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限制部分无人机产品出口,西方休想再把中国产品民改军
近日,中国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国防科工局和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联合发布公告,对部分无人机实施临时出口管制。这个消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外电表示,这意味着中国在进一步强调在俄乌战争里的中立态度。但是详细分析,会发现问题没那么简单。
我们仔细研究了这份出口管制公告当中提到的一些具体型号和性能,比如说,最大持续功率超过16千瓦的动力系统,高分辨率红外成像设备、合成孔径雷达和目标指示激光器、超过50公里的无人机通信系统,干扰范围超过5公里的反无人机系统,等等。
熟悉航空技术的人看到这些参数就可以发现问题,即使中国出口的这些部件和整机都是为了民用或商用市场服务的,比如说喷洒农药、森林防火、寻找失踪人员、机场安全,但是如果落到了懂得专业技术的人手里,很容易搭建出一架能够执行军事任务的无人机。
比如说16千瓦动力系统这个指标。这实际上是为了大型无人机而开发的。某中国头部企业开发的农业无人机,四台电动机加起来才能到16千瓦的功率,但是已经能携带几十公斤重的农药喷射器,在两公里远的距离上执行任务。如果为一架无人机配备两台16千瓦发动机,就能制造出物流无人机,运送不少货物。在应急救生的领域,可以用它把饮用水、食物、血浆、急救药品之类的物资送到受灾人员的手中。这次北京暴雨过后,就出动了无人直升机来空投应急物资。
但是如果有人用它来投掷迫击炮弹或者是手榴弹,也完全可以做到。82毫米迫击炮弹的重量只有4.2公斤,但是杀伤半径可以达到20多米。如果准确命中,不要说步兵,就是轻型装甲车可以当场击毁。用16千瓦发动机制造的无人机,可以携带好几枚迫击炮弹,是不折不扣的微型轰炸机。
至于目标指示激光器,在应急救生领域,可以用来指示受伤、失去行动能力的遇险者,帮助救援队发现和接近。但是用在军事上,完全可以当做激光制导弹药的目标指示器,所以中国政府对上述无人机和技术进行管制,是对世界和平与安全负责任的一种行为。
乌克兰战场上双方都在大量使用各种无人机,但俄罗斯方面使用的无人机是清晰可追溯的。包括俄罗斯自己生产的柳叶刀无人机和其他小型侦察无人机,少量使用了中国制造的零部件,但更多地使用了西方的分系统。这一点通过残骸分析得到了证明。但是乌克兰使用的无人机是从哪里来的?就有些说不清道不明了。根据美国政客杂志的调查,乌克兰战争爆发后,中国对俄罗斯的无人机出口有大量的增加,但是对于乌克兰的无人机出口却大幅度下降。
这与乌克兰军队无人机大量使用,显然是不匹配的。前段时间曾经有报道指出,乌克兰方面,每个月可能要损失1万架无人机,但是这些无人机的平均造价只有1万美元,所以乌克兰是买得起,用得起也损失得起。以西方无人机的价格,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把平均单价降低到1万美元。而中国的头部无人机制造商已经明确表示,战争爆发后不久,他们就不再向俄罗斯和乌克兰发货了。
那么乌克兰手里那么多的高性能无人机是从哪里来的呢?是西方国家通过向中国采购无人机整机和零部件进行改装之后,提供给了乌克兰军队。国内研究者通过数据分析,已经发现了这一点。
根据2022年出口数据,我国共出口价值3279亿人民币的无人机,但对俄出口只有57.8亿,占相关产品出口总额的1.7%。对乌克兰出口相关产品2.2亿。
但是对美国出口总额高达813亿人民币,占了总量的25%。另外,对加拿大出口41亿,对澳大利亚出口65亿,对英国出口120亿,对新西兰出口0.43亿,对日出口184亿,对韩出口81亿。对欧洲大陆上的荷兰,出口总额居然达到204亿,连德国也买了122亿。荷兰是个只有1784万人的小国,难道每人在无人机上要花1100多元的采购费吗?这些无人机和分系统去了哪里,已经昭然若揭了。
西方在系统集成能力、采购实力和分系统配套能力方面,远远超过俄罗斯。他们大量购买中国的无人机和零部件,搭建成武器型号提供给乌克兰,等于强化了乌克兰在无人机方面的优势
至于反无人机系统,已经不需要我们去间接推测了。有乌克兰军人在社交媒体上公开了自己大量装备和使用干扰机的图像,从干扰机本身到天线上,标注的都是中文。
实施管制之后,有关企业还是能够向外国出口无人机的。但是名单中的无人机整机、分系统和相关设备,购买方必须要说清楚自己的身份以及最终用户。任何人想要偷偷购买中国无人机,把它提供给乌克兰军队去打仗,然后再把黑锅甩给中国厂商,就再也做不到了。
所以学者认为,美国政府经常叫嚣“大陆入侵台湾”,是非常没有意义的事情。大陆仅仅是采取能源禁运手段,就会导致台湾经济迅速崩溃。到那时候,美国难道打算不远万里,为台湾当局提供一船又一船的煤炭和天然气吗?且不说解放军会不会封锁进入台湾的航线、船长们敢不敢冲击解放军的封锁线,美国现在已经没有足够强大的商船队来执行这种任务了。就算运到了台湾,高昂的运输成本又打算让谁来承担呢?所以,美国的反华分子们把台湾问题想得太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