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视频时代观察笔记·广告公司生存宝典

由于上一篇内容【年度·视频时代观察笔记·流量到底是1门怎样的生意?】,因为某些奇怪的原因被平台直接“锁曝光”了,于是,我觉得更可以“放肆”地写一些更真实的“不吐不快”。

这1期,承接流量这个话题,聊一些【广告公司】的内容。
我有个体会,非实体卖的是【情绪】,实体卖的是【品质】。
如果能把【情绪】引入【实体】,同等【品质】就能卖出更高的价格。
比如,一件印有几个色块与字符的普通T恤,平均成本不足10元,对外标价可以高达58元。

“广告”的存在,我认为是建立【情绪】——当然,更好的广告是放大情绪。
如果建立【情绪】这一点做不到,不管什么形式的广告“都是失败的”。
然而,能建立情绪的广告不见得能让人看出“代言人”与品牌之间的关系,比如,如今如日中天、飞龙在天的罗老师曾做的一则为某品牌某车的开屏广告。
最早看到,是在微博,几秒的强制竖屏令我看得莫名其妙,安全与名人间的关系在哪里?

与之相反,人之名气越大,风险越高,而人在高处久了,难免会忘了曾经的起步。
的确,罗老师名气足够响亮,但我一直不明白,这几年b站捧出的不少高校老师,不管是来自北京的还是上海的,怎么都那么“闲”?
总不能都是已经到了退休的年纪吧?
不是忙着视频出镜,就是忙着卖课,视频、音频都上,今天给你说“年轻人的困境”、“西亚哇塞的秘密”,明天给你讲“女权主义的内在魅力”,后天开个讲座顺带卖卖自己出的“新书”。
罗老师对外身份是大学教授,想必平时肯定是要大课堂授课、带一带硕士生的,还是法考独家授课老师,每隔几天要出个视频,可能没准儿还要开个直播、参与些许活动。

噢,对了,罗老师平时还能从百忙中挤出时间大量阅读书籍,如此,才能从每年成百上千的出版物中【精心筛选】出10部好书的年度书单。
同时,好像,罗老师这几年还出过不少著作。
想来,罗老师能如此日理万机,应该时间规划能力极强吧!
罗老师,您真的不考虑给您的近3000万粉丝分享时间规划的秘密吗?您是如何进行如下内容的时间分配的?
本职工作:教书、法考授课;出视频(您不会真的从来不准备底稿就直接开腔吧?);日常阅读;写书;陪伴家人。
普法固然重要,启发民智也是重担,但每个人的时间是更加重要的不可再生资产啊!
我想强调的是,我是真的想知道【时间规划的秘密】!
是指那种实实在在可以参考甚至复制的策略。

另外,您最好再辟个谣,说明微博上被人截图的内容,不是您本人表述,账号是被人恶意代运营的,这样才能维护好个人伟大、光明、正直的积极形象。

我对神话保持好奇,对宗教保持一定距离,对每个时代生造出的“伪神”毫无兴趣,任何的神坛都会成为祭坛——流量造神,流量也会将任何人的真实与虚伪冲刷得干干净净。
如今的流量平台,其实都是广告公司。
与那些传统的“4A”公司不同,新时代的广告公司,可以凭借成本更低的营销分包、更直达目标用户的高效策略,为甲方服务,同时,让劣等广告公司自然灭亡。
营销分包,就是我们可以在创作者后台看到的各种甲方挂名的活动,本质上就是广告。不少活动给到创作者总体的预算从几万到十几万不等,但引来的创作者(有不少就是来蹭大锅饭的)则数以千计,当然,最大的流量和收益自然是属于头部。
但头部往往不直接参与这种活动,平台会有专门的商务提前对接。

收益层面,我们虽然看不到最真实的一手数据,但可以旁敲侧击一些参考数据。
目前能在流量平台各种搞活动的,都是不差钱的大金主,如游戏公司、汽车公司、金融企业(银行、保险,很少有券商、基金公司)。
像某“末世生存手游”的推广价,10万粉丝、5分钟内视频,市场均价是5000;
像某汽车品牌的“探店”、驾乘体验的推广价,5万粉丝、5分钟内视频,市场均价是5000;
像某数码品牌的“手机开箱”、“相机评测”的推广价,5万粉丝、5分钟内视频,市场均价是4000+送样品;
若是小红书这种纯图+小短文,探店、好物推荐,1万粉丝,9图内的图文,市场均价是500;
最不差钱的还是金融企业,像我知道的某上市银行给30万粉丝、10分钟内宣传视频的税后价,起步就是20000。
所以,当你们观看不少知名up主的“居家Vlog”,发现他们居住的都是“大house”、装修奢华,请不要意外,因为做这种流量生意就是这么吸金。

