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的后现代危机及微观权利结构的崛起(中)
法律无时无刻不再发生着,然而我们却感受不到,人们每一次用水,用电,上网,通讯,无一不存在法律,这里面都存在着交易行为和由此产生的法律关系,然而我们真的关心这里面的法律吗,如果有一天没有法律,人们也不会感受到什么,因为所有人已经成为困在社会生活牢笼里的虚拟人物,如果有人试图打破这种状态回到现实,他会发现生命本身的虚无,缺少了社会生活赋予的意义,人和动物也就没有分别了。
当然我们之所以还能感受到法律,是因为我们还存在与他人的交往,不得不承认的是,正式由于社会交往,才使得法律的存在有了必要,因社会交往产生的矛盾,总是需要去解决的,于是法律担任了裁判员的角色,然而更深的问题在于,法律不管如何规定,在脱离社会宏大叙事的背景下,公平与正义并不存在。
尽管狒狒能体验到公平感,但这也是由于社会生活带来的,某种程度上来说,社会生活造就了宏大叙事,进而影响了群体内的所有成员。
而后现代背景下的一个重要现实是社会性的消散,当然很难说是由于宏大叙事的破碎导致社会性的消散,还是反过来的,但个体对社会的脱离却是在不断发生的,心理学上有种人格叫边缘性人格,该人格表现为社会性的边缘化,曾经这类人被认为是少数。不过,随着互联网,虚拟现实技术,AI,无人技术等科技的发展,这类人也在不断增加,由技术带来的正是人类社交需求的急剧下降,也许老一辈人还无法适应,但新一代人还有多少能像老一辈人那样离不开社交呢?从日本的草食系男女也可以看出这样的端倪。
随着社会性的消散,人与人之间发生权利义务纠纷的可能性减少,但随之而来的可能是对于某些符号或象征的争论,比如此次的肖战粉丝和AO3事件,这里面的矛盾几乎就不是法律矛盾了,然而此类矛盾日后必然是越来越多,因为虚拟生活的比重增加,个体越来越关心的不是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而是自己与符号的关系,肖战被打上了神圣不可侵犯的符号,这个符号是由粉丝所定义的,是粉丝创造出来的,这里面粉丝与符号的关系变成了造物主与创造物,在这个符号下集结一批人,这些人享受着自己与符号的关系,维系着这样一种感觉,然而另一批人打破了这样一种关系,两批人本来并没有交往,但因为对同一个符号的关系的不同,发生了茅盾,这本不是由社会交往产生的矛盾,而是由两方与符号的关系产生的矛盾。
于是AO3事件像极了两个在法庭上辩论的律师在争论着各自当事人与法律符号的关系,因此当法律仅仅是一种强大的符号时,则一切都是荒诞的,而这正是后现代所带来的,人们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着社会中产生的个中符号在生活,城市化更是将这种生活彻底贯彻给了每一个人,刚开始当人们还需要社交的时候,法律作为一中符号去平衡这种社交茅盾,随着城市的去社交生活化,法律终将变成写着一堆符号的破纸或千兆字节的数据,尔后到来的是个体对不同符号的偏好与狂热,个体与个体间不再有交际,人们的生活都围绕着各自的符号运转,AI的出现使得城市管理不再出错,工厂自动生产人类需要的一切,人类不再需要工作赚钱,一切构成权利义务的要素消失,法律最终成为历史,而人类则依然会为了自己与符号的关系,与他人发生冲突,但这不涉及宏大叙事下的权力结构,但却存在微观的权利结构,这种权力结构通常人们无法察觉,但用一句话来说便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其中便包含了微观权利结构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