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秘闻——加拿大红鹰往事
冷战初期,美国虽然在50年代已经确立了对西方世界的领导权,但英联邦体系的影响力并未迅速褪去,美国还在竭力向加拿大渗透,而在这过程中,不免与加拿大国内势力发生冲突,而这其中的巅峰,莫过于1960年至1961年的美加政治风波,这场持续不到一年时间的政治旋涡几乎将加拿大和美国的关系推到了崩溃的边缘,随后美加关系又别扭了近十年的时间才彻底恢复正常。

美国媒体把这一年的事件称为“红鹰事件”或者“卡努克入侵危机”,当时华盛顿国会山的一些议员们已经叫嚣着要制裁加拿大,美国空军的一些指挥官也准备好与加拿大皇家空军正面交锋。时任美国空军战略司令部的指挥官寇蒂斯·李梅更是威胁要把那些“被冻结的法裔加拿大混蛋炸回到石器时代。”
这场危机还要从一款早夭的加拿大自研传奇战斗机说起。进入50年代后,苏联的轰炸机部队开始快速扩张,图-16和图-95的陆续服役使得苏联空军拥有了携带核弹打击北美大陆的能力,这让首当其冲的加拿大忧虑不已,因此加拿大需要一种能在能够在北部地区巡逻的全天候截击机,但是没能找到合适的外国飞机,CF-86这种轻型战机显然无法满足拦截图-95的需求。

不过加拿大当时的航空业还有两把刷子的,阿芙罗加拿大公司在40年代末就研制了CF-100“卡努克”远程全天候截击机,虽然只是亚音速战机,但性能可靠,让加拿大空军爱不释手。CF-100的成功极大鼓励了阿芙罗加拿大公司和加拿大空军,后者在1953年4月发布了要求极其苛刻的规格书,要求研制一种超音速重型截击机,指标之高,就连当时阿芙罗公司的英国本部也不敢夸下海口能够拿下。

加拿大人要求新型截击机能在15000米的高空以1.5马赫巡航,并能在此状态下进行2g转弯而不损失性能,最大作战半径不低于556公里,高速拦截任务作战半径不低于370公里,其中还要包括5分钟1.5马赫的作战飞行。新型截击机还必须能在5分钟内爬升到15000米,降落后的再次出动准备时间要少于10分钟。如此苛刻的要求,如此艰巨的任务,阿芙罗加拿大公司最后几乎完成了,成果就是CF-105“箭”截击机。

1955年,CF-105的第一架样机开始制造,1957年10月4日下午,第一架CF-105原型机RL-201号机从阿芙罗莫尔顿厂下线。“箭”在试飞中展现出极其强悍的性能,1958年11月11日RL-202号机在第22次试飞中,在15000米高度飞到了1.96马赫。不过就在CF-105试飞如火如荼时,这款加拿大国产战机的政治环境开始迅速恶化,首先是“飞机无用论/导弹万能论”甚嚣尘上(果然不愧是英联邦国家),其次是项目预算的严重超支招致了加拿大在野党的严厉批评,随着保守党竞选成功上台,CF-105项目被迅速判了死刑。


美国人在CF-105项目的下马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就在1958年5月12日,加拿大与美国签署了北美防空协定,北美防空司令部正式成立。美国开始向加拿大政府游说,准备把“波马克”防空导弹和半自动地面指挥引导系统推销给加拿大,除此之外,还竭力推荐将美国空军的战机部署到加拿大境内,从而帮助加拿大守卫领空。1958年7月21日艾森豪威尔总统访问渥太华期间,艾森豪威尔总统和副总统尼克松在回答一位加拿大记者的问题时,做出了一番彻底激怒加拿大人的行为。

加拿大记者提问道:“总统先生,很多加拿大人现在都认为他们的CF-105“箭”战斗机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军用飞机,美国可能会考虑购买一些来装备你们的一些部队,您对此有何评论?” 艾森豪威尔和尼克松当场大笑嘲弄了加拿大人,这个镜头被拍下后在加拿大报纸上广为流传。

