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小品
四十年来,各个文艺晚会所产生的小品不计其数! 这其中,对社会现象的体现,一直是小品经久不衰的主题 有对办事求人描写的李婉芬《送礼》、张国立《礼下于人》、蔡明的《送礼》。有对倒爷形象刻画的《孙二娘开店》、《八面来风》。有对超生描述的《超生游击队》、《难兄难弟》。有体现魔改传统文化的《改戏》、《刘巧儿新传》、《如此包装》。有讲为多分套房假离婚的《拆迁变奏曲》、《聪明丈夫》。 不止对社会现象,也有对不同群体的关注。有注意儿童的《我和爸爸换角色》、《当回孩子》,有对青年男女关注的《某男某女》、《小窗户》。有对空巢老人关注的《家有老爸》,有关注失智老人的《都是亲人》,有对中年夫妻描写的《夫妻日记》、《浪漫的事儿》,有讲骗人的卖拐三部曲。 不同的关注人群,正体现了小品演艺人员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四十年来,小品中人物角色是广泛的,有老太太,有唱戏不好被赶走到公园拉琴的大爷,有投机倒把的倒爷,有粗心的护士,有卖耗子药实则是蚕豆的推销员,有骗子,有行贿的官员。 不仅如此,四十年来,小品这一形式,各演员加了不少内容,使这一形式更加丰富。 40年来,走过多少名家?通过塑造鲜明的人物关系对比的陈佩斯朱时茂二人,爱喊四六句的黄宏,有点谢顶的郭达,百变女王蔡明,我想死你们的冯巩。 他们哪个不是留下了许多经典作品? 但当过于亢奋的人物,节奏变慢的剧情,动不动就强硬煽情,喊口号式的拔高,就差把主题二字刻在脸上的演员,小品又怎么会好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