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毅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之阴阳学说 五 笔记整理
阴阳二气,但你注意啊,这个阴阳二气并不是说两种东西。实际上你看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可以不断的分下去,应该说不同性质的东西,只要相遇,相互发生关联,就能产生新的事物。可能这样理解比较适合现代人的思维,至于书本有一句话我觉得可以商量的。他说是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对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然后处在和谐状态,就产生万物。
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处在和谐状态中,会产生万物。
最早的意思应该是这样,老子说的“冲气以为和“。但我觉得,这个阴阳交感它只是产生万物的条件,所以产生万物之中这万物有好也有不好。比如说正常的春夏秋冬,风寒暑湿燥火,正常的气候我们可以说好,但是大风大雨,雷电,这种不见得是好现象,所以其实后来阴阳交感是有发展的,和谐不和谐,只要交感了都能产生事物,只是和谐的时候产生好的事物,坏的事物可能是不那么和谐的交感。所以这个应该是有引申的。
好,再往下是阴阳的互藏。阴阳互藏讲的就是这个白鱼之中有个黑点,黑鱼之中有个白点,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好啦要讲清阴阳互藏,我们还是从阴阳交感那里来。天地的阴阳交感最明显的表现是什么呢,就是地气上升为云,或者是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我们可以看看,地气实际上是地里面的水汽上升,那你说地里面的水汽为什么能上升。至少有两个因素,一个是太阳,照下来,然后产生的热,这是属阳的,另外一个至少还有个地热。是啊,你两种热都是内在,太阳照下来生成在地里面的热,跟原来的地热,把地里面的阴气蒸发上去就是湿气,湿气上去了就变成云,然后云在天空一冷却就变成水,然后就天气下为雨。所以你看,地气能够上升是靠这个阳,然后天气能够下降是这个阴气上去之后,这个比重多了(黑鱼之中白眼)他才下降,所以这里就变成了它是交感的动力跟根源,这是这样来的。
阴阳互藏:
交感的动力与根源
互根互用的基础
第二个是互根互用的基础。其实本身,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就已经隐藏着这个意思,阴阳没有独立,除了没有上没有下之外,还有一个就等于说我阳中本身有阴,阴中本身有阳,这里就本身有分不开的意思在里面,关于这个理念在后面的治疗中用的比较多。
剩下是阴阳消长与转化的内在依据。
阴阳互藏:
交感的动力与根源
互根互用的基础
阴阳消长与转化的根据
阴阳消长我们前面讲过,一种消长是外围的。比如说这个过程是阳长阴消,这个过程是阴长阳消,这是量变。当量变达到差不多的时候,产生质变就是转化。其实他有个内在的,阴中有阳(黑鱼白眼)当阳不断扩大的时候,这是量变,当这个阳扩大到,他的范围大于阴,质变。他可以由于内在的因素变化而带来消长。
好,最后归纳一下阴阳学说的这几个内容。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交感与互藏
阴阳的互根互用
阴阳转化
阴阳的对立制约
阴阳消长
阴阳的自和与平衡
首先,阴阳交感是前提。有了交感阴阳相互之中发生了关联,才会产生后面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等等。
关于这个阴阳交感还是可以从太极图来。太极图这一黑一白一黑,两个东西相互交合。但是这两个东西怎么相互交合呢,外面有一个圆,以一统二,二在一中。讲的清楚一点就是对立两者在一个统一体之中,相互发生作用,这就是交感。
然后,阴阳的对立跟互根,是阴阳学说最基础的东西。然后,消长跟转化是阴阳的运动性质,或者是运动方式。消长是量变,转化是质变。然后还有一个平衡,或者是自和。平衡也好自和也好,实际上是阴阳本身在适度范围有这个能力,但你说超出他的范围,它可能调不过来了,那是另外一回事。这是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分割线
