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宝玉挨打情节隐写努尔哈赤、天启之死

2020-08-10 21:54 作者:洪升红楼梦  | 我要投稿

作者  随风飞舞潇洒人生


前面已经分析了那一瓮鬼脸青的雪水到底有什么含义。那么妙玉接下来说的一句“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又是暗示些什么呢?


为了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就得先弄明白,书中刘姥姥二进大观园的这一年的夏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前面已经说过,书中用来叙述这一年故事情节的篇幅相当之长。是从第十八回元春在元宵节省亲这一回,就开始这一年的故事了。而我们又已经知道,红楼梦全书基本是以九个章回为一个故事段落,来推进故事情节的。


所以我们可以很明显地发现,这一年的故事,刚好按着每九回段落为一个季节,分别叙述了这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的故事。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这年夏天,也就是第二十八回至第三十六回,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整个九回段落所描写的故事情节,看起来似乎挺繁琐。但其实我们大家稍微仔细地分析一下,就能发现,实际上大部分情节基本上就是围绕着一件事情,那就是宝玉挨打。或者说是围绕宝玉挨打的背后所影射的历史事件。


大家请看,第二十八回一开始,回目就是“蒋玉菡情赠茜香罗”,描写蒋玉菡和宝玉勾搭。然后第三十二回,又描写宝玉调戏金钏儿,导致金钏儿投井而亡。而这两件事,就是后面宝玉被贾政施行家法打个半死的导火索呀。然后从第三十三回到三十六回,都是描写这件事情以及此事的后续事件。


好了,这样看来,妙玉所说的“今年夏天才开了”那瓮雪水这句话,看来就是跟宝玉被打这个事件,是暗中有关联的。


那么宝玉被打,到底是影射什么呢?大家知道,宝玉是代表皇权的。所以宝玉被打,自然应该是在影射皇权的动荡、皇帝的病痛损伤。而宝玉被打又是发生在刘姥姥二进大观园之前,也就是意味着其影射的皇权相关事件发生在1629年己巳之变这一年之前。


这样一来,答案就很明显了。大家请注意,这个皇权动荡可不单止是发生在明朝方面的,并且同样也发生在后金方面。为什么呢?因为宝玉被打事件中,黛玉和宝钗都是不甘人后呀。两人都演技出色,抢足了戏份,可以说平分秋色。显然这里作者是用一个事情同时去影射大明、后金双方的事件。


而历史上,在1629年的不久之前,确实是大明、后金双方都发生了皇权的变动。后金方面,1626年努尔哈赤病逝,皇太极继位。紧接着一年之后,1627年大明方面天启皇帝去世,崇祯继位。


所以宝玉被打,以及其后续的情节,就是同时影射两个皇帝的病逝,以及下一代两个皇帝的继位的。


大家想一想,努尔哈赤怎么死的?史载是毒疮发作而死。而宝玉被打后,书中就描述了宝玉被打的棒疮的细节:“袭人看时,只见腿上半段青紫,都有四指宽的僵痕高了起来”、“宝玉默默的躺在床上,无奈臀上作痛,如针挑刀挖一般,更又热如火炙,略展转时,禁不住“嗳哟”之声”。


还有写袭人的用词也很有意思的:“袭人…进来见宝玉沉思默默似睡非睡的模样,因而退出房外,自去栉沐”。大家看最后的“栉沐”这个词,有个成语叫做“栉沐风雨”,形容奔波劳苦的意思。例如《旧唐书·韦皋传》:“伏惟太宗栉沐风雨,经营庙朝,将垂二百年”。所以这是暗示努尔哈赤东征西战,奔波劳苦而死呀。


然后再来看天启。天启有天划船玩乐,不小心落水,结果就得病了。之后,有人进献了一种仙药,叫灵露饮。他喝了几个月,就全身肿胀而死了。我们再看看书中的描写:


