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痛风性肾病如何治疗?积极降尿酸能控制住尿酸对肾功能的破坏

2023-10-27 16:31 作者:痛风专家刘良运  | 我要投稿

痛风如果没有积极治疗,就很容易导致危险的痛风性肾病。痛风性肾病是由于尿酸沉积在肾脏,对肾脏组织造成炎症和破坏作用;主要是在肾小管和肾间质引起炎性反应和尿酸盐结晶沉积,从而引起尿路堵塞,出现的肾脏病变。

痛风性肾病的治疗主要是从痛风治疗开始,积极控制尿酸,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严格控制蛋白质和水的摄入。

痛风性肾病的治疗主要是从痛风治疗开始


痛风性肾病分为四个阶段,严重时会出现尿毒症

痛风性肾病主要根据肾功能受损程度,分为四个阶段。

  • 第一阶段为无症状痛风性肾病:痛风症状轻微,很少出现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没有痛风性肾病的临床症状,尿常规及各项肾功能检查正常,只有肾组织活检才能确诊。

  • 第二阶段为早期痛风性肾病:可有夜尿增多等现象,无明显临床症状;患者有显著的高血压和氮脂血症,在病程中有25%的患者会出现复杂的尿路感染。尿常规检查可有微量蛋白尿,呈间歇性。

  • 第三阶段为中期痛风性肾病:此时如果有进行尿常规检查,会发现明显的变化,蛋白尿变为持续性,患者可出现轻度水肿、高血压、乏力、腰酸、头晕、低蛋白尿血症等;肾功能检查提示有轻度或中度肾功能减退。

  • 第四阶段为晚期痛风性肾病:此时身体有明显的不适,明显的水肿、高血压、低蛋白血症,尿量减少。肾功能不全加重,肾小管功能损害,出现明显的氮质血症,甚至最后发作为尿毒症。

一般痛风性肾病在不知不觉中发病,而且进展非常缓慢,大多是在10~20年后才出现肾衰竭。20%~40%的痛风患者有蛋白尿,通常轻微且间歇出现;在常规治疗无症状高血压前,肾衰竭导致痛风患者死亡的占10%;终末期肾衰竭由痛风所致者占0.6%~1%。

肾功能的程度分类

痛风性肾病的基础是高尿酸,尿酸达标才能保护肾脏

痛风性肾病防治的重要措施是控制高尿酸血症。要知道5%~12%的高尿酸血症患者最终会发展为痛风,而痛风是痛风性肾病的源头。

高尿酸血症可以通过破坏肾自我调节机制导致高血压、蛋白尿,从而加重肾损伤。多项研究表明,高尿酸引起痛风性肾病的机制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及环氧酶2系统的激活、内皮细胞功能异常以及炎症因子的损害等。

  • 尿酸盐结晶直接导致肾损伤:当血尿酸升高、尿液浓缩时,尿酸盐结晶可以沉积在肾小管-间质部位,导致慢性间质性肾炎,也可以沉积在肾盂、肾盏、输尿管内,形成尿酸盐结石,引起炎症和血管损伤,可以发展为肾硬化、肾衰竭、肾积水、肾小球硬化、尿毒症等。

  • 高尿酸血症对内皮细胞的影响:高尿酸血症可以导致内皮细胞功能异常,血管舒张作用减弱,引起高血压和血管病变,进一步造成肾损伤,增加内皮细胞的通透性,促进粒细胞在血管内皮聚集,尿酸结晶易析出沉积在血管壁,直接损伤血管内膜。

  • 炎症因子对肾脏的损害:轻度高尿酸血症可以造成肾损害和肾功能障碍,尿酸盐结晶可以刺激巨噬细胞直接或间接产生金属蛋白酶,炎症反应可以产生独立的促炎效应,从而引起炎症和组织损伤,从而对肾脏造成破坏。

  • 诱导肾小球产生严重的血管病变:高尿酸血症导致的肾损伤主要表现在,入球动脉病变、肾皮质血管收缩、肾小球内高压、轻度小管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球肥大,最终出现肾小球硬化及蛋白尿。

不仅如此,高尿酸血症还是很多疾病的源头。尿酸沉积在关节,会引起痛风性关节炎,严重可以导致关节畸形和残疾;尿酸沉积在肾脏,可以引起痛风性肾病,包括急性尿酸性肾病、慢性尿酸性肾病及尿酸性肾结石;尿酸刺激血管壁,可以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严重可以加重冠心病、高血压;尿酸损伤胸腺B细胞,严重可以诱发或加重糖尿病。

痛风性肾病需要饮食调理,严格控制蛋白质的摄入

痛风性肾病的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饮食控制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尤其是饮食控制,要限制嘌呤的摄入,配合整体均衡营养的摄入,严格控制蛋白质和水的摄入。

  • 避免进食嘌呤含量高的食物:痛风性肾病患者应该长期控制嘌呤的摄入量,一般情况下,建议每周采取2天严格低嘌呤饮食,低嘌呤饮食一天的嘌呤含量不高于100~150mg。即使食用嘌呤含量高的肉、鱼类食物,也可以用沸水汆煮,弃汤食肉,这样可以将50%的嘌呤溶解在水里。

