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中国电视面临的挑战
(一)受众被分流,主流媒体影响力下滑 电视媒体的主导地位得益于其庞大的受众基础,得益于过去自上而下的单线型传播模式。 新媒体特别是社交媒体的发展,改变了传统媒体垂直传播信息的模式及其固有的传播态势,其形成的去中心化的离散型传播新格局,使公众成为新闻信息发送和接收的主体,人们更多的从网络获取信息,海量的未经核实和筛选的信息充斥人们的生活。 另外,电视媒体的受众因新媒体的出现而减少,其分流、分化情况严重,再加上新媒体信息多而杂乱并时有“杂音”,导致公众和部分新闻从业者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产生了错误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众对新闻媒体功能的认知,弱化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成效,甚至可能动摇“党管媒体”的理论基础。 目前电视受众的减少和网络受众的增加都使电视媒体的影响力越来越小,其掌握舆论导向的难度越来越高。 (二)人民性与商业性的冲突出现 电视媒体作为“媒体”的基本要求:向社会提供信息、传播知识、解读政策、树立典范电视媒体的企业化经营性质:随着电视媒体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其生产的内容与市场及观众收视率紧密挂钩,收视率越高,则经济效益越好,即商业化在电视媒体中的分量逐渐增加。 乱相:为迎合受众需求、追求广告效益而过度娱乐化,甚至收视率造假、注水互联网技术的赋权,让人们的信息获取渠道多而杂乱,导致信息真实性难以辨别,混乱的信息环境使资本更容易控制信息,影响信息的发布和传播电视媒体的自身特点和新技术变革共同导致了人民性和商业性的冲突,这种冲突削弱了电视媒体的“喉舌”作用,阻碍其发展,更不利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中国的传播。 (三)创新潜能释放不充分,人才流失严重 仍然面临着作品原创性不高,同类型节目扎堆,作品质量参差不齐,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激活,人才流失严重及资源配备不足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