1958年9月,加拿大总理迪芬贝克(进步保守党)宣布与美国达成协议,在加拿大部署两个“波马克-B”中队,并且允许美国空军在古斯湾和冷湖进行训练,以换取美国对加拿大的保护。随后加拿大政府决定销毁和CF-105项目有关的所有东西,包括几架样机、生产线、设计资料、飞行数据以及配套测试设施。这种自废武功的行为对阿芙罗加拿大公司造成了重创,14500名雇员因此失业。另外除阿芙罗加拿大公司外的加拿大航空工业配套部门和企业还有超过15000人下岗,这使得加拿大航空业不再具备独立研制作战飞机的能力,大量航空工程师南下美国求职。

面对美国暗搓搓的怂恿进步保守党政府一刀“阉了”自家的航空工业,一部分血性尚存的加拿大人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一群加拿大国防系统的少壮派开始寻求对美国的报复。
规划加拿大空军截击机项目的是一个叫做“猎人男孩”的团队,团队中的主要成员都是加拿大皇家空军的二战老兵,有飞行员、领航员还有情报人员,CF-105下马后,对他们的刺激尤为强烈,在他们看来,美国人弄死CF-105就是为了推销自己的F-101“巫毒”和F-104“星战士”战斗机,他们对这种明显干涉加拿大事务的做法感到厌恶,美国人必须为这种卑劣行为付出代价。鉴于现实需求和报复美国的心理,许多中高级军官和幕僚开始大力游说,支持加拿大政府从欧洲甚至华约集团引进战斗机。
其实美国人的意图很简单,就是彻底掌控整个北美地区的防空作战,将加拿大纳入美国空军的指挥和领导之下,美国最需要的就是加拿大提供机场和相应的基础设施,能卖给加拿大人多少架F-101或者F-104他们并不在乎,更没把CF-105这款战机的影响放在眼里,之所以推波助澜摁死CF-105的目的只是为了让加拿大空军更听话而已。
1959年初,加拿大少壮派正式启动一项计划,从东欧集团引进一款战斗机来反击美国人的“阳谋”,当年3月底,加拿大皇家空军准将弗雷德里克·罗伊带领 “猎人男孩”与苏联政府接触,探寻引进苏制战斗机的计划,这次密会也被称作“拉巴特密谋”。1959年6月,加拿大方面通过苏联驻加拿大大使馆提出了购买苏制战机的诉求,苏联方面对此大喜过望,把加拿大人的问询看作是华约渗透进北美的大好时机。

1959年8月下旬,一个由加拿大官员组成的大团队乘坐加拿大空军的专机“北极星”号飞往西柏林,这个团队的成员包括加拿大皇家空军的最高指挥官、高级将领、试飞员、保罗·基斯曼研究所的航空工程专家。加拿大人在东西柏林边境秘密通过检查站进入了东柏林,随后前往位于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霍尔茨多夫的民主德国(东德)空军基地。在那里,他们见到了当时苏军最先进的战斗机——米格-21F,这种被北约称为“鱼窝”的两倍音速战机才刚刚在1958年装备苏联空军前线航空兵。虽然米格-21的原型机Ye-4曾在1956年7月莫斯科图西诺机场的苏联航空日上首次公开亮相,但西方世界对这种战机依旧知之甚少,至于美国人意识到米格-21的性能,还要等到数年后大规模介入越南战争了。
苏联方面极为重视加拿大代表团的到来,他们不仅拿出了当时最先进的米格-21F-13战斗机,而且还委派尤里·加加林作为首席试飞员,向加拿大贵客展示米格-21的飞行性能。加拿大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米格-21的2马赫飞行能力,并且着重关注了米格-21短小的内油航程。加加林在表演结束后笑着告诉加方翻译:“米格-21是跨越俄罗斯母亲的一道闪电,它飞起来就像在涅夫斯基大街上被烫过的狗。”

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苏联阿纳斯塔斯·米高扬和加拿大总理约翰·乔治·迪芬贝克(迪芬贝克本人毫无主见,他无法顶住美国人的压力,同时也抵不住国内压力,加拿大很多人吐槽是他应该去当驻外大使而不是总理,一连吐槽了迪芬贝克和加拿大的当时的软弱外交)秘密签署了有关引进米格-21战斗机的协议,虽然协议是秘密的,但这次两国领导人会面却是公开的。双方约定在1959年11月在西柏林新世界报科技展期间签约。双方约定,由苏联直接抽调生产线上的30架全新的米格-21战斗机出售给加拿大,并提供相应的备件、技术援助、培训、工具、夹具、支持设备和一整套保密措施。

