量的历史后产生了思考和辨别的意识,反传统反权威的思想开始萌发,也说明了幕末史爱好者的群体正在壮大,更多的走入了人们的视野。
前些日子有相当多的人向我推荐了这本书,群里也有很多人在讨论这本书,我觉得是时候该入手一本读读看了。读过之后不由得赞叹,这的确是一本好书!于是我怀着恭敬的心、抱着严谨的态度写下这篇书评,希望能对幕末史爱好者有所帮助。你是否会喜欢这本书?是否值得你去购买?读完这个书评相信你心里就会有答案了。
放心的阅读吧,本文只讲概况,不会透露书中的精髓!
二.特色
《幕末史》最大的特色就是从“反萨长史观”。半藤一利父亲的老家是新潟县长冈市,即幕末的长冈藩。作者从小受到长冈当地的文化熏陶,他发觉听到的历史和课本上的历史不一样,由此产生了质疑精神。于是最终决定从被日本政府定义为“贼军”的佐幕方视角讲述了幕末史,反思作为“官军”的明治政府所作所为。
那么何为“萨长史观”呢?简单说就是戊辰战争的胜利者、明治维新的主导者主要是萨摩藩和长州藩。他们所写的史书必然会为了证明其合法性、正当性而有所偏向。贬斥幕府方,对他们的功绩闭口不提;赞扬新政府方,抹去他们的劣迹。选择性的披露历史,这导致不只是在日本,连我们国内的教科书和历史书,以及世界各国有关日本史的书籍都会深受“萨长史观”的影响,毕竟是政府主导的才是主流嘛。
书中从“反萨长史观”的角度详尽的写出日本主流史观中不会提到的幕府方的仁人志士所为国家尽心尽力做的各种努力。同时也指出了黑船来航时攘夷派的盲目、开国后尊王派的暴行、倒幕时尊攘派的愚昧,以及新政府中相当一部分政治家的短视、并由此导致的政府的混乱、带给人民的苦难。还有最终隐晦的指出,明治维新是日本军国主义的诞生和日本二战终将走向战败不归路的开端。
如今的日本政府是二战时期昭和政权的继承者,而昭和政府又是明治政府的延续,理所当然的会对他们在明治、昭和时期的侵略战争做了美化,极少谈及犯下的罪行。而作者的出发点之一是质疑明治政府的合法性,可以说从根本上揭穿了明治政府的谎言,本书是真正具有朴素的反战思想的书籍。

三.观点
从这本书的后记可以知道,这是作者开展讲座的文字稿。全文读起来非常亲切,你似乎能感觉到一个和蔼的老爷爷在给你讲故事。他慢慢的讲出了很多有意思的观点。略举几例:
书中认为“从黑船来航到西南战争的结束这段时间都可以被称之为幕末时期”。很多人会疑惑,幕府在1868-1869年的戊辰战争中被打倒了,幕府时代已经结束,怎么到了1877年还能算作幕末呢?作者是这样解释的:新政府“无图出航”,新政府完成了倒幕却不知道该如何建设国家,政府的高层意见不和,政令也无法有效实施。加之地方藩国势力依旧非常其强大,书中称之为打倒一个德川幕府,但地方出现了众多“小幕府”林立的局面。政府中的工作是“一天到晚打坐、打瞌睡、抽烟、除此之外没有任何作为”;成员们“无论是耍策略还是玩阴谋的,或是舞刀弄枪的,大部分人并不关心国家建设,毫无政治敏锐性”;以及民间的狂歌“从上层来看,称为明治,但从庶民来看,则是难治”。从种种方面来看,新政府的成立没有摆脱幕末时期的动乱。直到明治时代进入第十个年头,国内的叛乱才基本平息,政府才有了明确的方向,才算是走出了幕末时代。
天皇的地位并非一直是特别高的,在尊攘派眼中亦同。书中提到,尊攘派多数情况下仅将天皇作为一个政治工具去使用,“尊王”只存在于口头上。例如“大久保利通认为,及时幕府请求第二次征讨长州得到了朝廷的敕许,但若是非正义的敕命,就不必遵守。尊皇算得了什么?若不符合自己认为的正义,敕命也算不了什么。”虽然自古以来就有了尊皇的观点,但都是少数人的意见,并没有得到重视和普遍实施,“真正信奉(尊王)此观点的人并不多,讨论国是且提倡攘夷的大多数人也没考虑过此事”。在这种情况下,幕末时代天皇的观点常常得不到认同,而周边人会假借他的名义去伪造敕命(例如孝明天皇对长州藩对他旨意的玩弄忍无可忍最终爆发了禁门之变)。直到明治时代后,由于政府的现实需要,在天皇的亲自倡导下他的权威才真正建立起来。
对于“攘夷”一事,书中认为,“攘夷不是一套规整的理论,此前没有被提倡过,仅仅以狂热的氛围和热情为先导。这正是可怕之处,只凭不断发展的时代氛围为先导,狂热促使人杀人,最终通过暴乱强行推进到下一个时代。”“(攘夷)谋士们以暴乱的恐怖为出发点制定策略,良知和理性完全丧失,这种状态正是所谓的行动在前,思想在后。无论放在哪个时代,这都是最危险的状况。”这从根本上否定了攘夷和倒幕的先进性,认为参与者们是盲目的,他们既不知道国家未来的方向,也没有具体的行动方针,空有一腔热情,总之做点事情就可以了,攘夷和倒幕就在这种情况下发生了。
