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风云中的风云国王——“麦克白”故事原型,苏格兰国王马尔科姆三世篇

如果说要在CK系列中选择一个最传统、最经典的剧本,那非1066英伦的三王争霸莫属。从1代开始到目前的3代,英伦三王争霸剧本是唯一一个贯穿始终的剧本。同时这个剧本也可以说是最能体现CK系列精神的剧本,征服者威廉、英王哈罗德、挪威国王哈拉尔德之间的各项关系,涵盖了关于家族和个人、头衔的继承、以及各种宣称战争等本游戏的核心元素。不过在该时期的英伦,还有另一位值得注意的人物,那就是北方的苏格兰国王(或称阿尔巴国王)马尔科姆三世。这位苏格兰国王,其实就是莎士比亚著名故事《麦克白》里年轻王子的原型。只不过莎翁的小说毕竟更多的是借古讽今,与历史上的故事还是有一定的出入。等到1066英格兰进行三王争霸赛时,本篇主角马尔科姆三世已经在苏格兰的王位上坐了8年了。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关于他的故事,以及苏格兰对当时的英伦局势造成了哪些影响。

一、伏击复仇麦克白
还是老规矩,首先从马尔科姆三世的出身说起。他的家族邓克尔德,得名于其祖父、邓克尔德修道院院长克里南。克里南娶了阿尔平家族末代国王马尔科姆二世的女儿,二者的儿子邓肯一世在马尔科姆二世死后继位称王。不过在1040年,邓肯一世在平定手下公爵麦克白的叛乱时于马里被杀,其王位也被娶了阿尔平另一王室支系女性成员的后者所窃取。小马尔科姆是邓肯一世的长子,此时才9岁的他随之被母亲送去了与麦克白敌对的奥克尼(传统说法送往了英格兰,包括莎士比亚的故事中也是如此)躲避风头。5年之后等小马尔科姆到了14岁基本已经成年,其祖父克里南便起兵向麦克白挑战,想要夺回应属于邓克尔德家的王位。但是他们并没能战胜篡位者,克里南也在这场战事中被杀,因此小马尔科姆及其支持者不得不再次流亡蛰伏起来。

到了1054年,苏格兰的局势变化又让小马尔科姆看到了新的机会。在英王忏悔者爱德华的授意下,诺森布里亚伯爵西格瓦尔德于这一年北上进攻苏格兰,为另一个同样叫马尔科姆的宣称者争夺王位(有争议)。这个马尔科姆是前阿尔巴国王马尔科姆二世小女儿的儿子,也就是说论辈分是本篇主角小马尔科姆的表舅。双方于7月27日七睡仙节在福斯湾以北的邓锡纳恩山交战,各自都承受了非常大的损失,西格瓦尔德的长子奥斯本和外甥小西格瓦尔德均在此战中阵亡。不过总的来说还是诺森布里亚伯爵占了上风,麦克白不得不做出让步,使得宣称者马尔科姆成为了西南部斯特拉斯克莱德王国的国王马尔科姆二世。

眼见麦克白的实力被大幅削弱,于是小马尔科姆离开奥克尼,南下准备背刺篡位者。当麦克白于1057年向北方老家撤退时,想要夺回王位的小马尔科姆在苏格兰东北部的芒恩斯山口伏击了他。虽然麦克白在袭击中勉强逃得一命,但几天后还是因伤势过重在山口以南60英里的王城斯科恩不治身亡。不过小马尔科姆的复仇到此还没有结束,麦克白的继子、其王后格鲁奇和前夫的儿子卢拉赫,又在支持者的拥护下继承了阿尔巴的王位。只不过动荡之中卢拉赫的统治短暂而又不幸,几个月后他就在亨特利附近与小马尔科姆对阵时,被叛徒刺杀身亡。于是在小马尔科姆和阿尔巴王位之间再也没有了阻碍者,他于1058年4月25日在斯科恩加冕,称马尔科姆三世。

