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史人物评鉴-温峤 字太真

温峤 字太真

温峤(288-329),字泰真,一作太真,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人。温峤是温憺之子,伯父温羡为西晋末司徒,父叔六人以“六龙”并称于世。温峤的姨丈是刘琨。
温峤十七岁出仕,担任司隶校尉属下的都官从事,监察百官。他举奏庾敳搜刮民财,由此知名,庾敳反而更加器重他,称赞他是栋梁之材。
西晋末年,刘琨出镇并州,令温峤担任自己的参军。建武元年(317年),刘琨拥戴在江南的司马睿称帝,派遣温峤奉表劝进。六月,温峤等携表到达建康,慷慨陈辞,深得司马睿器重。王导、周顗、谢鲲、庾亮、桓彝等名士都欣赏温峤的才学与能力,争相与之交往。温峤侍从司马绍左右,和侍讲东宫的庾亮同为司马绍的布衣之交。他多次谏言太子远离奢侈、节制娱乐,都被采纳,深得司马绍信任。
永昌元年(322年)正月,王敦以诛杀刘隗、刁协的名义起兵。攻下建康后,他打算废掉太子司马绍,但由于温峤的阻止,终于未能得逞。十一月,司马睿在忧愤中去世。太子司马绍即位,亲自任命温峤为中书令。王敦不满,请朝廷派遣他做自己的左司马。温峤假装勤勉恭敬,为王敦出谋划策,又与其心腹钱凤交好,渐渐取得王敦的信任。太宁二年(324年)六月,守备京师的要职丹阳尹出缺,经过周旋,王敦决定命温峤赴任。返回建康后,温峤将王敦的谋划尽数禀告给司马绍,与庾亮等计划讨伐王敦,王敦听说后大怒,写信给王导宣称要亲自拔掉温峤的舌头。不久后,王含被台军击败,王敦在失望中病亡。战后,温峤封建宁县开国公,赏绢五千四百匹,进号前将军。
太宁三年(325年)闰月,司马绍病逝。温峤与太宰西阳王司马羕、司徒王导、尚书令卞壸、车骑将军郗鉴、护军将军庾亮、领军将军陆晔共七人受诏辅国。之后庾亮压制宗室,猜忌苏峻、陶侃等外藩。咸和元年(326年)八月,庾亮以温峤出镇江州刺史,驻节武昌,用以防范陶侃。次年,苏峻起兵攻向建康,温峤打算入援,庾亮写信给温峤道:“我担忧西边(的陶侃)胜过历阳(的苏峻),请您不要越过雷池一步。”然而,苏峻军很快地攻陷建康,庾亮出逃投奔温峤。不久后,温峤推荐陶侃为盟主,共同讨伐苏峻。
咸和三年(328年),苏峻、祖约败亡,朝廷论功行赏,拜温峤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散骑常侍,封始安郡公,邑三千户。咸和四年(329年)四月乙未,温峤去世,安葬在豫章。司马衍下诏赠侍中、大将军,赐钱百万,布千匹,谥曰忠武。
统帅 C+
(温峤初在中原,将兵讨石勒,屡有战功。后持节江左,败王含,拒苏峻,唱率群后,五州响应。虽未达王猛之伦,亦为谢玄之流亚也。)
武力 D
(记载未详。)
军谋 B-
(西晋末,并土荒残,寇盗群起,石勒、刘聪跨带疆埸,峤为之谋主,琨所凭恃焉。会苏峻之乱,时陶侃虽为盟主,而处分规略一出于峤也。)
智略 A+
(温峤性聪敏,有识量,博学能属文。明帝即位,机密大谋皆所参综。)
内政 A-
(温峤时在东宫,数陈规讽,又献《侍臣箴》,甚有弘益。后拜侍中,诏命文翰亦悉豫焉。又尝奏军国要务七条,多采纳之。)
魅力 S-
(温峤风仪秀整,美于谈论,少以孝悌称于邦族,见者皆爱悦之。及渡江,举朝属目,王导、周顗、谢鲲、庾亮、桓彝等并与亲善。苏峻之乱,温峤移告四方,构盟陶、庾,戎卒六万,钲鼓之声震于百里。祖约谓曰:“吾本知温峤能得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