我有时会好奇甲方的这种“撒钱”行为是否真的【值】。
因为像甲方在抖音这种“快平台”上的品牌推广,就是依靠广撒网,以爆款视频增加品牌露出率。
但是,还有一种灰色产业叫刷量。
你可能看过风车田,也可以想象“手机田”,手机就是庄稼,仿真手就是割草机,虚假的流量蹭蹭地涨,甲方的预算池刷刷地变浅。
真是诱人的美丽画面。
所以,请各位不要以为“你以为的真的是你以为的”,若论实打实的曝光,还是你在地铁、公交站等地儿不得不看到的那种传统广告牌——如果广告做得再有趣一些,那就更吸引人了。
哪怕只是一个诱人的“看板娘”。

再者,我们也需要知道一个阴暗的事实,甲方端的品宣有时会与平台推广、实际推广者进行“共谋”,即“拉高报价、按比例分账”。
甲方的规模越大,在品宣推广方面的预算越大,但细枝末节的财务账就很难厘清,这就造成了巨大的操作空间。虽然平台方为了“公平公正”,会搭建各种官方交易平台,但人是逐利的、自私的、贪婪的,走私账,有时可以巧妙地“避税”,也可以把各种见不得人的勾当深藏于水下。
这也是我一直认为的、宣讲的,作为个体,一定要谨慎面对抛来橄榄枝的MCN,除非这就是平台作为大股东设立的“派出机构”。
有些MCN手上的商单,也不过像各种工程的外包再外包,一个个还拽的要死。
我们可以与这些MCN代表简单聊聊,探探市场行情,但务必记得“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当个体的能力、实力足够强,要做的其实是自己组建工作室,自己签自己。

我们常见的流量平台,经常同时使用如下的盈利模式——
【1】流量兜售
【2】随机广告(开屏、瀑布流、活动宣传)
【3】低买高卖
【4】销售抽成
【5】强制保证金
可能不会有人想到,淘宝与拼多多收益占比极高的那部分是流量兜售(类似百度竞价那种,什么直通车、排名等极为复杂的一套),这是因为,淘宝与拼多多不像京东那样搭建自有库房,京东自营(或天猫超市)的特色是有“低买高卖”,自己低价采购入库,高价卖出——平均差价在30%。
当然,扣除各种杂七杂八的成本,净利润能超过10%已经很可观了,我认为实物商品还是依赖周转率,净利润虽低,周转率高,总利润就上去了。
不过,京东厉害之处是,同样的商品,它自己卖,入驻的店铺也卖,这种摆在明面上的竞争其实是对买家有利的,当然,像我这样的消费者还是冲着【京东自营】的服务去的,如果有一天京东自营的服务不行了,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像“新贵”抖音和小红书,还有一项针对“推广客”的奇怪的【强制保证金】。
之所以说奇怪,是因为如果你给淘宝、京东、拼多多的商品带货,只需要拥有平台账号即可。而你如果要在抖音和小红书发布视频、图文的同时,给商品带货,是要付【保证金】的。
抖音的基础保证金是500,如果月带货金额达到某一标准,或参与某些特定活动,还会增加。
表面上的商业逻辑,我是不认可的,推广者又没有货源,为所谓的“合规”缴纳的保证金,保证的是什么呢?能带货的商品,肯定是过了平台审核关的,简言之,商品如果有问题,平台根本不应该上架。
但背后的商业逻辑,就是平台需要一大笔无息贷款。
我们假定抖音(小红书)有100万带货达人,平台因此可以获得的活用资金就是5亿元,即使少算一些,总量仅有2亿元,也是相当可观的数目——这可比国内不少A股公司强多了!