这是自二战时期加拿大通过“租借法案”向苏联提供“飓风”战斗机以来,规模最大的苏加武器交易。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30架崭新的米格从莫斯科郊外的米格扬工厂的生产线上被挑选出来,随后拆卸、装箱,然后用火车运往白海港口塞维洛德文斯克装船。在1960年2月和3月,多艘锈迹斑斑的苏联货船在黑暗的掩护下运输装有米格-21战机的集装箱,一个接一个地起锚,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顶端形成一个向北然后向西的航线,最终驶向加拿大东海岸和查勒尔湾,这些苏联货船沿途都受到了苏联海军潜艇的全程秘密跟。
苏联货船在新布伦瑞克的巴瑟斯特港卸货,在加拿大皇家空军军官的监督下,将其集装箱装到平板车上,随后用火车直接送往查塔姆空军基地。卸货后,这些米格-21战斗机再由米格设计局的技术员进行重新组装,并由来自东德空军的4名飞行员进行试飞,这些东德飞行员同时还要承担训练加拿大飞行员的任务。

负责接装这批米格-21的是加拿大皇家空军的第441中队,为此该中队提前从法国马维尔撤回国内,并将中队内的盎格鲁-撒克逊和西班牙裔飞行员分散到其他单位,只选用斯拉夫、巴尔干甚至希腊血统的加拿大飞行员。据称,这么做的原因倒不是为了保密考虑,而是这批匆忙采购的米格-21原本是苏联空军的订单,座舱内的仪表和数据都是以公制单位校准并以西里尔字母显示的,加拿大皇家空军认为,那些在公制单位和西里尔字母影响下长大的人会更容易适应。米格-21在加拿大皇家空军内被重新命名为CF-121。

由于加拿大皇家空军特技飞行表演队“金鹰中队”当时就驻扎在查塔姆基地的另一侧,因此第441中队中队指挥官斯特凡·斯威尔卡因此受到的启发将CF-121称作“红鹰”。不过加拿大飞行员更愿意将其称作“ Stratocaster”或“ Strat”,这个名字源自于美国摇滚传奇人物巴迪·霍利的Fender Stratocaster吉他。

在接下来的两到三个月中,第441中队的飞行训练迅速展开,到1960年6月下旬,该中队的飞行员已准备好转场飞往他们最终的目的地——艾伯塔省的冷湖空军基地,该基地靠近美加边境(美国空军此时尚未入驻该基地)。1960年6月23日黎明前,18架CF-121“红鹰”战斗机在皇家空军查塔姆基地准备起飞,(另有8架战斗机留在仓库备用,最后4架还尚未运抵加拿大)。尽管为了保密,停机位上的灯都被关闭了,地勤人员还是第一次看到第441“银狐”中队的CF-121刷上棋盘尾翼标记、飞机编号、皇家空军的头衔和圆形机徽。

图曼斯基涡喷发动机发出刺耳的轰鸣声,形成了巨大的热气流,把仲夏黎明前的机场变成了嘈杂的地狱。在斯特凡·斯威尔卡的带领下,18架CF-121依次滑出停机位,随后以双机同时起飞的方式,分9个双机编队,成双成对地将节流阀推过制动装置,点燃加力喷管,轰隆隆地沿着跑道飞入夜幕。他们将从查塔姆直接前往蒙特利尔附近的圣于贝尔空军基地。由于保密原因,他们无法穿越缅因州上空或附近,转场距离接近米格-21的最大航程,这些短腿的米格机将面临严峻考验。他们的路线是向北到达南岸的特里斯·皮斯托尔,然后向西南方向沿着海岸线以南前进,全程保持无线电静默。
一小时后,就在刚刚日出之后,当上班族正匆忙赶往蒙特利尔城上班时,18架米格机开始从2.8万英尺的高空冲下,开始向圣休伯特基地降落。当基地塔台在等待这批特殊“访客”降落时,位于附近的维多利亚维尔皇家空军基地的雷达站却没有收到通知。这18架奇怪的战斗机从圣珀西瓦尔监测站开始就一直被跟踪,一位好奇的技术人员和狂热的航空爱好者走到雷达圆顶周围的阳台上,用高能双筒望远镜观察天空中的飞机尾迹,希望能看到无线电里保持沉默的快速机群。直到他确信自己看到的就是他在飞行杂志和训练影片中见过无数次的米格战斗机时,9个双机编队刚从他头顶飞过。