二、盎撒王族寻真爱
正式称王之后,马尔科姆三世首先试图通过联姻来加强与周围领主间的联系。而要说在英伦影响最大的势力,那自然还是南方的英格兰。于是马尔科姆三世南下去觐见英王“忏悔者”爱德华,希望能迎娶对方的侄孙女玛格丽特。英王起初似乎同意了这门婚事,不过很快又反悔了,最终马尔科姆三世只得忿忿而回。回到苏格兰后,他便娶了奥克尼伯爵的遗孀、挪威王室远亲英吉比奥格 芬斯多蒂。通过这门亲事,苏格兰国王稳定了自己北方背后的安全,这样他便可以专心应对南边的英格兰。很快马尔科姆三世于1061年挥军南下诺森布里亚,劫掠了林迪斯法恩,并不断蚕食坎布里亚等苏英间有争议的土地。

到了1066三王争霸的前夕,当托斯提格被愤怒的民众赶出诺森布里亚后,马尔科姆三世也为其提供了庇护。不过显然以苏格兰国王的实力,是不足以帮助托斯提格重夺权力的。后来挪威国王哈拉尔德在托斯提格的引路下路过苏格兰进攻英格兰北部时,马尔科姆三世也没有直接参与他们的进攻。当然从结果上来看,也许他倒是做出了一个正确的决定。等到征服者威廉登上王位之后,英伦的局势其实仍然比较混乱。然而由于参与势力的减少,马尔科姆三世的宫廷反而又成了英王反对者最好的避风港。当小王子埃德加于1068年被允许从诺曼底返回英格兰后,很快便和他的母亲阿加莎及姐姐玛格丽特等人逃往了北方的诺森布里亚。随后他们在伯尼西亚伯爵戈斯帕特里克的陪同下,和其他被驱逐的北方贵族一起跑到了苏格兰。

得知威塞克斯王室的末裔到来,马尔科姆三世很快为他们提供了庇护。转过年来,埃德加、戈斯帕特里克等人打算返回诺森布里亚,加入旧盎格鲁-撒克逊贵族对诺曼人的反叛。他们请求苏格兰国王出兵帮助他们夺回领地,但是马尔科姆三世起初并没有答应这一请求。直到同年9月,埃德加、丹麦国王斯温二世、以及西格瓦尔德的儿子瓦尔塞奥夫,趁着征服者在曼恩平定诺曼底南部的叛乱,一起攻破了约克城,苏格兰国王才下定决心加入战局。马尔科姆三世率领他的军马南下坎布里亚,越过彭宁山脉袭击了提斯代尔和克利夫兰。到了年底的圣诞节,威廉一世已经赶回了英格兰北部,并于约克城下以丹麦贡金贿赂了斯文二世。埃德加仅凭剩下的军马无力再与英王交战,很快战败逃往北方。

眼见局势再无胜算,马尔科姆三世索性也带着已经取得的战利品,撤兵退回了北方。在沃茅斯苏格兰国王再次遇到了埃德加及其家人,他邀请小王子与自己同行,但是遭到了对方的拒绝。很快征服者派被招安的戈斯帕特里克经坎布里亚反攻苏格兰,而马尔科姆三世则派舰队袭击了伯尼西亚伯爵在诺森布里亚沿岸的城堡作为回击。到了1070年后半,仿佛是命运将埃德加又送到了苏格兰国王的面前。在前次拒绝了马尔科姆三世的好意后,埃德加和他的家人原本想乘船返回欧陆,不料风暴将他们的船吹到了更北方的苏格兰。于是苏格兰国王再次收留了他们,而且马尔科姆三世的王后英吉比奥格正好于1年前去世,他便娶了埃德加的姐姐玛格丽特以加强两家间的联系。前面也提到了,马尔科姆三世在登基之初曾专门去英格兰求娶玛格丽特,此番成婚他也算最终得偿所愿了。

三、趁虚而入寇北境
到了1072年,马尔科姆三世遭遇了加冕以来的首个重大危机。征服者威廉在平定了北方的叛乱后,率领军队进一步北上苏格兰。马尔科姆三世当然不可能独自抵挡英格兰国王,他的军马在阿伯内蒂完败于征服者的锁甲骑士。于是马尔科姆三世只得有条件的向威廉一世投降,表示愿意成为英格兰国王的附庸,并将长子邓肯作为人质交予征服者。此外苏格兰国王还被迫放逐了自己的小舅子埃德加,后者只得前往弗兰德斯避难。作为交换条件,马尔科姆三世从英王手中得到了坎布里亚作为采邑,其实并不亏。在两位国王达成阿伯内蒂协议后,苏-英之间确实迎来了短暂的和平。当1074年埃德加再次返回苏格兰时,马尔科姆三世还劝说其放弃对英格兰王位的宣称,向征服者威廉称臣求和。

