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合时节 应运而生
虽然说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但南方的秋播也很重要。翰笙东篱学校的舜华班每周两节农耕课,仍然有序地在学校旁边的一块荒地进行。
根据当地村民的耕种经验,因时因地、气候等做准备。现在正值十月中下旬,天气开始有点雨正是适合种植豌豆的时节。土地上湿湿的,最有利于种子发芽。我们要做的准备工作还不少,除草、翻地、整地,然后才能播种。
农耕最重要的就是时机,时机对上之后往往就会事半功倍。
三年级孩子,正是处在意识萌芽,开始注意到“我”正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里的时期。跟生活真实体验、亲身经历相关的过程都会让孩子更加自信、勇敢和产生幸福感。
让孩子参与农耕种植的全过程,从播种一颗小种子,看着它长大,开花结果,收获……再到新一轮的种植,这样一个完整的循环,孩子的内心将获得丰富和滋养。
大量的身体劳作,可发展孩子们的意志力。让他们的身体感受到力量抒发出来的畅快,但工作量要循序渐进的增加,不要过量,过量会导致孩子失去对农耕的热情。在带孩子过程中不用讲解知识点,让他们去做、去感受体验和土地接触的快乐就好了。
从播种到收获,经历了大半个月的成长,时至11月3日,下午农耕课上,第一茬豌豆尖丰收了,孩子们的喜悦溢于言表,手舞足蹈。
教学反思:对待偷懒磨洋工的孩子我会很严厉要求他们,感觉不是特别包容。特别出现大部分孩子开始调皮,干活不认真,我心中容易起情绪,干活的节奏就会被个别孩子带走。农耕种植最重要的是注意农时,而时机是在每个孩子手上,孩子干活不出力的“时”就错过了。对于磨洋工的孩子,需要很清晰的目标,例如干多少活才能下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