王夫人道:“嗳哟,你不该早来和我说。前儿有人送了两瓶子香露来,原要给他点子的,我怕他胡糟踏了,就没给。既是他嫌那些玫瑰膏子絮烦,把这个拿两瓶子去。一碗水里只用挑一茶匙儿,就香的了不得呢。”说着就唤彩云来,“把前儿的那几瓶香露拿了来。”袭人道:“只拿两瓶来罢,多了也白糟踏。等不够再要,再来取也是一样。”彩云听说,去了半日,果然拿了两瓶来,付与袭人。袭人看时,只见两个玻璃小瓶,却有三寸大小,上面螺丝银盖,鹅黄笺上写着“木樨清露”,那一个写着“玫瑰清露”袭人笑道:“好金贵东西!这么个小瓶子,能有多少?”王夫人道:“那是进上的,你没看见鹅黄笺子?你好生替他收着,别糟踏了。”


大家看,这里面又是这个“露”那个“露”,又是“进上”。简直太明显了,就是影射天启喝灵露饮这个事。


作者在这里其实写得实在是很露骨的,有心看的话,一眼就看明白了。好了,那么书中又怎么来影射下一代两个皇帝继位呢?


首先来看大明方面。天启皇帝是在1627年病逝,同年崇祯皇帝继位。那么书中作为影射崇祯帝的林黛玉,与代表皇权的宝玉之间,是不是发生了一些很重要的事情呢?


这个是当然的了。事实上作为书中主线之一的宝、黛之间的爱情纠葛,恰巧就是在这时,通过宝玉的旧帕传情,双方捅破了窗户纸,情定终生。


两人之间的感情,经历了从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再到暗生情愫、试试探探,期间时而甜蜜温馨,时而拌嘴怄气。最后,终于在第三十四回这里,有了一个阶段性的结果。


宝玉挨打情节隐写努尔哈赤、天启之死(二)


这一段情节中,宝玉被打动弹不得,于是让晴雯替他送了两块旧手帕给黛玉。黛玉纳闷了一下之后,很快就明白了宝玉的心意,不由得五内沸然,余意缠绵,并在手帕上写下了题帕三绝。


黛玉当时的心情,当真是五味杂陈,因为黛玉终于完全确定了宝玉对她的情意,当然可喜;虽然如此,但两人的将来依然不确定,因此可悲;而如果这只是自己的多心误会,那么又可笑;并且这是违反礼法的私相传递,又觉得可惧;最后想到自己以前多余的猜疑悲伤,又暗自惭愧。


宝钗和黛玉的爱情角逐,最终是黛玉胜出。因此黛玉才“自羡压倒桃花”,为什么不是“艳若桃花”而是“压倒桃花”?当然就是暗示黛玉在爱情问题上压倒了宝钗。


在这里可能有的朋友会有疑问。“桃花”应该是袭人才对呀,宝钗不是“牡丹”吗?


对于这个问题,我这里就先不详细说了,因为这是一个大题目,我以后再专门分析这个问题。简单地说,首先袭人是宝钗之副,袭人是桃花,是武陵老君,这已经暗示了宝钗跟桃花有关。其次,这个桃花,还关联到宝钗的住所,关联到那个“[分瓜]瓟斝”杯子。


大家还记得我对这三个字的分析吗?其中的第二个“瓟”字,我当时的分析认为是暗讽宝钗是胡虏。可是后来我才发现,原来还真没这么简单,是另有深意的。这个字仍然是骂宝钗为狗,并且和桃花有关,和武陵有关。具体的分析就以后再写了。


好了,那么显然宝玉送的这两块旧帕,就是两人的定情之物。从这时候起,两人之间的情分就算正式确定下来了。


所以,从其影射意义上来说,当然也就意味着朱由检正式被确立为皇位继承人。


这样一来,此处的前前后后几回中的许多情节,我们也就明白是在影射什么了。


例如,为什么前面黛玉会对宝玉说那一句话:“你从此可都改了罢!”


因为确确实实,崇祯皇帝真的就是一改前面几任皇帝的不理朝政、只顾风流享乐的作风,而成为明末唯一一个非常勤政,不贪图享乐的皇帝。


再看看那三首题帕三绝,都是写的是黛玉怎么流泪的,并最后引出了娥皇女英湘江哭舜,并且投江殉情的典故。这当然就是暗示崇祯皇帝最后同样是以身殉国呀。


然后我们再看,为什么黛玉写完诗后,会“浑身火热,面上作烧”,并且“病由此萌”?


