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母爱的羁绊

2023-08-21 20:57 作者:我要吃那朵棉花糖  | 我要投稿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I4m-fh9OtyhaEIgkB5_Z6g?pwd=qxdg 

提取码:qxdg

爱来自父母,令人悲哀的是,伤害也往往来自父母,而这爱与伤害,总会被孩子继承下来。

作者找到一个独特的角度来考察母女关系中复杂的心理状态,读来平实、温暖却又发人深省,书中例举了大量女儿们的心声,令人心生同情。在帮助她们重塑健康人生的同时,还会起到激励作用。


作者简介

卡瑞尔·麦克布莱德

美国注册婚姻和家庭治疗学家,已有28年的心理咨询实践经验,是治疗家庭问题方面的专家。近十几年里,麦克布莱德博士主要从事有关自恋家长对孩子影响的研究,已经成功解决了许多此类案例。麦克布莱德博士还在创伤、性虐待、家庭暴力、离婚、重组家庭、婚姻和家庭治疗方面拥有广泛经验,专长EMDR创伤治疗以及涉及焦虑、忧郁与人生转折的个体适应治疗。


目录

赞誉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译者序

致谢

作者声明

引言 / 1

和母亲的关系对我们的一生都有相当大的心理影响。奇怪的是,我从来不愿意相信这一点。

第1章 情绪的重负 / 8

多年来,不论我去哪儿,在我脑海中总有一群苛刻的批评者,几乎让我无法忍受。

第2章 空白的记忆:妈妈和我 / 24

如果你在一个由母性自恋支配的家庭中长大,成年后,你每天都竭力去做一个“好女孩”,并尽量去做别人要求你应该做的事。

第3章 母性自恋面面观 / 43

只有当母亲自己拥有自信、自爱和自我认识时,才有可能帮女儿培养这些品质。

第4章 爸爸在哪里:自恋温床的其余部分 / 65

父亲当时正围着母亲转,像一颗行星围着太阳转一样。在家庭戏剧中,自恋的人是明星,其伴侣则是配角。

第5章 形象就是一切:小脸笑一笑 / 80

记不清有多少次,当我皱起眉头,或者要放声大哭的时候,母亲就这样对我说。

第6章 我这么努力!高成就动机型女儿 / 92

很早的时候,大约10岁,我就下定决心:努力是唯一能让我感觉良好、唯一能弥补那些“做得还不够好”观念的方法。

第7章 这有什么用:自我破坏型女儿 / 105

那些没有成为优秀小孩并以此证明妈妈错了的人,选择了截然相反的道路,把愤怒发泄在自己身上,不明智地破坏了自己的努力。

第8章 不切实际的想法:妈妈没能给我的爱,要在其他地方得到 / 115

自恋母亲的女儿经常会用不合适的恋爱关系来填补她们的情感空白。不幸的是,她们想找到合适的伙伴来认可她们,却总是在错误的地点搜寻。

第9章 救命!我变成我妈妈了:当女儿做了妈妈 / 129

对大多数女人而言,养育一个孩子的经验伴随着令人陶醉的兴奋感和对未来的想象。但对自恋母亲的女儿来说,也有可能被持续不断的恐惧和焦虑所笼罩。

第10章 第一步:感受比外表更重要 / 142

其实,知道自己永远无法完全消除这些疤痕反倒让人宽慰。承认我们身上曾经发生过的事很重要,因为它们至今还在影响我们。

第11章 亲近与独立:从母亲身边独立出来 / 162

对自恋母亲的女儿来说,治疗的最终目的,是成为一个真诚的、完整的人。

第12章 做一个本真的女人:命中注定的女儿 / 173

在自己身上找到幸福并不容易,但在别的地方找到幸福则是根本不可能的。

第13章 轮到我了:在治疗中与母亲相处 / 192

寻找和自恋母亲相处的健康之道,可能会让人很有挫败感,但这是一次意义重大的斗争。

第14章 填补空虚之镜:结束自恋母亲的影响 / 216

心理创伤深埋于我们的脑海中,意识会否认它的存在,但我们常常会在下一代人身上遇到它。

参考文献 / 235

推荐阅读书籍与观赏影片 / 240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 推荐序一 ◆

这一段时间,我一边阅读《母爱的羁绊》的中文译稿,一边每天继续从事我的心理咨询。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时而会遇到跟这本书中情形相同的案例。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对书中的描述发出共鸣:是这样的!

这本书表达了我的咨询经验里常有的,却没有确切而系统地表达出来的东西。


母爱的羁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