上面都是揭露尊王派罪恶的观点,这里再举一个书中与幕府相关的观点做对照补充。书中认为:幕府绝对不是顽固守旧、不思进取的象征。虽然这一体制的确不能适应近代化发展,但其中的成员有相当多的都是忧国忧民之士,与萨长史观中对幕府形象的一味抹黑完全不同。“幕府并不是碌碌无为,他们已掌握西欧列强将东南亚多个地区纳入殖民地的世界形势”;在与佩里舰队谈判时“香山(荣左卫门)问道:贵国穿过地峡的运河已经完成了吗?布坎南认为他说的是巴拿马运河铁路一事而感到十分吃惊。如此看来日本并不向东南亚其他国家那样对世界形势一无所知,也并不是未开化的野蛮人国家,而是相当文明的国家”。事实上,当时日本虽然执行了闭关锁国,但也长期与荷兰保持贸易来往因而获得有关世界各国的情报,对于佩里即将来访日本的事江户高层也从荷兰人那里听说,甚至知道佩里不会前往长崎而是直奔江户湾,因此特在江户配备了2名口译员方便交涉。只是未能引起足够重视,黑船对日本的影响超乎了预料。
可以说阅读本书后发现我们对于幕府的认知需要继续补充,不能只听当今日本政府为证明其统治正当性而故意删减的一面之词。
四.优劣
《幕末史》一书从黑船来航写起,到西南战争结束停笔。将期间日本在政治上的大小历史事件基本囊括进来,并且在附录中将大事年表罗列出来,可以让幕末史初学者也能快速了解者25年的概况。
全文非常值得称赞的地方在于:虽然作者反萨长、反传统史观,但对尊攘派的人物予以尊重。批判萨长及其事迹的同时,对其阵营下的历史人物表示出了敬意。称赞西乡隆盛的真为国忧虑、岩仓具视的政治手段高明等等。同时作者的态度上支持幕府一方,却也毫不遮拦的指出了幕府方的过失,如幕府高层的决策混乱、大奥内部的险恶以及主战派的有勇无谋。不是偏颇的为黑而黑。
本书不是单纯记载事件的历史书,而是作者2008年的讲座文字稿。好处就在于通俗易懂富于趣味,缺陷即同时也失去了历史书普遍具有的严肃性。所以究竟是优是劣因人而异,留给每位读者评判吧。
由于是讲座文字稿的缘故,演讲的时间有限因而不能面面俱到,使资料的出处无法全部指明。而且文中抛出的观点也有很多没有来得及详细阐述或者结合证据做推论,缺乏一定的严谨性。还有一些观点与学界有差异,或是还未定论。同样,部分观点与我的研究结论不同,例如有关鸟羽伏见之战前后、与德川庆喜相关的部分。在此不展开叙述,仅对本书内容介绍,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查看我的往期文章。因此适合当一本“佐幕史观”的入门书来看,而并不适合当做历史工具书来使用。不过往好的方面来看,这正是留给幕末史专家值得研究的切入点,如果想深入研究幕末史,可以将这些存在争议的地方做为切入点。
如果要说的话,本书名为“幕末史”,但实际上叫做“幕末政治史”更合适。因为书中主要讲述幕末的政治历程,对于经济、军事、文化所提甚少。后三者加起来的占比都不到政治的十分之一。然而要讲历史,这三者是无论如何都绕不开的。忽略了这些内容的历史就是残缺的历史,既无法判断各类因素对政治史的影响,也无法让读者学习到政治之外的更多知识。
五.总评
总而言之,作者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学习幕末史非常新颖也非常好的角度,在重新审视并反思历史上本书有着非凡的意义。书中内容虽存在争议但也值得一看,可能历史就是如此,也可能略有偏颇,希望读者们在阅读时能边读边思考,不要无端否认也不必全部认可。毕竟,历史专著是人文科学,但凡是科学就不存在完全正确不能被质疑的定论。历史的研究也在不断推进,每年都会有新的突破;历史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历史人物也并非善恶分明,我们应当以史为鉴,学以致用,展望未来。
如有需要,可参考其他更专业的历史书目。祝你读书愉快,有所收获。
2020.11.23
德川家禛

本文为德川家禛原创,允许规范引用,需注明原作者。禁止一切盗用、仿冒和抄袭行为;禁止未经授权的任何人在其他平台发布。违反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