黛玉从小就体弱多病不假,但其实在此之前的情节中,我们看到的仍然是一个尚算得上身体健康,青春活泼的黛玉。但自此之后,黛玉的病情就开始沉重起来了,开始常常晚上睡不着觉。所以,从黛玉病情的发展上来说,就是从宝玉送帕的这时开始“病由此萌”的。


而对于朱由检来说,他也一样是从当上皇帝后,就日夜焦心劳碌,夜不能寐,“病由此萌”。


更进一步,对于大明朝来说,直接导致其亡国的“病因”,恐怕也是崇祯上台后的一系列天灾人祸,加上崇祯皇帝自己不当的一系列政策所导致的。所以作者这也是暗示大明朝就此自崇祯登基起“病由此萌”!


再回过头看看前面第三十一回中晴雯撕扇的情节,那么现在我们同样也能很容易明白这一段著名的情节的影射含义。那段情节之中,有一句关键性的话,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


偏生晴雯上来换衣服,不防又把扇子失了手跌在地下,将股子跌折。宝玉因叹道:“蠢才,蠢才!将来怎么样?明日你自己当家立事,难道也是这么顾前不顾后的?”


大家看,这里面的“明日你自己当家立事”,这不就是暗示朱由检即将当家立事,登基做皇帝了么?


而且朱由检做皇帝后真的相当任性啊,随着自己的好恶,想杀人就杀人,顾前不顾后。因此晴雯撕扇,就是崇祯皇帝的一系列胡乱杀人的一个预演。扇子是拿来用的,可是晴雯却喜欢拿来撕。正如崇祯皇帝,大臣是拿来用的,崇祯却是拿来换的和杀的。崇祯在位十七年,共换了五十个大学士,十一个刑部尚书,十四个兵部尚书,诛杀总督七人,杀死巡抚十一人、逼死一人。这其中还没包括那些畏罪自杀的,例如杨嗣昌,以及部级以下的被杀官员,例如陈之遴的老爸陈祖苞。崇祯在这方面也算的上皇帝中的首屈一指了。


不知大家有没注意到,在宝玉被打后,作者是先安排宝钗来探病的。先写了一段宝钗的情节,宝钗走后,然后黛玉才来。作者为什么会安排先钗后黛?现在我们就知道了,当然就是因为实际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就是先后金,后大明,努尔哈赤先死,然后次年天启帝才死。所以书中对历史的影射,是连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也吻合的。


而且我们看,因为努尔哈赤是生毒疮死的,所以宝钗来的时候,作者就重点写宝玉的棒疮,“有四指宽的僵痕高了起来”。宝钗还专门带了一丸药来给宝玉,说是把这药敷上,就能“把那淤血的热毒散开”。这个药真是有趣啊,是不是就是宝钗的冷香丸呢?冷香丸可就是专治宝钗从娘胎里带来的热毒的啊。原来这个药即能内服,也能外敷,厉害了,呵呵。


而后面黛玉来的时候呢,作者就重点写宝玉昏昏沉沉,还梦到投井淹死的金钏儿。这自然就是对应着天启皇帝是落水被淹得病,然后在病得昏昏沉沉中死去。


所以说,作者对情节的安排是非常有讲究的。


宝玉挨打情节隐写努尔哈赤、天启之死(三)


       既然宝玉和黛玉的定情,是对应着崇祯的登基。那么毫无疑问,皇太极的继位,自然也就对应于宝玉与宝钗之间产生了情意。


         在书中,作者真正写到宝玉对宝钗有想法的,其实就只有两处。并且这两处,都是在本个九回段落里面的。第一次,就是第二十八回,元春颁赐节礼,宝玉和宝钗都有红麝串。宝玉要看宝钗的珠串,宝钗很不好意思的把珠串取了下来。宝玉看到宝钗的雪白酥臂,开次对宝钗有了羡慕之心,并首次注意到宝钗的美貌,想起“金玉”一说,“不觉就呆了”。


         这次,是宝钗首度在男女关系上引起了宝玉的关注,但并没有明确说明宝玉对宝钗有意。宝玉只是希望这只酥臂是长在黛玉身上,这样他就可以去摸一摸了。对于宝钗的美貌以及“金玉”之说,也仅是开始意识到了而已。


         而到了这一次就不同了。作者明确写到宝玉开始对宝钗有意思了。我们看看原文:


