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周年附窗子生庆与我的一点思考
今天是《梦日记》(ゆめにっき)发行的第19年。
附窗子,生日快乐!
想想迄今为止,梦日记应该是对我影响最深的游戏了。 不过必须要说的是,梦日记不是一款普遍意义上的好游戏。00年代rpgmaker代表的像素美术风格,令人迷失不安的地图音乐设计可以轻而易举地劝退相当一部分人。 我是在21年接触到这款游戏的。当时虽然高考结束,但我并没有感到轻松。可能是因为疫情,可能是因为作为“我”的终极目标已经结束了,在等待查分前的日子,我沉默着等待那个结局。在这段期间,我接触到了恐怖美术馆,随后补完了所谓的“日恐三幻神”(梦日记,恐怖美术馆,魔女之家和狂父)。 怎么说呢。我当时决定玩梦日记的时候,可能还带着一股莫名的优越感想向大家展示(当然,就我这种自闭人周边的人怎么可能会有知道梦日记的)。不过很快,这种优越感就被整个游戏的氛围撞碎。我当时本以为自己不会再有很大的情感波动了,但在梦日记里,我却体会到了强烈的恐慌与不知所措。现在看来,这可能是和我害怕凝视天空是一样的:我恐惧自己迷失,失去意义,所以下意识地回避宽广的地方,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以此偏执地希望不会有改变,不会被遗弃。或许和我的童年有相当的关系吧,按精神分析的角度来说。不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可能和附窗子也挺像的,只是还没到她那种程度了。 可能是高考无事闲的,反正最后是继续玩下去了,直到我彻底找不到目标了。之后我去翻了下梦日记中文论坛,才知道这个游戏居然是有结局的,然后就以收集24个效果为目标查攻略继续玩了下去,直到看到结局的动画。 说实话,看到结局动画的时候,我并没有感到意外,仿佛这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事。但之后再回想起来,只能感到震惊。我震惊于附窗子的勇气,也震惊于自己的冷漠与多变。就仿佛,我好像自始至终都没有把附窗子当做一个人来看待。 不过想想那个时候我自己都快到那一步了,好像也没有那么令人惊讶。不过不得不承认的是,当我以24个效果为目标时,我就把自己从附窗子身上脱离了,仅仅只是把他当成速通的工具。她的经历,她的感受,在那一小会时间我已经完全不在意了。 在这之后,我的第一反应是否认。我不相信附窗子是这样的结局。我查找相关的网站,在游戏里尝试各种方法,希望能触发其他的结局(听说还有个人也是我这种反应,甚至还解包了游戏)。当然,结局自然是无功而返。我不得不接受了这一现实。 往后的时间,我希望自己能理解附窗子。我先是去寻找各个解读视频,之后看完了《梦的解析》,开始接触心理学与精神分析理论。最后我得出的结论是:我不可能,也不需要理解她到底经历过什么;只要能体会她的感受,就是最大的理解了。 附窗子因为现实的种种恐惧着一切,将社会对她的恶意与自己对社会的恶意投射到了自己身上,通过梦这一形式来表现,来释放。 我承认自己对附窗子过度移情了,但我并不后悔。在那个时候,那个我以为“自己的人生将在18岁那年结束”的时候,我认识了附窗子,附窗子也接受了我,让我在她并不美好的梦境里逃离着现实的虚无与迷茫。当我不再对前途迷茫的时候,我大概也会对附窗子释然吧。不过,那又会是什么时候呢?我不知道。但今天,我要说: “晚安,附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