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招人难,传统制造企业如何缓解用工压力?
今年开年后,多地出现“招工难”“用工荒”现象,用人缺口多集中于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
广州市中大布匹市场附近出现“抢人”长龙,制衣厂老板举着招工牌子排起长队,等着被工人“挑选”。部分制衣厂老板表示,制衣工的日薪已经超过500元/天,最紧缺的岗位月薪涨到了6000元至1万元。
山东某集团是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部分产品打破国外垄断,产销位居世界前列,但由于工人难招,新项目进展缓慢,企业发展受到限制。
为了能够招到工人,济南一家电机公司把年龄限制从前几年的“30岁以下”放宽到“45岁以下”,负责人透露,大部分岗位对体能和精力要求较高,选择“大龄工人”也是无奈之举,许多应聘者实际上是难以胜任岗位需求的,企业辛苦培养起来的人才也面临不断流失的困境。
一方面,是传统制造企业的一线熟练工与高端人才两头缺,另一方面,外卖、快递等服务行业吸引了诸多90后、00后年轻人。根据阿里巴巴发布的《2020饿了么蓝骑士调研报告》,2020年平台骑手超过300万人,其中“90后”占比近一半。而《2020年00后蓝骑士报告》显示,近一年来,新注册“00后”蓝骑士数量同比增长近2倍。
工厂招工难,根源在哪里?为什么年轻人不愿意进厂了?
首先,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2018年,我国劳动力人口出现了自1961年以来的首次下降,与此同时,劳动力人口占比也呈现出下降趋势。而在最缺人的岗位中,大多数属于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劳动力人口下降对应用工需求不断上升,必然导致供需失衡,制造企业招人从主动筛选人变为被动被人选,再拿原来的工资和福利做筹码,肯定是不行的。
另外,随着全国各地区经济的平稳发展,一些本来只输出劳动力的小地方也有了工厂、商场等,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很多人不再愿意背井离乡去经济发达区域的工厂打工,而选择留在本地就业,这也进一步加剧了用工荒。
对于80后~00后年轻群体而言,这部分人的平均学历水平较之十几年前有很大提升,自我意识觉醒,就业观念和以前大不一样,除了待遇高低,他们还会考虑职业是否体面、工作环境如何、福利怎么样、职业上升空间、能否实现价值等等多重因素。而制造业工作时间固定、管理制度严格、工作环境相对较差,所以越来越吸引到年轻人。另外,年轻人在就业方面有了更多的选择,像电商、外卖、快递、网约车等服务行业越来越兴盛,工作时间相对自由,即使没学历,只要踏实肯干也能拿到不错的收入。
关键问题来了,传统制造企业如何打破“招人难”“留人难”的局面呢?
一、提升福利待遇,完善薪酬体系
想招到人,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提高薪资标准。企业可以根据不同工种,制定不同的薪资体系,让员工努力就有收获,看得到未来。另外,给员工充足的保障,五险一金、生日礼品、过节福利等,让员工感受到被尊重。中大型企业,还可以利用股权、期权、分红等,留住优质人才。
二、加强内部培训,提升职工素养
企业缺少熟练工和高端人才,不要单纯依赖于外部途径,完善好内部培训机制,培训和培养人才,提升每一个员工的职业技能,实现员工能适应多个岗位之间的调动,也是一个出路。如果一味让员工在流水线上去重复劳作,磨灭员工创造力的同时,也会让企业落入无人可用的困境。
三、开放晋升通道,让能者居上
员工跳槽频繁,除了待遇和福利不合心意,也和企业晋升渠道不透明、有能力的人得不到重用有关系。尤其是一些家族式企业,任人唯亲,担心外人蚕食内部权力,重要岗位不敢用外人,这是很大的失误。员工在同一岗位付出了心血,迟迟看不到回报是最致命的,久而久之会对公司失去信心,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从而离职。
四、提升自动化水平
按照目前发展趋势,人口红利终会有用尽的那一天,落后的制造企业会逐步被淘汰掉,依赖廉价劳动力推动机器运转的老路已经走不通,利润空间会越来越小,企业要提早准备,探索自动化、产业升级的道路,增强工厂的自动化水平,打造无人车间,提升生产效率,脱离对人工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