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不要再把专注达称为“聪明药”了,呼吁停止错误传播多动症药物信息!

2023-04-07 13:32 作者:涛哥聊ADHD  | 我要投稿

前言


此前有小伙伴向我们反馈有些自媒体为了搞流量直接把治疗多动症的药物专注达称之为“聪明药”、“新型毒品”,标题还起得非常夸张。


(via:网络截图)


其实在网络上随便搜一下“聪明药”这个关键词就会出现很多相关新闻,很多媒体的重点不在科普多动症的药物治疗,而是直接把专注达等多动症的用药说成“聪明药”,或者夸大药物的负面作用。


于是专注达在读者心目中印象比较极端,要么对其看法非常负面,要么认为是“神药”,这导致一部分读者“闻专丧胆”,而另一部分读者一心想通过非法途径代购专注达等药物,这间接导致多动症群体合理开药更难了。


媒体们的无心或者无心之举,可能会导致多动症群体们开药变得更加困难或者对服药本身有很大的心理负担。


这篇文章我们向大家介绍专注达对多动症的作用以及多动症群体服药担忧问题。


我们需要正确地了解和使用这些药物,而非简单地加上某个标签。如果屏幕面前的你以后看到有人再错误传播相关信息,请及时制止这种行为。



什么是多动症?


多动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 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ADHD群体的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 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多,可能有情绪易冲动,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在家庭及学校难与人相处等问题。


儿童多动症的患病率国外报道在5%~10%之间,国内调查在10%以上,男孩多于女孩。中国儿童多动症的数量差不多是2300万。


最近的研究发现,大约有三分之一~三分之二的儿童ADHD会持续进入青春期和成年期。


via: pexels


所以,多动症在儿童期、青少年期、成年期普遍存在,中国存在大量没有被社会看见甚至没有被患者本身看见的成年多动症群体。



那些所谓的”聪明药“原本是用来干什么的?


以儿童ADHD为例,数十年的研究表明,药物,特别是兴奋剂药物,可以有效治疗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


治疗ADHD的药物主要可以分为兴奋剂型和非兴奋剂型。兴奋剂包括哌甲酯和苯丙胺化合物,非兴奋剂型药物在中国主要是择思达。


兴奋剂是治疗多动症最有效的药物,对 70%–80% 的患者有效(世界ADHD联盟最新专家共识:哪些药物治疗多动症(ADHD)安全有效?)。


因此一般来说,许多医生会在患者服用中枢兴奋剂无效时才让患者服用择思达(非兴奋剂型药物)。


中枢兴奋剂中的哌甲酯类药物,是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ADHD) 的一线治疗药物。


哌甲酯就是我们在国内能够通过正规渠道买到的专注达(盐酸哌甲酯),而苯丙胺类药物(安非他命)目前国内没有该药品。


哌甲酯的药理原理假设是它能提升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


为什么需要提升多动症群体的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


这是基于ADHD的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及5-羟色胺(5-HT)假说制定的,该假说认为ADHD是由于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水平较低导致的。


(对药学原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这张图哈~)


没吃专注达(哌甲酯)的情况下(图左),从突触前膜释放的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图上的小点点)会在突触间隙中游荡一会儿,然后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吸收。


此外,突触前膜也会帮忙吸收一些多余的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这一过程被称为突触前神经元(突触前膜)的再摄取)。


吃了专注达之后(图右),哌甲酯阻碍了这一再摄取的过程,从而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增加了。



专注达对多动症群体的重要性


ADHD群体在医生指导下正确使用专注达是不会上瘾的。


一项元分析研究显示哌甲酯治疗在短期内对ADHD是非常有效的,该研究纳入了17项专注达对ADHD的治疗研究,在更高统计效果的基础上验证了专注达的有效性。


除了短期以外,还有研究调查了116名成年人为期一年的专注达药物治疗对ADHD症状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安慰剂组(服用维生素)相比,专注达组的症状改善在百分之五十以上,临床整体症状和社会功能也显著改善。


可以看到,大量研究发现专注达对ADHD的有效性是存在的,所以对于严重症状的ADHD患者是需要考虑用药并且可能长期用药(服药请遵医嘱)。



对于药物的担忧


但是关于儿童多动症药物的问题和担忧一直都有,而且是有充分理由的,因为很多研究也证实了兴奋剂药物具有一定负性影响。


一项研究调查了“您认为您的ADHD孩子使用多动症药物最大障碍是什么?”