这名技术员完全没意识到自己看到了什么,但他却知道自己必须做什么,他迅速冲进雷达站拉响了警报。不明就里的圣休伯特基地正好有一个双机编队正在空中执行巡逻任务,斯威尔卡和他的僚机一马当先正准备降落,就在距离跑道2英里的地方,他清楚的看到2架CF-100战斗机正从25号跑道入口附近的预备机库中滑出,准备起飞爬升。在进近到一英里处时,斯威尔卡意识双方要抢在一起了,他立刻向左带杆,带着他的僚机降落在了机场南边的跑道上。就在第425中队的2架CF-100战机从跑道上起飞时,塔台打破了无线电静默,在塔台说明情况后之后,一头雾水的2架CF-100护送米格机编队依次降落。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第441中队在这个崎岖不平、无人居住的12000平方公里的训练场上训练和演习,每天结束时,他们会回到被昵称为“鹰巢”的食堂讨论战术并分享米格-21的维护经验。加拿大飞行员非常喜欢在超低空开加力进行超音速飞行的感觉,就好像火箭加速一般。但他们也对米格-21的短航程深恶痛绝,如果飞行中消耗超过三分之二的机内燃料,飞机的重心就会后移,这可能会导致一个危险的不可控性的倾向。所幸第441中队的飞行员都很有经验,他们的谨慎操作避免了很多的失控,总的来说,机内燃料消耗越多,飞行员就必须更加小心谨慎。
1960年6月24日,59-319号CF -121战斗机由空军上尉阿尔基·鄂尔多斯驾驶在演习期间耗尽燃料被迫迫降,最终落在阿尔伯塔省格伦登镇附近的小麦田里,该机也因此被称作“格伦登滑翔机”。这也是米格-21在加拿大的短暂服役生涯中唯一一个坠毁记录。

在冷湖的第一次大型演习是60年7月下旬的举行的“哥萨克滚筒”演习,这是第441中队与第433中队的直接较量。理论上说米格-21是2马赫超音速战斗机,而CF-100是一种亚音速截击机,两种战机的技术水平相差极大,但演习中两个中队并未形成明显的胜负。一方面是因为CF-100虽然飞行速度不高,但却拥有两名飞行员,这在近距离格斗中非常占优势,而米格-21虽然速度快,但后向视野很差,一名飞行员很难兼顾低空操纵和索敌;另一方面,第433中队有着丰富的飞行经验,而第441中队的米格-21换装才仅仅几个月,飞行员还不太适应这种高速战机的空战战术。

“哥萨克滚筒”演习证明了苏联实用主义战斗机的可靠性和简捷性,但它也暴露出航程过短,滞空时间太少以及糟糕的低空操控性,在5天的演习结束时,第433中队的几乎击退了第441中队的所有“攻击”。在演习中,苏联战斗机常用的金属色涂装在空战中过于显眼,不过苏联劣质的表面处理又造成了战机蒙皮表面的快速腐蚀,这使得“红鹰”看起来像涂上了一层灰白色涂装,这倒又让战机不那么显眼了,“红鹰”计划的一个积极的遗产就是低可视涂料的开发经验,并最终成功应用在了CF-18战斗机上。
虽然美国对苏联和加拿大的秘密协定毫不知情,但纸终究包不住火。60年8月下旬进行的第二次大型演习中,米格机终于暴露了。在这次演习中,发生了两件大事——其中1架CF-121战机最终因其燃油耗尽而坠毁(即“格伦登滑翔机”)。另一个更引人注目的事件是第441中队的战斗机被美国人拍到了。当时一个由第441中队组成的四机编队离开了演习场,准备转场参加下周在多伦多举行的加拿大国家航空展,加拿大官方感觉瞒了这么久,是时候公开亮相了。但结果加拿大人的如意算盘落了空,这四架米格机在转场过程中,被正在度假的美国空军中士卡尔·塔特勒在艾伯塔省露营时拍下了一张照片,几天之内美国、加拿大和欧洲的各家报纸都在头版刊登了这张照片,照片上的4架米格-21排成紧密的队形,在驼鹿湖附近的山顶上低空掠过。这次意外曝光,就连苏联人也被惊呆了,谁都没想到计划赶不上变化,“红鹰计划”竟然以这种形式公之于众。