好我们往下走就是,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
阐析人体的病理变化
你注意啊,你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它只是有点是画龙点睛的感觉,把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用举例的性质让你们有个感觉,然后以后比如说在内外妇儿,中药方剂等等,碰到阴阳学说的时候,你学过这部分内容你不会觉得陌生,你自己就会用。所以这里不可能把中医里面的所有跟阴阳相关的东西全部讲了,只是纲要性的讲。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阳: 上 体表 背 腑 四肢外侧
阴: 下 体内 腹 脏 四肢内侧
好第一个,说明人体的结构。这个比较简单,还是按那个阴阳分类表,按照日光向背类的原始意思,只是把它不是分自然界,而是分人体。好,我们一个个过。人体的上部属阳下部属阴,不需要解释了。体表属阳体内属阴,基本上也不需要解释,无非就是容易接触阳光(或)不容易接触的感觉,然后跟着就是背部属阳腹部属阴。为什么,首先人是从爬行动物进化过来的,就算进化完了也就这几十年,几十年前,其实直到现在还是农业大国,其实几十年前我们大多数人口还是面朝黄土背朝天。那面朝黄土背朝天你肯定背部会接触阳光更多,这里会有一个阴阳的络绎。你说这怎么体现呢,其实挺简单的,你看啊当我们阳气够的时候我们是不怕冷的,当阳气受损,阳代表温热,阳气受损的人比较怕冷。好你看我们一般怕冷是哪里怕冷呢,背后。背部属阳,阳气受损的话呢。但我们烦躁的时候哪里烦呢,前面,心烦,你很少找到背后烦。你看一热一寒你在前后两个地方,不一样,那么肯定说人体的阴阳分布是不一样。
下来是六腑属阳,五脏属阴,这个暂时不解释,为什么呢,这个要放到藏象,藏象我还没讲,我现在硬告诉你,一个阳一个阴,好像从道理上不太容易讲得清楚。好下来是四肢外侧属阳,内侧属阴,其实这个是阴,他的作用就是经络的分阴阳。但它自然也可以分,自然体位,晒到太阳的,皮肤比较黑的就是外侧,晒不到的就是内侧。
阳:三阳经 督脉 气 皮肉
阴:三阴经 任脉 血 筋骨
跟着筋络,三阴经,三阳经。三阴经三阳经的分布,在躯体,我们先不论,还是对应四肢。三阳经一定走在四肢外侧,三阴经一定走在四肢内侧。可能你们对经络是最感兴趣的,因为西医学没经络,解剖也找不到。但是问题,你们这个专业,就是利用它,那到底筋络有没有,很肯定的说,有。而且现在的研究,越来越支持有,这个应该是疑问不大,那么有疑问的就是它到底是不是神经啊,血管啊,淋巴管之类的东西,应该说功能上跟这些有关,但是应该不是上述几个系统中的任何一个系统。
就是最简单的一个推理,经络是灸法不说,你针法是扎针的。假如是神经系统,你不是故意扎在神经上吗,有人这样干的吗。假如是血管系统,你就等于说故意扎在血管上,你以为是采石油啊,这不是一扎一个洞血就往外冒。经络循行路线基本上避开了神经的主干,也可以说基本上,避开了一些大血管。但你说跟他们的功能有没有关联呢,有部分关联,但肯定不是一回事,或是精确点表达不完全是一回事,那我们讲到相关内容的时候再证明。
下来就是督脉任脉。督脉任脉相当多的人有亲切感。武侠小说,小周天。小周天有没有这回事呢,小周天是古代内丹功的其中一个部分,有。但是你说对武功有多大的帮忙,不知道。因为确实,假如他通了,对人体的益处,是很大的,那么武侠小说家就把这个东西,人体的有益的东西,外推到武功之中,会有这回事,那么内丹功这种小周天其实不容易练。你可能听说,现代的人说他通了小周天,可以说假如是现代的人自称说通了小周天,百分之九十是假的。应该说,他那种感觉可能是有,但是跟古代那种很严格程序的那种,跟那个产生的效应不是一回事,这个以后有机会再说。
你看中国文化的翻译,跑到外国是非常困难的。所以上周我讲到金庸小说的翻译,我就看到还有一个名词,西方人老是想不明白,就是武侠小说里面的“内气”。就是那个“内劲”,“内气”,然后他们那个翻译者翻了半天,说这个在西方语汇中无法对应。假如硬要找一个词汇来跟它相对,那么只有一个词汇叫做“魔法”,用“魔法”,哈利波特的那种。找不到对等词汇啊,也找不到对等理念,甚至连理念都没有,它只能这样翻。甚至针灸在七十年代之前,上世纪,等于说没被世人,被外国人真正认识之前,针灸是纳入他们特异功能研究范畴的。不理解啊。
