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三伏》争议速评

2023-07-29 01:10 作者:myzne  | 我要投稿

《三伏》争议速评专栏版(之后会发带画面的视频):  今天给大家带来一期《三伏》的“观影体验”,之所以说是观影,是因为我本人不善解迷,所以我也是直接在散人老师那云完的,当然我steam上《烟火》和《三伏》都买了的,不是什么白嫖党。  《三伏》在我看来问题在叙事而非故事本身。今天我们不谈345章越来越小的格局,以及圆不回来只能说是缘分的幻境光盘,我们只聊争议最大的邱芜到底死的强不强行?  首先从逻辑上,很遗憾的是邱芜之死并不强行。邱芜莽撞的性格使她的死成为了一种必然,她肯定是要死的,甚至一开始大家都猜她是第二位三眼神童,或者已死的第一位。  但从体验上来说,邱芜的死又快又急且亳无意义。角色死亡在剧本上的意义是很高的(指的是主要角色或者有头有脸的人物),如果不能达到足够高的价值,那这个死亡很明显是不合格的。  那有没有在不榨干价值的情况下,刀死角色的案例呢?有啊,就比如说电锯人,但电锯人是怎么做的?电锯人对这些迅速被刀死的角色有两种措施,一种是移情,一种是补完。  移情通常是对主角团成员使用,比如电锯人中姬野死后,立马就来了一波“轻松的复仇”,不仅将情绪宣泄出去,还把读者对于姬野的情感移到了秋身。  补完通常是对反派阵营或者配角使用,比如不死三兄弟,老大和老二死的异常草率,但通过对老三的描写,侧面补完了死亡三兄弟,之后,作家只需要描写老三,就等于同时描写了三兄弟。  两者其实可以同时使用,但要有主次,到底是移情为主,还是补完为主?就是根据角色的阵营与属性来判断。  那么两种方式介绍完了,其实《三伏》中,月光蟑螂老师两种方式都是用了的,但是移情用的很差,而补完其实很不适合邱芜。那到底是什么导致了移情的失败呢?  其实这就涉及到情感曲线了,沈局宣告邱芜的确切死亡,应该在杀死杨伯鸿之前,这样才能完成角色情感上的移情。  可能有人会说《烟火》中不也是到最后才半实锤陈老师死亡吗?这是因为《烟火》剧情一开始,就在用无数的细节透露陈老师的死亡,而三伏在邱芜被推下桥之前,甚至在沈局宣告之前,都没有让玩家确切的感受到这个角色的死(Flag不算)。  只有角色死亡之后移情才可以发生。烟火在第六章星空中,通过真挚的情感与前期陈老师死的铺垫,把观众们对陈老师的感情移到了每一个“丢绳子的人”身上。这便是最高级的移情,把一个虚拟角色的情感移至现实世界。  最后还记得我们前面说的移情与补完是可以同时用,但要分主次吗?月光蟑螂老师在《三伏》中明显更偏爱补完而非移情,而且前期补完用的非常好(这些技巧并非只有死掉的角色才可使用,只是对那些没有发挥完价值就死的角色,必须要补完或是移情)。  第二章的胶片游戏是整个游戏在交互与叙事的巅峰,完完全全超越了月光蟑螂老师以前所有的作品。但似乎是因为补完用的太好了,所以月光蟑螂老师在邱芜的死亡上也想以补完为主,移情为辅。  邱芜的死亡,完全是为了后面揭开这老沈骗局时的补完。让玩家们震撼于啊邱芜原来这么惨,并将玩家对邱芜的情感寄托到徐清源二人组的后续身上,将她的那种警察的正直与勇敢传递下去。  但就像我说的是用补完还是用移情是根据角色的属性与阵营,邱芜一个这么主角团成员,肯定是以移情为主才最能让玩家感同身受啊。  在玩家还能操控邱芜的时候,不把这段沈局的回忆的一部分拆过来,反而在她死的透透之后才来补完,就显得机械化式的煽情。就好像这个角色的价值我没榨干,我们来上点价值升华一下吧。  其实只要用好了移情,这次的故事从逻辑上本身没有大的问题。但月光蟑螂老师使用补完的补救手法,反而加深了玩家们对月光蟑螂老师刀掉邱芜的愤怒,纷纷发出质疑,是不是太强行了?太刻意了?  总结一下,月光蟑螂老师刀掉邱芜确实是一个刻意的行为,为之后从沈局的话语中侧面补完角色震撼玩家,但并没有任何逻辑上的问题,只可惜情感表达不到位(没能移情成功),导致有不少玩家不满。  最后,本次分析就到这里了。如果你要问我,居然我都能指出月光蟑螂老师的错误,那何不演示一下正确答案?那我只能说,我是一个理论家,我只是用我的理论分析,为什么会有人觉得《三伏》不合理。

《三伏》争议速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