《纽约时报》刊登了题为“加拿大阴谋被挫败——美国飞行员拯救国家”的报道,《芝加哥论坛报》更加简单粗暴,标题是 “令人震惊的加拿大共产主义者”,《华盛顿邮报》则使用了“近乎邪恶的苏联战士在边境集结”的一语双关。加拿大人和美国外交官都在争先恐后地了解刚刚发生的事情,美国的安全关注重点在一天之内从古巴转向了加拿大。
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U-2侦察机被命令日夜飞越加拿大的军事基地,紧盯加拿大空军的动向,然而此时加拿大缺乏有效反制U-2侦察机的手段,只能任其窥探。除了侦察机以外,从缅因州到蒙大拿州的国民警卫队都被调动起来,步兵部队、机械化部队和防空导弹连开始沿着49度纬线部署,美国在最短时间内摆开了要和北方邻国干一仗的架势。

1960年9月24日,时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紧急演讲中,将整个外交困境归咎于军事工业复合体,这是他在1961年更著名的告别演讲中再次使用的一个短语。而他的副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则发表了更多尖酸刻薄的谩骂和煽动性言论。尼克松在国会演讲中称:“苏联在北纬49度线上扔下了铁幕,美国不仅会把它拆掉,还将用它把加拿大擦干净。”
当年10月,美国派遣了一个包括参谋长联席会议所有成员和国务卿克里斯蒂安·赫特在内的代表团前往渥太华,他们提出了一个相当简单的两点最后通牒:在1961年2月之前送走所有米格机,并解雇负责该项目的人。加拿大政府当时承诺将进行可行性研究,但坚持必须在加拿大国会议员从11月3日至1月16日的圣诞休假结束后进行调查。
1961年1月,民主党人约翰·肯尼迪接任美国总统,他为美加关系缓和打开了大门,“飞机外交”一词最早是在“红鹰事件”期间被提出的,当时美国代表团在华盛顿和渥太华之间来回飞行。到1961年5月中旬,美国官方的言辞逐渐淡化,美加双方交易达成,随后开启了外交和解的过程。加拿大保证在仲夏之前结束“ 红鹰计划”,而美国则将撤退沿两国边界部署的军队,并允许向加拿大出口美国制造的战斗机,同时授权加拿大在本土生产。尽管美国要求立即从北美领土上撤出所有米格机,但他们私下却要求将一架CF-121交付给加州爱德华兹空军基地进行测试和评估。

在美加两国政府唇枪舌剑交锋的同时,第441中队的飞行员还在继续驾驶“红鹰”,不过到了1961年的5月和6月,飞行计划被逐渐缩短,最后项目直接取消。在30架米格-21中,有27架最终被卖回苏联,加拿大皇家空军保留了1架用于展示,并告诉苏联人另外2架在训练中坠毁,事实上只有1架坠毁,也就是那架倒霉的“格兰登滑翔机”,另一架59-328号机在1961年夏天被秘密运至加利福尼亚州的爱德华兹空军基地。

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来自第441中队飞行员将教授美军飞行员如何试飞米格-21。而其他的第441中队的米格机飞行员前往各个北约国家,分享米格机的飞行和使用体验。送走米格-21的441中队随后接收了加拿大授权生产的洛克希德F-104“星战士”战斗机,加拿大改称CF-104。
那架倒霉的“格伦登滑翔机”虽然具备修复价值,但后来米格机队都保不住了,加拿大人自然也没心思找苏联人维修,而是仍在仓库落灰,直到1989年被当作废铁卖给了Matrix contract公司,该公司的所有者Rocky Sedimentchuk是格兰登本地人、也是前441中队的飞行员,他选择把这架米格-21残骸熔了,并将其中获得的近400公斤铝合金做了个巨大的叉子,送给了第441中队。

唯一完整保留在加拿大本土的 “红鹰”59-316号机在1978年首次公开展示,目前被保存在冷湖空军基地的入口。


本文转载自花熊树屋翻译文章,仅有部分修改,原文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q73HtcYmHNsPl9nC6HKHXA,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