暂时解除了外部的危机后,马尔科姆三世又要面对内部的挑战。王位宣称者、卢拉赫的儿子马尔斯奈赫泰,一直试图夺回苏格兰的王位。1078年两派的支持者间爆发了激烈的冲突,在这场决战中马尔科姆三世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他不仅夺取了马尔斯奈赫泰的所有财宝和牲畜,还俘虏了王位觊觎者的老母亲。而马尔斯奈赫泰则勉强逃得一命,随后潜伏到马里打游击。虽然他仍以国王自居,但已经无法再对苏格兰的王位发起冲击。
解决了内部的矛盾后,马尔科姆三世与英格兰间的问题就又凸显了出来。对马尔斯奈赫泰的胜利也许给了苏格兰国王极大的信心,同时征服者在诺曼底坠马受伤也给了他展开实际行动的机会。于是马尔科姆三世撕毁了此前同威廉一世达成的阿伯内蒂条约,于1079年8-9月挥军南下英格兰北部的诺森布里亚,并在特威德河和提斯河之间劫掠了近一个月后才满载而归。
由于英王远在英吉利海峡对岸,留守的少量军马缺乏领袖难以对马尔科姆三世的突袭做出有效的反击。结果诺曼人的弱势表现,又招来了北方旧民的大规模反叛。转过年来的春天,叛乱的民众起兵武装反抗诺森布里亚伯爵的统治,混乱的局势逐渐扩散到整个北方。这下征服者再也不能对此坐视不理,在王后玛蒂尔达的调停下,威廉一世和自己的长子达成了停战协议,并承诺在死后将诺曼底交给罗贝尔。不过英格兰国王还没来得及做出进一步行动,暴民就杀死了达勒姆的主教瓦尔歇。于是征服者急忙命令自己同母异父的半兄弟、肯特伯爵及贝叶主教奥多,先行一步前往诺森布里亚稳定局势。接着他便率兵离开诺曼底返回英格兰,还让长子罗贝尔做先锋进攻苏格兰。
面对诺曼人的主力部队,马尔科姆三世自然还是难以抵挡。毕竟以苏格兰的实力来说,最多只能达到“寇北境”的地步。很快罗贝尔的军马就打到了洛锡安,苏格兰国王不得不再次同英格兰达成和平协议。这一次对马尔科姆三世造成的打击很大,他在很长时间内都无力再对诺森布里亚有非分之想。
四、父子魂断异乡埋
等到征服者威廉去世后,英格兰的继承争端又给了马尔科姆三世新的机会。在以前写的诺曼王朝篇中曾提到过,征服者死后他的三个儿子为了领地大打出手,不断互相征伐。起初苏格兰国王并没有参与他们之间冲突,直到1091年威廉 鲁弗斯在诺曼底击败罗贝尔,夺回了老家原本属于自己的领地。这些领地之前已经被罗贝尔授予自己的支持者,其中也包括盎撒老王子埃德加。又一次失去立足之地的埃德加,心怀不满之下再次北上来到苏格兰,投靠自己的姐夫马尔科姆三世。
于是在同年5月,苏格兰国王趁英格兰后方守备空虚,率军南下围攻纽卡斯尔,试图将苏-英边境从特威德河推进到提斯河。此时威廉 鲁弗斯正在诺曼底和罗贝尔一同围攻小弟亨利,得知此消息便匆匆与兄弟们达成了休战协议,返回英格兰应对马尔科姆三世的进攻。到了1091年9月,苏格兰国王得知英王的大军正在逼近,便向北撤退寻找有利地形准备迎战。但是在罗贝尔和埃德加的调停下,双方最终没能打起来,马尔科姆三世再次承认了英格兰的宗主地位。
不过像这样没有消耗掉军力就达成的和平协议,其实只是把矛盾暂时埋起来罢了。等下一次冲突点燃导火索,只会让矛盾更剧烈的爆发出来。仅仅过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苏-英之间便又有了新的问题。这次矛盾的直接原因,是威廉 鲁弗斯在卡莱尔新建了一座城堡,并迁徙英格兰的农民在城堡附近开垦定居。而马尔科姆三世认为,坎布里亚的土地是先王威廉一世授予自己,作为向英格兰称臣的采邑。如今英王主动将手伸向坎布里亚,显然是违背了当年的封建契约。