  • 采用低脂肪饮食:高脂肪饮食会影响尿酸的正常排泄,建议每日脂肪摄入量控制在40~50g。

  • 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蛋白质在体内代谢产生的垃圾较多,可能会导致肾脏代谢能力继续下降。痛风病肾病患者建议蛋白质摄入量不超过每天每千克体重0.6g。蛋白质的摄入来源以脱脂或低脂牛奶、鸡蛋清、海参等优质蛋白质且低嘌呤的食物为主。当肾出现蛋白尿时,需要以患者血浆蛋白浓度和尿蛋白丢失量决定蛋白质用量;出现氮血症时,需要严格采用低蛋白、低嘌呤饮食。

  • 控制饮水量:建议每日保证2000~3000ml的尿量,以保证尿酸的排出。为了防止夜尿浓缩,睡前也适量喝水,有助于尿酸小结石的排出和预防感染。但肾功能不全时,多饮水会加重水肿和高血压。每天尿量少于500ml时,患者要严格控制水分的摄入,每天饮水量不超过1000ml。

  • 控制钠盐的摄入:肾功能不全且有高血压和水肿者,限盐要更严格,每天食用的钠盐为2~3g,是正常人的一半;水肿严重者,每天食用的盐低于1g,甚至无盐。

  • 调整烹饪方式:除了肉类食物先煮弃汤不要以降低嘌呤含量外,建议对于会兴奋自主神经的辣椒、花椒、芥末等调味品也尽量避免食用,避免诱发痛风的急性发作。

  • 控制热量摄入:痛风性肾病患者多伴有肥胖、糖尿病、高血压或血脂异常,所以应该限制每日总热量的摄入,降低体重。

痛风性肾病需要降尿酸,根据肾功能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痛风性肾病的治疗上应及时早期发现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与慢性肾脏病的发生、发展有关。痛风合并肾病患者进行降尿酸治疗时,需要根据肾功能的不同时期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选择合适的药物,并调整用药的初始剂量和一天的最大量。此外,降尿酸的时候,也要加用一些护肾和保肾的药物。

  • 痛风性肾病建议选用的药物及治疗方式:降尿酸治疗药物首选别嘌醇或非布司他,尽可能将血尿酸控制在300μmol/L以内,必要是需要口服碱化尿液的药物如碳酸氢钠或枸橼酸钾等;降压药物首选氨氯地平、氯沙坦,将血压控制在15998/10640帕斯卡(1帕斯卡≈0.01毫米汞柱)左右;降脂治疗主要选择贝特类或他汀类降脂药;若为肿瘤放化疗患者,应同时服用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使用尿酸氧化酶治疗,避免使用促进尿酸排泄的降尿酸药物;如果已经发生肾衰竭,应及时通过血液净化、CRRT以及血液灌流清除炎性介质、稳定细胞膜,必要时可临时使用糖皮质激素、改善肾血流量,可用前列地尔等,并定期监测血尿酸、尿尿酸、肾功能等。

  • 痛风性肾病不建议选择的药物及治疗方式:降尿酸治疗药物不建议使用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尤其在有明显肾功能不全或尿酸性肾结石时不宜使用;不建议选择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该类药物对肾脏有损害;如需利尿时要避免使用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如噻嗪类利尿剂及呋塞米、依他尼酸等;出现急性尿酸性肾病,不建议在家用药,需要即刻入院治疗,解除梗阻,必要时需要进行血液透析。

痛风性肾病的基本治疗方案包括,降尿酸治疗、降压治疗、降脂治疗、抗凝治疗、肾结石治疗、入院治疗等。如果出现肾功能不全,就需要进行透析治疗,必要时也需要做肾移植。

痛风性肾病的药物选择

痛风性肾病的生活调理,需要定期复查相关情况

痛风性肾病的预防,不仅是单纯的饮食和运动就能解决,主要是药物治疗和入院治疗。当然,科学的生活保健指导也是很重要的。主要的生活保健包括:

  • 痛风性肾病的定期复查:建议患者定期复查血尿酸、尿尿酸、肝肾功能指标等,这能为药物调整提供依据。

  • 痛风性肾病的饮食指导:严格按照痛风性肾病的饮食原则,戒烟戒酒,并要成良好的饮水习惯和饮食习惯,促进尿酸的及时排出。

  • 痛风性肾病的运动指导:鼓励患者定期进行适度的运动,并且做好关节的保护。避免劳累和剧烈的体育运动,如果局部有温热和肿胀,或者因为肾脏导致疼痛,尽量避免运动;如果运动后疼痛超过1小时,要暂停运动调理。

  • 痛风性肾病的其他指导:避免受凉、感冒和劳累,避免情绪紧张,保持良好的心情。

痛风性肾病的生活指导

总而言之,控制高尿酸血症是预防尿酸性肾病和肾功能减退的重要措施,当出现痛风性肾病时的常规降尿酸用药会受到一定的限制,需要根据肾功能情况调整药物的使用,但是降低血尿酸并维持血尿酸在300300μmol/L以下是其主要治疗措施。

慢性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治疗

免责申明:文章内容所用部分文字、数据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痛风性肾病如何治疗?积极降尿酸能控制住尿酸对肾功能的破坏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