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L学长学姐说:Mark住语言学习高效实用的三两招
我们从牙牙学语开始就在经历语言的学习。语言不仅是人与人基本交流的重要工具之一,良好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也有助于搭建起我们在学习和工作等方面社交的桥梁。但是多数同学可能想着,过了四六级,水过托福雅思GRE就万事大吉了。无论你今后从事哪一个领域,坚持语言学习非常重要,为什么要保持外语学习的习惯,该如何更加高效地学习外语呢?下面来听听VSL学长学姐的思考与建议吧。

为什么学习- 掌握外语的用处?
姚显花(VSL博一):语言是我们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交流媒介。如果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帮我们打开进入另一个世界的学习之门,最后达成多元学习与价值的目标。我认为语言学习的目的有三种:兴趣爱好、学习需要和使用需要。比如,如果你对某一国家的文化和语言特别感兴趣,学习它的语言是更深入了解其文化的必经之路。很多同学因为喜欢日漫和韩剧而踏上了学习日语和韩语之路。此外,作为研究生而言,由于大多的科研成果主要是以英文的形式发表的,基于科研和文献阅读的需要,英语学习具有很强的必要性。而如果你有出国留学和工作的需要,学习当地的语言可以让你进一步融入当地生活,了解别国文化,满足生活和工作上的使用需要。
刘天畅(VSL硕二):我们需要跳出对语言学习目的的传统认知,不要仅认为语言学习(例如,英语学习)只是因为应试教育。我们要重新审视语言学习对个人能力的积极影响。语言能力不仅可以作为社会乃至国际交流学习平台的一种形式,更是我们不断丰富自身价值,为自己创造更多机遇的一种手段。对于升学的小伙伴来说:多一项语言技能就相当于给自己多创造一次与业界学士交流合作的机会,例如学校组织的国际会议或与国外学者的学术研讨会需要招聘主持人,那么拥有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将为你带来绝佳的学习交流机遇。而对于求职的小伙伴来说:多一项语言技能就相当于给自己多一份竞争力和优势。假设就职的公司需要与外企进行项目沟通,如若拥有良好的语言交流表达能力,那么在与其他成员同等竞争且其他能力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出色的语言技能也许就是最后让你脱颖而出的法宝。
朱璐(VSL硕一):除了世界通用的英语,目前国内比较流行的小语种有日韩法德西几种,就难易程度来说,一般对于我们中国人,亚洲语种与我们的汉语发音都有着或多或少的相近之处,学习起来自然要比欧美语种难度系数低。而选择学习的语言就像购物一样,我们可以考虑今后的职业需求,再结合自身的喜好做出优胜劣汰,最后得到的就是最合适我们学习的语种。
如何学习– 外语学习的三个阶段?
解兵林(VSL博二):我们学习一门语言,应该更多地强调输入与输出。能够说清楚、写明白是学习的输出,而能够看懂、听懂是输入,有输入才有输出,输入输出是学习语言的必要过程。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也许自己一直是停留在看和听的状态,既缺少看和听的质与量,又缺乏足够的机会将自己想表达的内容说清楚、写明白。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地进行输入输出,注意输入与输出的平衡,学习的效率将会得到提升。选择合适的内容做听写练习是一个很实用的方法,在这里向大家推荐每日英语听力和TED Talk作为学习资源。
朱璐(VSL硕一):语言学习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磨耳朵:语言学习的新手任务,就是度过一段相当难熬的适应期,这一阶段,通过上课+刷题也好,听广播剧看国际新闻也罢,我们可以努力让这门语言渗透贯穿到生活里的每一个时刻,从而熟悉其不同于母语的语音语调和语感逻辑。这就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磨耳朵”。(2)动嘴巴:适应了新的语言习惯与环境,那么恭喜你,已经有资格出新手村了,接下来的目标就是开口说。若没有外语交流环境,就可以尝试自己创造,可以平常浏览外文时读出声,可以每天跟读录音带,可以感情饱满地模仿电影中的桥段对话,可以尝试经常与身边的人用外语交流。语言学习是块敲门砖,会开口说才是王道。(3)练思维: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说,能打完前两关已经足够满足我们的日常需要了,更高阶的玩法是语言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记录总结,比如:同一个场景下有什么不一样的表达语句,同一个单词/短语有什么不同的应用场景,如何快速抓取对话中的关键词理清对方逻辑,掌握哪些小细节发音才会更像本地人等,适当的整理与总结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习惯,也能培养跟母语交流中不一样的逻辑思维,从而达到更高的水平。
如果是语言听力考试,最重要的练习则是听说,通过听说可以锻炼反应和对语言的使用能力。对于像托福这类外语考试来说,还是很强调实用性的,正如坊间流传的“得听力者得托福”。

胡老师点评
咱们中国学生的外语水平基本都是:读>听>写>说。英语是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基本原则是读得多才会写听得多才会说,输入量决定输出量。很多同学也会请教我如何学英语,简单来说:出国前靠听写;出国后靠交友。在国内,我们很难构建语言环境,确实需要把底子打牢,而且有的时候真的没有捷径,是时间堆积后量变发生质变的过程。我在本科的时候每天有至少三个小时花在了英语上,研究生阶段每天至少也两个小时。我一直推荐大家去听写,安利过很多次“听写是对外语能力提升的最佳途径”大家可以利用TED上的短视频(2-5分钟的那种),听写三到五遍,直到自己再也写不出任何新词的时候,去查视频的文案,对照着你会熟悉很多单词,同时学会了一定的句式表达,最后再跟读朗读,可谓一资料解决听说读写全方位提升。除此之外,课可以浏览很多外文网站或者微信公众号的文章,切记不要求多,一定要用好一两个资源。阅读方面大家可以看看Bloomberg 旗下的新闻版:https://www.politico.com/news/bloomberg,Buzzfeed https://www.buzzfeed.com/, Fivethirtyeight https://fivethirtyeight.com总之打好了基础才有机会再使用英语(不只是出国)不犯低级错误。但是进一步升华,需要更深入的学习。对于出国后的小伙伴们,其实可以专注某一个自己喜好的领域多听多读多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至少你喜欢的领域不会让你犯困。以我个人为例,我很喜欢体育,看体育网站,看球赛,听新闻发布会,其实学了很多地道说法和表达方式。同时沉浸在美国大学的环境中,还是要广交朋友,去适应各种口音的英语,了解更多的文化。最终,语言是沟通的媒介,掌握了一定的技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少外国人的英语,尤其是科技类英语,很多时候也不一定有你好,请大家把语言用起来,不要只想着考试。纵使你英语考了满分却无法开口,是一件很令人尴尬的事情。希望大家在精益当前的专业学习时,夯实英语甚至拓展一门第二外语,不仅可以打开我们对世界认知的另一扇窗户,也将拉进你与这个世界的距离,希望大家在外语学习中品尝知识的蜂蜜与糖,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

END
来源于多样化结构实验室VSL
图片来源于网络
排版|马文千
审核|胡 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