于是苏格兰国王派使者向威廉 鲁夫斯抗议此事,英王也同意当面进行商讨。到了1093年8月24日,马尔科姆三世前往格洛切斯特,打算同威廉二世商讨坎布里亚及卡莱尔之事,顺带探望自己的小姨子、罗姆塞修道院长克里斯蒂娜,以及寄养在她那的女儿伊蒂斯和玛丽。显然苏格兰国王原本对此行能够达成新的协议信心满满,他不仅放心大胆地只带了少数随从便来到英格兰,还打算安排自己的女儿伊蒂斯与英格兰北境贵族之间进行联姻。但是出乎他意料的是,会面后英王拒绝就领地的争议进行谈判,坚持称此事应由英格兰的男爵与领主们进行裁决。
马尔科姆三世感到自己被耍了,立刻动身返回苏格兰,并在盛怒之下召集军马再度南下。在他和玛格丽特的长子爱德华的陪同下,苏格兰国王率军洗劫了诺森布里亚,大肆向英格兰人宣泄自己的怒火。而诺森布里亚伯爵罗伯特 德 莫布雷没有足够的军力正面迎战马尔科姆三世,只得暂时退入沿海的班伯堡要塞躲避锋芒。随后势头正盛的苏格兰国王又对阿尼维克展开围攻,打算以此作为对英格兰人的警告。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罗伯特 德 莫布雷并没有真的被吓住不敢出战。1093年11月13号的圣布里斯节,诺森布里亚伯爵率手下骑士从背后偷袭了马尔科姆三世在阿尼维克的围城营地。由于被打了个措手不及,马尔科姆三世在战斗中被班伯堡总管阿基尔 莫雷尔杀死,其子爱德华也因在战斗中受了致命伤不治身亡。由于国王和他的儿子一并阵亡,群龙无首的苏格兰人自然再无心恋战,很快便退回了北方。

马尔科姆三世身亡的消息传回后,本已抱恙的王后玛格丽特更是一病不起,9天后便离开了人世。在国王、王后相继去世后,王位的继承人选一下子就成了问题。原本最有可能的是爱德华,他相当于马尔科姆三世和由教会正式加冕的玛格丽特的嫡长子。但是爱德华在阿尼维克之战中同父亲一并阵亡了,使得情况又复杂了起来。最终马尔科姆三世的弟弟唐纳德,以阿尔巴老传统兄终弟继为依据夺取了王位,称唐纳德三世。继位之后,唐纳德三世放逐了自己的侄子们和宫廷中的英格兰人,让埃德加带领他们前往英格兰。然而斩草不除根终归会留下后患,随后在英王和诺森布里亚的支持下,唐纳德三世两番被赶下台,最终被刺瞎幽禁至死。这段侄子挑战叔叔夺回王位的故事,颇有点当年马尔科姆三世挑战麦克白的意思。而且这次还充斥着兄弟间的背叛与手足相残,一样很有戏剧性。不过这毕竟不是马尔科姆三世的内容,本篇就不再多说。
说回马尔科姆三世,他本身也可以说是苏格兰一位比较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国王。马尔科姆三世虽然受绝对实力限制弱于英格兰,且名义上接受了征服者的宗主地位。不过总的来说,他也给南边的邻居造成了不小的麻烦,且基本保持了苏格兰的完整利益。因此马尔科姆三世在苏格兰盖尔语中也被称为坎摩尔,意为“伟大的领袖”。另一方面,在他统治期间苏格兰受到英格兰诺曼化的影响,文化上也开始由原本的凯尔特习惯法逐渐转向欧陆习惯法。这一点从马尔科姆三世儿女的名字上也有所体现,他头婚与英吉比奥格生的儿子,起名字仍采用的阿尔巴传统常用的男性名字;而二婚与玛格丽特生的儿子,则是盎撒文化中多见的名字,且越来越教会化,这些都是文化传播的表现。不过苏格兰于此时期在文化、习惯与制度上的改变,并不是被征服后的被动改变,更多的其实还是主动选择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