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还是严厉,慈爱还是溺爱,其实溺爱才是最自私的—养娃记0036

点击上方头像,关注后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努力陪伴孩子成长的中年胖子。
到底对孩子是不是严厉,是不是严格,不太能作为判断是否正确的依据。甚至说起来,也没有什么正确之分。是用一生来抚慰童年的创伤,还是用童年的能量滋养一生,都是很难说的。溺爱怎么能是自私呢?

童年创伤是不幸吗?
小时候在农村长大,兄弟姐妹多,打骂是少不了的,很少听到抑郁之说。
关于成年人的心理问题,在农村可能不算什么,偶然有精神问题的,也是有的。
少有宽容的对待,只是当成笑话,就比如对孔乙己的态度,多一些饭后的谈资而已。
小时候一直很好奇,所谓的问题,多半是幼年时期的经历,可以说是创伤。
这些学问多是从西方传来,社会结构,文化风俗有出入。
只是文化自信消失以后,就不太一样了。
所谓,童年的不幸需要一生来抚慰,反之,童年的能量也会滋养一生,用来应对成年后的各种艰难险阻。
溺爱怎么是自私呢?因为你想孩子这样对自己!
溺爱是很宽泛的说法,各类新闻里有很明显的溺爱情况,也不是那么明显的。
认为孩子很辛苦,做什么都要从爱的角度出发去理解,去体会,将心比心。
我家的孩子,从小就xxx。我家宝贝,一直都是xxxx。
然后有一天发现,孩子不那么优秀,成绩或者是其他方面,如果这个角度不好,就换个角度接着说。
这样看起来,是很伟大的,怎么能和自私挂钩了呢。
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点,孝顺会成为将来孩子如何对自己的考量,年少时总是不屑的。
随着年龄增长,似乎开始接受这点。
这种道德绑架其实是和乡愿大同小异,或者,本身也是乡愿的组成了。
自私的说法,来自把孩子作为私产,孩子是自己的,我能给的,就是最好的,所有人都没有我对他好。
与其觉得孩子需要自己,倒不如说是,自己更需要孩子。
如果孩子开始独立自主,自己需要很长的适应时间,如果没能适应过来,呼天抢地,适应过来,换个方式,唉声叹气,此种溺爱,便是自私了。
还是说孩子吧
对于孩子,目前的观念,还是会觉得,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正是因为,并没有所谓正确,也无对错,此时摇摆不定,对于孩子也对自己都不负责。
这个时候并没有手段合法性问题,似乎严厉一点,严格一些,就不对了?当真如此吗?
从自然人开始,需要接受整个社会多年积累下来的种种,遵从各种规则,立足于社会。
根本无法闲云野鹤的存在。
并不是圣人,所以很难要求自己刨除七情六欲,无欲无求,还无欲则刚。
有些专家特别推崇所谓无条件爱,通常能发声的专家,起点比大多数人已经高了。
其次普适的方法,并不容易找,如果方法用在甲可以,用在乙不灵。
设置可以推说乙基础不好,执行不到位,我想可能更有可能的原因是,方法本身就不是面向核心问题的。
不知不觉,马上要进入中学阶段,叛逆的萌芽已经越发明显,许多看起来无法接受的缺点,拖沓,拖拉,信心不足,情绪管理不善,丢三落四,凡此种种,一应俱全。我似乎慢慢把一手好牌给打坏了。不管如何,还是希望尝试着记录这段经历,聊以慰藉,抚慰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