然后跟着气血,这个容易了。血是物质的,属阴。气无形,与功能来体现属阳。然后皮肉筋骨是内外问题。这里要注意,这里只是大体的分,那么以后你碰到你需要分的,你就按照阴阳的模式来分就行了,那么这只是提示一下,有些更进一步的分。刚才尽管没有解释,但是你现在可以先强记一下。六腑属阳五脏属阴,具体解释放到了藏象再说。阴阳中还可以分阴阳,五脏还可以分,怎么分呢,按位置高低。
心肺在上,属阳。肝脾肾在下,属阴。但是你知道,这个分阴阳已经是在这个前提下。其实为了理论说明,以后你们会发现还会有,每一级,肾阴,肾阳,肝阴,肝阳,脾阴,脾阳,还有这种分法。但是这种又是下一个层次,这个到时我们再解释。你们教科书里面有什么,阴中之阳,阳中之阴,阳中之阳,阳中之阴。这种四个字概括的都是不完整的,应该是五个字的,那我到了藏象的时候再把它补完整。这是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第二个,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这部分内容不好说,为什么呢,生理功能我们完全没学,比如说气血精液,藏象,所以我这里不展开,只是应运后面的病理,给你一整个概念。人体的生理功能就是气血状态也好,脏腑状态也好,套进阴阳学说,就是处在平衡状态,或者是准确一点,动态平衡,相对平衡状态。好了,那么就反过来了,假设有病,那就叫失平衡。失平衡好像念起来有点别扭,就换一个名字,叫做阴阳失调,阴阳失调放大来讲就是阴阳失去平衡协调。
好,所以接下来,阐析人体的病理变化。从中医的角度,大概就是病因,跟人体互相作用,然后产生一种状态,那么那种状态是非健康状态,我们就叫病。
病因 ——邪
人体 ——正
好病因我们一般给他一个名称叫邪,一般邪气基本上指的是病因。那么按照阴阳学说,你这个是邪,这不用讲了,这个就是正。这个正气有点什么意思呢,正气的概念其实挺大的,你现在还没学到正气概念,先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我能抗疫邪气的至少包含了人体的抗病能力,对外环境的适应能力,是有这种能力。好了,按照刚才讲
的,万事万物可以分阴阳,邪气可以分阴阳,正气也可以分阴阳。

其实正气分阴阳比较容易,无非是人为。那刚刚前面讲过,阳的作用是推动,温煦,兴奋,阴的作用是抑制,宁静,滋润。好啦,我把人体里面的功能就人为分成两部分,推动的,温煦的,兴奋的,属阳,滋润的抑制的这部分属阴。
你说病因的阴阳怎么分呢,你说我是不是拿个什么细菌和病毒来化验一下,不是。因为古代做不到,即便现代也不行。其实中医是反推,怎么讲呢,比如说你今天在不正常的气候下得病了,好了我就看你这个人的状态,比如说你出现是发热,口干,面红,舌红,小便黄,全部是热象,我反推你得的病因就是热邪。好啦,假如你出来是怕冷,口淡,舌淡,小便清澈,痰白,反推你的病邪就是寒邪。
但是你说你既然已经归类了,那么现在又有细菌病毒概念,我们能够把细菌病毒概念融进去,某种细菌阳某种细菌阴,就行。你注意我刚才讲的,它是跟人体互动。细菌是独立的东西,中医是什么,比如说你,我举个例子吧,比如说流感,同一时间,同一地区,同一种流感病毒,从西医来讲那个病因是一样的,但从中医来讲可能不一样。为什么呢,你流感作用到三个人身上,甲可能是热体,乙可能是寒体,丙可能是体内比较湿,那变成你这个病毒跟三个人的体内互动,我把寒热湿转成现代语言,可能三个人体内的生化状态是不同的,你病毒进入到不同的生化环境之中它产生的作用可能不一样,表现出来的症状不一样,中医是按症状来反推。所以中医实际上这个病因定性,是细菌病毒跟人体互动后产生的状态。那西医的治疗是针对病因,中医的治疗是针对状态,不能说谁对谁错,都有效,应该说各有各的道理。
好了,既然,疾病是病因跟人体的互动,那么这里就产生了,假如相互起作用,就排列组合的问题。一个排列组合出来,就产生了阴或是阳,多了或者是少了,一多一少就是不平衡,不平衡就有病。
真正的阴阳的病态在病基里面,发挥的比较充分,因为现在初学,我们比较简化,先讲简单的。
好,最大的分类,阴阳偏胜,阴阳偏衰,偏胜就是偏多,偏衰就是偏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