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季氏将伐颛臾

2022-12-01 10:35 作者:小熊摊手i  | 我要投稿

[题解]

本文选自《论语●季氏》。《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的一- 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了孔

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以记言为主。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

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

“季氏将伐颛臾”这一事件发生在春秋末期的鲁国。当时鲁哀公在位,而实际上是卿大

夫季孙氏、孟孙氏和叔孙氏专权。其中季氏封于费,颛臾是紧挨着季氏私邑费地的一个小小.

附属国。季氏为了扩充实力,欲吞并颛臾。孔子的弟子冉有、季路为季氏家臣,在季氏发兵

前,冉有、季路将此事向老师做了通报。孔子严厉谴责了季氏的侵略行为和弟子的失职。

[思想内容]

孔子针对“季氏将伐颛臾”- -事,申述了反对季氏武力吞并颛臾的理由,批评了作为季

氏家臣冉有、季路的失职,反映出孔子反对贪欲,反对战争,认为人臣应恪尽职守,提倡治国

以礼,为政以德等一系列政治主张。

[艺术特点]

1.论点鲜明。本文是以对话形式展开的驳论文。孔子以治国以礼驳“季氏将伐颛臾”;

以家臣应尽职责驳“吾二臣者皆不欲也”;以为政以德驳“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

世必为子孙忧”,并正而提出治国以礼、为政以德,“陈力就列,不能者止”的政治主张。

2.论据充分。论据一般分为事实论据、理论论据两大类。本文在论辩中采用了事实论

据中的历史材料、现实事例和理论论据中的名人名言等论据,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3.论证谨严。驳论中暗含着演绎论证法,如“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其中暗含

的大前提就是:伐先王封建属国非礼;小前提:颛臾是先王封建属国;结论:伐颛臾非礼。

“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陈力就列,不能者止”等也暗含演绎论证法。“危而不.

持,颠而不扶”“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从修辞上说是比喻,从逻辑论证法上说是类比

论证法。

本文以驳论为主,破中有立。文中阐述的文教德化的治国主张,就是立论,是通过立论

驳斥季氏的非礼行为。

4.语言形象犀利。本文采用了比喻、排比、反语、呼告等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

论辩力和感染力。本文多用反诘句,如:“求!无乃尔是过与?”意思是:冉有,难道不该责备

你们吗? (或:大概要责备你们了吧?)作用:强调对方是应该受指责的。如“何以伐为?”意

思是:为什么要攻伐呢?作用:强调的是不该攻伐。又如“焉用彼相矣?”意思是:那还用搀扶

(盲人)的人做什么呢?作用:强调对方身在其位,不尽其职,要之无用。

“既来之,则安之”“分崩离析”,以及由本文引申出来的“祸起萧墙”“开柙出虎”“季孙

之忧”等,流传至今,已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格言。


季氏将伐颛臾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