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为什么都不愿意太恋爱

最近小编在微博上看到了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年轻人为什么都不愿意谈恋爱”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得搞清楚为什么要谈恋爱?
为了结婚生子?
为了满足肉体或者精神上的需求?
因为老爸老妈让你去谈?
……
如果都不是那你谈恋爱干嘛?是手机不好玩还是电视剧不好看?


那么什么是“爱情”?
维基百科给出的解释是:爱情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与情感上的东西,它产生于情感但又超越情感,普片被认为是人际关系中对某个人产生的一种特殊而且极其重要的情感。(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84%9B%E6%83%85)

总而言之“爱情”是一种相当复杂的东西,但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的影视作品、言情小说总会把“爱情”这种东西量化成为某种指标,而这些错误的指标恰恰成为了大部分人的恋爱标尺。


遗憾的是他们并没有意识到真正的“爱情”与这些被资本包装过的“爱情”其实并不是同一回事,因此当他们恋爱时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为什么我的男朋友是个穷屌丝?”
“你TM有公主病!!!”
“渣男,去S吧!”
“说好甜甜的爱情呢?”
“我女朋友很邋遢,脾气又暴躁”
“你既然爱我就应该听我的”
“为什么不给我买XXX,别人的女朋友都有”
“喝什么热水,喝NM的热水”
“什么萝卜色,你昨天不是已经买新口红吗?”
“你除了会打游戏你还会啥?”
……

其实真正的爱情就是这样平平无奇充满着各种缺陷,然而中二的我们还依旧相信自己能够拥有童话般的爱情,可是你有想过吗?这13亿人里比你优秀、比你好看、比你有钱、有才华的人多不胜数,凭什么你就能够拥有像偶像剧一般的爱情?

于是不愿意接受现实的人们就想出了“不将就”这个托辞,他们要么在等,要么就是不停地更换对象,只为了寻找那个所谓的Mr.Right,可事实是这样完美的人出现的概率比买彩票还要低。

正因为这种现实与理想的落差让不少年轻人对谈恋爱这件事情失去了信心。

恋爱成本过高是造成年轻人不愿意谈恋爱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
谈恋爱其实是一种社交活动,不外乎吃饭、逛街、旅行、看电影、买东西还有啪啪啪。
但这些看似普通的活动却非常消耗我们的时间、金钱和精力。

下面来算一笔账(以三线城市为例,除去旅行和开房)。
假定一对情侣周末约会,每个月进行这样的约会四次
吃饭200
看电影70
饮料25
买东西(衣服、百货之类)300±150
如果只是算这些,那么一个月的约会费用就要2380±150元,平均下来每人1190±75元(前提是你的另一半愿意跟你平分)。
这笔费用看起来并不起眼,但对于绝大部分月收入低于一万的年轻人来说其实是一个不小的负担,而在生活成本较相对高的一、二线城市这笔花销还可能还需要翻倍。

除去金钱,时间跟精力是你在经营一段恋爱关系中不得不付出的另外两个东西。
以最理想的情况考虑:
每天工作时间为8小时;
睡眠时间为6小时;
那么剩下的10小时就是你个人可支配的时间,可实际上你还需要扣除上班通勤的时间、吃饭的时间、上厕所的时间、出门买菜的时间、做家务的时间……除去这些杂七杂八的时间后可能你只有5-7个小时可用,所以每一天留给自己的时间真的少得可怜。

精力这块就更不用说了,对于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的打工人来说,他们更愿意把时间花睡觉这件事上。所以万恶的资本家其实在这个问题上有着功不可没的作用,他们既压榨了年轻人的工资,还剥夺了年轻人谈恋爱的时间。


回归最初的问题:“年轻人为什么都不愿意谈恋爱”?相信看到这里你的心里已经有了答案。“谈恋爱”对于当代年轻人而言是个奢侈品,而且即使你有钱有时间有精力,你也不一定能找得到对象。大家都已经不是那个青春懵懂的少年,我们不能选择没有面包的爱情,或者去相信“有情饮水饱”这种鬼道理,因为我们还要生活,跟父母辈相比我们所经受的压力更大。

文章中所提到的只是个别人群的情况,实际上这个社会问题远比我们想象中更复杂,其中有个人因素、家庭因素、还有社会因素。但我相信大部分人还是会期待爱情,他们渴望爱人,也渴望被爱,都希望爱情来得更加的纯粹,不会有太多的物质、不会被别人左右。

如果此时你问我为什么不谈恋爱,我会跟你说:“随遇而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