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汉人唐朝影视:情景喜剧不是未来,短视频才是
北京汉人唐朝影视:情景喜剧不是未来,短视频才是
观众期冀好的情景喜剧很久了。过去几年,我们经常能在网上看到一个追问,为什么现在没有人拍情景喜剧了?有人给出了很官方的回答,因为如梁左般天才的创作者消失了,因为情景喜剧不能赚钱,因为情景喜剧的时代过去了。
普通的观众对情景喜剧或许还有期待,但对行业内的人来说,情景喜剧已死其实早就成定论了。基于此,打着“情景喜剧IP孵化真人秀”旗号亮相的《开播!情景喜剧》,算得上逆潮流而来。只可惜,这份勇气并没有为其提供太多流量。
播出22天,《开播!情景喜剧》的数据并不出彩。猫眼专业版显示,该综艺上线15天腾讯视频播放量破亿,截至发稿仍未破2亿。优酷最高热度6401,和育儿动画《超级宝贝JOJO》差不多。猫眼历史最高热度也没破9000点。
目前播出的四期节目里,真正能算得上情景喜剧雏形的,只有小沈阳团队的《沈阳这一家》。这部剧从题材到人设再到故事发展,都像极了21世纪初的东北情景喜剧《东北一家人》。当然,比起后者,《沈阳这一家》还稍显稚嫩。
然而,《沈阳这一家》的规整性,是基于情景喜剧,或者说是基于综艺规则下的情景喜剧而言。如果将之搬到影视剧范畴中,这些闪光点就没那么亮眼了。在《乡村爱情》强有力的攻势下,会有那么多人再追捧一部东北喜剧吗?
《无限训练班》和《再见爱人》,一个掺杂了电视剧的拍摄手法,一个将歌舞元素与表演结合,可以说各有各的趣味。但最大问题是,它们从骨子里就不像情景喜剧。就像英达所说,“这不是情景喜剧”。“宛宛不类卿”,就离题了。
《开播!情景喜剧》选拔的,究竟是好的情景喜剧,还是好的喜剧呢?如果是前者,更好笑的后者是否应当被抛弃?如果是后者,那这个团队是不具备创作情景喜剧的能力,还是依据情景喜剧规则创作的作品,就没那么好笑?
这是一个注定无解的议题。对旁观者来说,像不像并没有那么重要,好笑才最重要。问题是,代表喜剧最辉煌荣光的情景喜剧,怎么就不好笑了?
客观地说,这其实不是情景喜剧的问题。我们甚至已经很久没有好的喜剧了。哪怕在话剧舞台上,也好久不曾出现让人笑出来的喜剧了(喜闹剧不算)。观众之所以渴求情景喜剧,是因为这类作品曾成体系地成功过。
中戏教授麻文琦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如果你去看大型喜剧作品,不管是剧场里的还是荧幕上的,你反而会觉得综艺节目或者短视频有时更有意思。”
这就是目前长篇电视(网络)喜剧面临的困境,为什么五分钟一段的脱口秀、十分钟一段的相声能让人捧腹大笑,二三十分钟一集、集数往往破百的情景喜剧却不能征服观众了?本质来说,是它们不能提供一种“即时性宣泄”。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里,宋木子、合文俊、李飞前后做了两个作品,《三狗直播间》和《丛林法则》。后者受到的褒奖更多,于和伟认为这个作品有表达。不过,若是同台竞技,纯粹无厘头的《三狗直播间》或许能获得更多票。
原因很简单,思考是一件很费力的事情。它并不能提供愉悦,只会徒增烦恼。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后来上帝笑死了。长篇电视(网络)喜剧、舞台剧等大型喜剧作品很难满足观众即时宣泄的诉求。但短视频、脱口秀可以。
于是,李雪琴组更具网生代喜剧气质(或者说更像脱口秀)的《十万火急》拿了初选最高分,市场顾问团、内容顾问团、首席顾问团都被它征服了。不过,如果要选择一个IP拍成长剧,“今天有演出吗”剧组绝非最佳选择。
这不是情景喜剧的问题,也不是观众的问题,这只是一种时代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