但我个人对于抖音、小红书的远期发展都不太看好。
小红书的问题就像《倚天屠龙记》里说不得师傅的口袋——太能装,上一个太能装的平台是知乎,上上一个太能装的平台是豆瓣。
知乎比豆瓣好一点的地方是,知乎一直在鼓励内容变现——如带货;而豆瓣则一副清心寡欲的样子,有时会卖点音频课程或小众文艺商品,活是能活,但长不大了。
有很多出版社、出版公司都喜欢在小红书上做推广,当然,有些文艺气息浓烈的书籍且容易戳中女子心坎的书,核心受众还真的在小红书这种地方。
但,我有时好奇,那些运营们追求的点赞、收藏、好评,真的有意义吗?
核心受众不见得真的会买书,而对书有要求的人也不见得会沉浸在小红书。
更何况,有些营销思路本身就有问题。
例如,下图看起来那是一个精致。
不过,半小时漫画系列是读客文化,不是果麦文化啊!
妈的,你敷衍大众也要有点底线吧?

像小红书这种华而不实的平台,起于内容,也会终结于内容——因为,内容的价值不在表面,而在后端。小红书如果没有考虑搭建自己的商城,走京东自营、天猫商城模式,即使未来能成功上市融资,也会连续巨亏多年,缺少长期投资价值。
抖音的问题在于资产太重,不论怎么优化,围绕服务器的成本总是逐年增加的。
最近,抖音的一位运营还说,平台正开始对3分钟以上的视频进行推广扶植。
我怎么想都觉得不对劲儿,这莫不是在抢西瓜视频的份额?或者,这是再次与微信视频号打“遭遇战”?
如果想抢b站的份额,花钱买优质作品(砸钱做推广)是可以的,花钱买人是不行的——之前头条挖过b站的不少up主,后面的故事大家都是知道的。其实这一点,就像谈恋爱,你的恋人会因为另一个人有钱而抛弃你,理论上会因为第3个更有钱的而抛弃新欢。
但,无论是西瓜视频还是抖音,活动多,奖金少,大量现金都被撒在“完全不知道再说什么”的内容上。如果平台追求的是流量,那固然可以,但这个模式终究有上限。
你看,抖音这么大的体量,没准儿过段日子就能上线外卖、卖菜、自营商城等业务。

上周末,我在某条街边看到棋牌室的宣传牌。
你看,连开摊打麻将抽头的老板(娘)为了留住用户(流量)都这么拼!
你说,你凭什么不增加迎合市场但更有质量的“内容”?
之前和一位微博的运营聊天,提及微博正在架构自己的闭环商城。
不觉慨叹,像微博这种互联网老牌广告公司(流量平台),也将走上流量的未来是【卖货】(而不仅仅是广告),而卖货的末端是自己搭建全链条。
广告公司想生存,也不过如此。
之前吐槽,说b站空有流量,变现方面却一点不激进。
b站是有自己的会员购平台,但考虑到品类,似乎也只能说“不过如此”。

抛开仓储成本,低买高卖的利差中,还容易受限于人的是【物流成本】。
上图标价只是【个体】日单量对应的快递价参考,如果是机构与物流公司的公对公,成本还能向下压。
肯定有天才想到了“数字藏品”这种仓储成本、物流成本都可以压缩到0的商品。
好吧,这东西的确完美,完美到甚至让人觉得“这似乎让某些人洗钱更容易了”。
平心而论,图文、音频、视频,兜售的底层还是【商品】。
浅一点看,是卖图文、音频、视频表层的“知识”和“情绪”;高阶一些的,卖的就是“服务”、“品牌”、“货品”。
那么,最高级的呢?
自然卖的是【信仰】,这就是【造神】,搞宗教朝拜。
大众一旦被某个【神】迷住,成为信徒,就会无视理性——请记住,宗教是排斥理性的,你只需要【狂野】!
广告公司的生存宝典,简言之,就是【神话】呀!

如果觉得内容比较有趣,你还可以通过这些传送门邂逅更多精彩:
【1】尚书堂——关于书的品鉴报告
https://www.bilibili.com/read/readlist/rl357273
【2】闲扯儿——陪你聊聊番剧和手游的那些事儿
https://www.bilibili.com/read/readlist/rl97797
【3】崩坏3圣痕故事——游戏里也有历史与文艺
https://www.bilibili.com/read/readlist/rl66580

【4】崩坏3圣痕故事(视频版)
https://space.bilibili.com/357648464/channel/detail?cid=64330
【5】为你读诗(视频)——每晚一首,祝你今夜好好眠
https://space.bilibili.com/357648464/channel/detail?cid=167208
【6】各种花式闲扯儿——总有一款能讨你欢心的吧~
https://space.bilibili.com/357648464/channel/detail?cid=76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