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读书笔记】《人纪》针灸篇(一)

2022-09-23 00:46 作者:一颗大山药  | 我要投稿

        十二正经之井荣俞经合与四种治疗法

        十二正经部分读完了,还是记不住……想到笨办法,列个表格,方便后面多看。

前四经
后四经
中四经

小结:

1、会郄治疗法

        八会穴在十二正经中出场:脏会章门(肝经)、筋会阳陵泉(胆经)、血会膈俞(膀胱经)、脉会太渊(肺经)、骨会大杼(膀胱经)、髓会悬钟(胆经);另两个,腑会任脉中脘,气会任脉膻中。

        郄穴为各经经气深聚之处,上面图片中用蓝色标出,与会穴可组成会郄治疗法。其中郄穴往往有消炎去痛的功能,所以会郄多用于痛症、炎症。

2、俞募治疗法

        十二脏腑各有一个募穴:肺为中府、大肠为天枢(胃脉)、胃为中脘(任脉)、脾为章门(肝经)、心为巨阙(任脉)、小肠为关元(任脉)、膀胱为中极(任脉)、肾为京门(胆经)、心包为膻中(任脉)、三焦为石门穴(任脉)、胆为日月、肝为期门;

        倪师讲中府是假募,云门才是真募。

这里用来组成俞募治疗法。用于治五脏六腑病,这里的俞并不是井荣俞经合中的俞,而是后背的背俞穴。

3、原络治疗法

        阳经才会有原穴,是由于三焦经的存在,三焦经只行阳。原穴、络穴、俞穴都有运输的意思在内,故这个疗法是用来调动表里经间的阳气,使他们都达到平衡。

4、子母补泻法

        很明显了,当以虚实为主要时,采用的治疗方式。

        表格中的子母穴,用于实则泄之,虚则补之。其中,如果井穴为子母穴时,为减少痛感,可用其它俞穴代替:“补井当补合,泻井当泄荣”。

【读书笔记】《人纪》针灸篇(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