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国五大名将:一生皆战功卓著,第一实乃千古名将
第一名:淮西二十四将之首——徐达
徐达一生骁勇有谋,战功及筑边皆功劳显赫,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
1363年,鄱阳湖之战中大败陈友谅。次年,被任命为左相国。
1365年,麾师攻取淮东,并于两年后攻克平江,灭张士诚。旋即出任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常遇春一同挥师北伐,推翻元朝的统治。
1368年,攻入大都,灭亡元朝。此后连年出兵,打击元朝残余势力,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国公。他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第二名:常十万——常遇春
归附朱元璋后,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
常遇春对朱元璋一直忠心耿耿,敢于直言,效命疆场,尽瘁而终。朱元璋对常遇春很爱重。
起初,常遇春仅仅是有勇无谋的将领,朱元璋因此常常告诫常遇春”克敌在勇,全胜在谋。昔,关羽号万人敌,为吕蒙所破者,为无谋也。尔宜深戒之。“ 后来,常遇春不断成长,终于成为了智勇双全的将领,为明朝立下了卓越的功勋。朱元璋认为常遇春的功勋“虽古名将,未有过之”。
第三名:李文忠
朱元璋外甥,十九岁时,李文忠以舍人的身份率领亲军,随军支援池州,击败天完军,骁勇善战为诸将之首。朱元璋对李文忠十分宠信,常派他监军随将领出征。
明朝建立后,李文忠多次领兵出塞征讨元军残余势力,战功显赫,获封曹国公。
1379年,明太祖又诏命李文忠主持大都督府(最高军事机构),兼主管国子监(全国最高学府)。
第四名:汤和
为人谨慎,沉敏多智,在随朱元璋渡长江、占集庆、取镇江的诸战中屡破元军,累功升统军元帅。
1357年,镇守常州,多次击败张士诚部。1367年,为征南将军,在浙东击败方国珍部。尔后率部由海道入福州,俘获占据延平的陈友定。又随徐达率军征今山西、甘肃、宁夏等地。
1378年,封信国公。1388年,在浙江沿海先后设卫所城59处,使倭寇不得轻入。
第五名:傅友德
朱元璋:“论将之功,傅友德第一。元末时期,参加红巾军(刘福通)起义。之后他率部归顺朱元璋,屡立战功,从偏裨升为大将,多次带兵大胜元军,平定甘肃、四川、贵州、云南, 册封颍国公,加位太子太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