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公务员常识判断:有关水土流失的知识

2020-03-09 15:01 作者:公考客栈店小二  | 我要投稿

  水土流失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雨水不能就地消纳、顺势下流、冲刷土壤,造成水分和土壤同时流失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地面坡度大、土地利用不当、地面植被遭破坏、耕作技术不合理、土质松散、滥伐森林、过度放牧等。

  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土壤耕作层被侵蚀、破坏,使土地肥力日趋衰竭;淤塞河流、渠道、水库,降低水利工程效益,甚至导致水旱灾害发生,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水土流失对山区农业生产及下游河道带来严重威胁。

  水土流失的类型:
  根据产生水土流失的“动力”,分布最广泛的水土流失可分为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和风力侵蚀三种类型。
  1、水力侵蚀分布最广泛,在山区、丘陵区和一切有坡度的地面,暴雨时都会产生水力侵蚀。它的特点是以地面的水为动力冲走土壤。例如:黄土高原。
  2、重力侵蚀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区的沟壑和陡坡上,在陡坡和沟的两岸沟壁,其中一部分下部被水流淘空,由于土壤及其成土母质自身的重力作用,不能继续保留在原来的位置,分散地或成片地塌落。
  3、风力侵蚀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华北和东北的沙漠、沙地和丘陵盖沙地区,其次是东南沿海沙地,再次是河南、安徽、江苏几省的“黄泛区”(历史上由于黄河决口改道带出泥沙形成)。它的特点是由于风力扬起沙粒,离开原来的位置,随风飘浮到另外的地方降落。例如:河西走廊和黄土高原。

  另外还可以分为冻融侵蚀、冰川侵蚀、混合侵蚀、风力侵蚀、植物侵蚀和化学侵蚀。

  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
  1、自然因素。
  主要有气候、降雨、地面物质组成和植被四个方面。
  ①地形:沟谷发育,陡坡;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的流速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
  ②降雨。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超渗)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
  ③地面物质组成。
  ④植被。达到一定郁闭度的林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郁闭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越强。
  2、人为因素。
  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以致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①植被的破坏。
  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③开矿。
  我国水土流失重灾区: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的治理 :
  
      1.化学处理
  应用阴离子聚丙烯酰胺(PAM)防治水土流失,已成为国际普遍采用的化学处理措施。
  2.综合治理
  原则: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治理与开发相结合。
  具体:
  1、压缩农业用地,重点抓好川地、塬地、坝地、缓坡梯田的建设,充分挖掘水资源,采用现代农业技术措施,提高土地生产率,逐步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基本前提)。
  2、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3、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超载过牧的地方应适当压缩牲畜数量,提高牲畜质量,实行轮封轮牧;
  4、复垦回填。
  实践:小流域综合治理
  重点:保持水土,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业生产体系。
  方针:保塬,护坡,固沟
  模式:工程措施(打坝建库,平整土地,修建基本农田,抽引水灌溉)。
  5.生物措施
  农业技术措施(深耕改土,科学施肥,选育良种,地膜覆盖,轮作复种)。


公务员常识判断:有关水土流失的知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