         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宝玉听得这话如此亲切稠密,大有深意,忽见他又咽住不往下说,红了脸,低下头只管弄衣带,那一种娇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不觉心中大畅,将疼痛早丢在九霄云外,心中自思:“我不过挨了几下打,他们一个个就有这些怜惜悲感之态露出,令人可玩可观,可怜可敬。假若我一时竟遭殃横死,他们还不知是何等悲感呢!既是他们这样,我便一时死了,得他们如此,一生事业纵然尽付东流,亦无足叹惜,冥冥之中若不怡然自得,亦可谓糊涂鬼祟矣。”


这一次,在宝钗有意无意地勾引之下,宝玉终于开始心猿意马了,对宝钗的“那一种娇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不觉心中大畅,将疼痛早丢在九霄云外”。宝钗这次是终于抓住了有利战机,成功地攻陷了宝玉的心防。所以,宝玉在此时对宝钗起意,自然就是影射皇太极继位登基。


         然后,我们再继续看看后面的一段,大家有没有觉得,作者写得简直是太露骨了!


什么叫做“一生事业纵然尽付东流”啊,宝玉哪来的事业?不要说宝玉了,即便红楼梦书中的其他人物,包括其影射层面的明朝君臣,也没有谁能配得上“一生事业”这四个字。因为这句话里显然包含了“开创基业”的这层含义。创业失败了,才可说“一生事业尽付东流”。而对明朝皇帝来说,那叫守业,失败了只能算败家败国。对大臣来说,求取功名富贵失败了,只能算官场失意,斗争失败。


所以,能说得上“一生事业”的,当然就只有开国之君努尔哈赤了。“尽付东流”,恐怕还能理解成把后金事业交付给开创了满清帝国的皇太极。因为“满清”的国号是皇太极改的,“尽”即“满”,“东流”即“清”。


接着,后面还说“假若我一时竟遭殃横死”,这不就是说努尔哈赤是横死的吗?


因此,当我们知道作者这是在影射努尔哈赤,则这一段里面那些奇奇怪怪的文字,就都能得到很合理而完美的解析。


请大家注意,宝玉对于不同钗、黛两派的人的情意,其形式上是区分得很明确与清晰的。例如对黛玉、晴雯这一派,宝玉就只存在纯粹精神上的感情,没有肉体上的关系,从头到尾都是清清白白。而对于宝钗、袭人这一派,那就是情色、肉体的关系了。比如这里,宝玉也仅是因为看见宝钗“娇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才心中大畅。这是因色生情,不同于与黛玉的心心相印。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最后的那句“冥冥之中若不怡然自得,亦可谓糊涂鬼祟矣”。首先,这里用“怡然自得”这个成语,还是在暗示帝王。因为这个成语的出处是《列子·黄帝》:“黄帝既寤,怡然自得”。寤就是悟的意思。


其次,“鬼祟”这个词,意思就是暗中害人的坏人。此处用这个词,显然又是专门有所指的。


皇太极在跟大贝勒代善、阿巴亥等人的权力斗争过程中,皇太极一直都在耍阴谋。他通过安排人告密、诬陷等手段,令原本最有可能继位的大贝勒代善,以及宠妃阿巴亥失宠,从而地位大跌,失去竞争优势。所以书中接下来的这一段,就是在讲宝玉被贾环诬告,被薛蟠告密的事情的。这就是在影射皇太极是鬼祟。


皇太极的上位,确实是清初的一大疑案。因为努尔哈赤临终前,没能留下指定继承人的只言片语。是没留下,还是来不及留下,还是其实留下了却被人毁了?


因为努尔哈赤临终前只召他的大妃阿巴亥前来相会,到底他们说了什么,无法得知。但很可能是想指定阿巴亥的儿子多尔衮为继承人。事实上努尔哈赤晚年是很宠爱阿巴亥的三个儿子的。其中大儿子阿济格、小儿子多铎(当时才10岁)都各领八旗中的一旗,多尔衮也领大半旗。三个人加起来的实力比皇太极等人还强,与代善不想上下。


所以当时阿巴亥一返回沈阳,就被皇太极等人逼迫殉葬,这个很显然是一个阴谋。努尔哈赤是不太可能指定让阿巴亥殉葬的。






宝玉挨打情节隐写努尔哈赤、天启之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