臀部训练一周练几次长最快?


一个好的臀部计划应该怎么设计?一周练几次,练些啥?练多少等?接下来逐一讨论臀部计划设计的参数,从“训练频率、动作选择、训练量、强度、节奏、间歇时间”上分别讨论。
篇幅的原因,今天先讨论两个参数,“训练频率”和“动作选择”。
一、训练频率
关于训练频率我们从三个方面介绍:
1.每周训练的总次数
2.每周某一动作的次数
3.每周每一特定肌群的次数
简单来讲就是一周健身次数,臀推动作的次数,臀部训练的次数。
全身的训练频率取决于你的训练水平,一般建议初学者2-3次,中级训练者3-4次,高阶训练者4-7次,甚至更多。有同学一天2-3练,不是不可以,但要看情况而定,跟你的恢复能力相关。
每周训练某一动作训练次数是个人偏好或特殊需求。某一部位的训练可以很多动作,没有特殊需求可以选择不同动作,训练和营养一样需要多样化。
每周每一特定肌群的次数取决于你每次的训练量,强度等综合因素。如果你高强度导致肌肉酸痛3-5天,那你一周可能只需要一次训练;如果一次训练后肌肉只是微酸,一两天就好那可以增加这块肌肉的训练频率。一块肌肉的训练频率可以参考大肌群训练后恢复时间为48-72小时,小肌群训练后的恢复时间为24-48小时。
《臀肌实验室》作者推荐一周训练三次臀部,这样的实际效果好于一次大强度。有大量的实际案例,来说明三次训练对臀有很好的效果。举例来说,每周训练一天可以获得60%的收益,每周训练两天可以获得90%的收益,每周训练三天可以获得98%的收益。但是每周训练4天或5天可能对你有帮助,也可能对你有伤害,这是由我们的恢复能力所决定的。
我在团体私教课程中也发现了这一点,2-3次效果更好,我现在也在实验这样的训练频率,每周3-4次臀部训练,目前是有效果的。参数了解完后,我会单拿出时间讨论这三次怎么安排的。每周三次,绝不是把一次的训练量和强度重复三次,那会让你训练过度。每次的大强度训练后会有大的延迟性酸痛,这个过度的酸痛会影响你的训练频率。
酸痛程度大小也会影响你的训练频率,比如过度牵拉的动作会延长恢复时间。例如,深蹲,硬拉,弓步蹲,尤其是大重量的弓步蹲。离心也会导致大量的延迟性酸痛,2-4秒或更长时间的离心会让肌纤维产生更多的张力,微损伤更多。另外,前面我们也提到了,酸痛对肌肉的生长可能被我们高估了。过度的酸痛并不利于肌肉的生长,这一也是一周三次臀部训练的另一个依据。
最后频率取决于你的强度和恢复能力,强度越大训练频率就越低。
目前的试验结论是:一个肌肉群一周训练两次比训练一次效果会更好,但并没有太多证据支持更高的训练频率更有效,除非在专门化训练时需要对运动量进行分割。
基于上述理论建议:每周一次训练,就加大训练强度和训练量,训练效果正常;每周两次训练效果好于一次;如果三次训练效果最好,要确保每次的有点酸痛感,但又不能太大,过量训练会适得其反。
二、动作选择
选动作的前我们必须知道训练的目的:如果目的是增肌,那我们需要选用多角度、多面的、可以增加肌肉的所有动作;如果是功能性训练,那就考虑全身的、闭链的、贴近日常生活或运动表现的训练动作。今天我们讨论翘臀,那就了解一下臀部动作如何分类和选择。
分类
分类之前我们需要对臀部有所了解,臀部是由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六个外旋肌构成,在第一篇时我们已经聊了很多关于臀部的功能,发现这样很复杂。今天我们按臀部的三个功能来分有髋伸,髋外展,髋外旋,这样在动作选择中就简单一些。在臀的部位上我们简单的分为上部和下部肌纤维,有些动作需要讨论上部和下部。
动作选择的基本原则:
1.目标是训练上臀部,我们就选择上臀部的练习方式。如臀推、背伸和髋外展。如果目标是下臀部就选择弓步蹲、深蹲和硬拉类。如果全面发展那就各种动作按比例全面练习。
2.了解客户偏好和需要找合适动作。如果客户不喜欢臀冲,或由于伤病等限制无法完成这些动作可以选择替代性动作。比如,如果膝关节受伤了,选择动作时可能要避免大重量深蹲了,选择膕绳肌主导动作、硬拉类。如果腰部因受伤过不能承受大重量,就选择轻重量弓步、后摆腿等简单动作。
3.每次课程前选择激活动作,激活臀部动作。如臀桥、早安式、后摆腿等,稳定、偏单关节的动作。前期的训练计划要以发展动作模式为主,动作选择简单,容易学习,比如器械臀推,器械髋外展、臀桥、早安式、箱式深蹲等。·
4.深蹲、负重弓箭步蹲和保加利亚分腿蹲这样的练习会造成更多的肌肉损伤,让酸痛更大,训练频率会减少。像臀推、臀桥能最大程度的激活臀部,但不会第二天疼痛太剧烈,可以增加训练频率。
5.训练动作需要多样化,也叫散弹式。散弹式的动作选择的一种必要策略。一个动作不代表一切,不同的动作有不同的角度和矢量,刺激的肌肉也不同,这样臀部的训练更全面,臀形也更漂亮。在多样性上要考虑肌纤维类型,慢肌纤维需要多次数、小重量,快肌纤维需要大重量、少次数。上臀部肌纤维偏慢肌纤维,就要多次数、小重量。多样性在计划中体现形式可以是在训练末尾时进行,一个动作多次数或多个动作在极短的组间休息下进行,实现代谢应激,一箭双雕。
6.动作选择中优先选择针对薄弱环节的训练,比如两侧的肌肉不均衡,身体姿势不好,就需要先调整。在训练计划中注重加入单边训练,并且可以打破常规。以前先做右手边动作,那以后可以考虑先开始左手边动作。没有薄弱环节或解决了薄弱环节后,那首选的动作就是杠铃臀推、深蹲、硬拉等可以进行增加重量(渐进超负荷)的主菜动作。后面我把这些动作分为主要动作。之后再选择一些能带来泵感和灼烧感的动作,比如髋外展、蛙式泵、背伸、反向挺身等,这个在后面的计划中为辅助动作(二)。辅助动作(一)是一些能加重量,但不是很重的动作。比如,高脚杯深蹲、泽奇深蹲。(见下图分类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