以下是他们给出的答案


家长们最关心的是:

1.副作用(如食欲不振、睡眠问题):43.13%

2.症状是否改善:13.06%

3.与药物使用有关的病耻感:10.2%

4.药物消退后是否反弹:9.93%

5.儿童抗拒:6.67%

6.坚持服药:5.85%

7.药物处方:5.03%

8.药物制作工艺:4.35%

9.成本:1.77%

可以看到,对副作用的担心永远是家长们最关注的。


via: visualhun


专注达常见的副作用是:


1.消化系统问题: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消化系统问题。

2.头痛:专注达可能导致轻度至中度的头痛。

3.疲劳:药物可能导致疲劳、嗜睡或疲惫感。

4.焦虑和情绪波动:专注达可能导致焦虑、紧张、易怒或情绪波动。

5.食欲减退:药物可能导致食欲不振,从而影响体重。

6.睡眠问题:专注达可能导致失眠或睡眠质量下降。

7.高血压和心率增快:药物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和心率增快,尽管这些副作用相对不常见。


所以家长们让ADHD孩子吃药本身就有心理负担,很多人都在担心药物是不是对孩子生长发育以及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然而,专注达有副作用不等于我们可以污名化药物,对专注达等药物的污名化很让多动症群体扎心。


ADHD群体是想通过用药保持专注和正常社会功能,不是为了让自己变得“聪明”。


目前很多不是ADHD的孩子马上要高考或者考研人开始服用专注达,把它当成了所谓的“聪明药”,甚至一些电竞游戏玩家也要吃专注达以保持游戏水平。


利他林、哌甲酯都是对ADHD使用的正常药物,虽然其核心成分是兴奋剂,但是有相当多的研究表明,对于ADHD的治疗也是不可或缺的。


如果越来越多的人在传播中为博眼球夸大其词,错误地传播相关信息,就会使得这些药物更难被真正需要的人群所获得。


via: pexels




我们该怎么办?


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其实专注达被消极传播的主要的原因有两个:


1.目前药物被滥用

2.社会对多动症的认知度实在是太低了


我们可能需要作出以下努力:


1.加大对多动症群体的正确宣传,让更多人看到这个群体。


我们希望每个人都可以用我们力所能及的方式为这个群体发出声音。无论是哪个时代我们都要明白权利永远都是争取出来的,而不是等来的。我们需要尽可能地抓住每一个发声的机会,表达我们的需求。


涛哥发现,今年很多小红书博主都在分享自己成人多动症诊断、治疗经历,跟前两年相比,社会对成人多动症的关注度明显提高了,但是远远不够。


2.提升诊断的精确性以及加强药物管控


目前国内的主要诊断手段还是医生通过病史来进行判断,其他的一些仪器更多的只是辅助手段。为了提高诊断精度需要引进更多的新技术帮助医生进行诊断。除此之外,我们也需要加强对药物的管控,防止这些药物被网络上的不法分子售卖,让只有是确诊的多动症群体才能获得药物。


3. 每个人行动起来,一起呼吁媒体以及其他自媒体规范传播相关信息。


呼吁媒体在传播相关信息中规范使用词汇,不要为了博人眼球夸大这些药物的副作用或者神化这个药物。并同时充分地介绍多动症群体,正视多动症群体正当用药的权益,固然有人为了考研或者应对考试就去使用的一种这样药物,但是也不能忘了还有这个小小的群体是这样的需要这些药物。


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仅是看他的GDP是多少或者是看他有多少高楼大厦,更要看他说如何看待弱势群体重视程度,规范传播用词,不让相关群体在传播中受到伤害也应该是每一个媒体人应有的责任。


我们呼吁在传播相关信息的时候,不要夸大事实,也不要使用夸张标题。并且在此过程中加入对多动症群体和相关药物的科普。避免造成多动症群体的用药困难。


在此过程中,每一个多动症同胞都有监督的责任。勇敢地发出我们的声音,我们的权益才能更好地被维护。我们还是那句话,任何的权利都是争取自己出来的,而不是靠等来的。一个对多动症友好的社会或者还很遥远,但是只要我们勇敢向前迈出我们的步伐,他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我们每迈出的一小步,对多动症群体来说都是历史的一大步。


via: google



参考文献



全文完!


注:图源网络,侵删

不要再把专注达称为“聪明药”了,呼吁停止错误传播多动症药物信息!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