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故宫100》061:帝师之间

翁同龢日记:1875年1月8日,晴。今天是祈雪的日子。我今天本不打算出门,想整理一下书籍。9点多,突然接到军机处的信。奉皇太后的懿旨,派我进毓庆宫教皇帝读书。
帝师翁同龢日记中提到的毓庆宫,始建于康熙年间,是康熙皇帝专门为太子允礽所建。雍正即位后实行秘密建储制,毓庆宫丧失了皇太子宫的光耀地位,成为众多皇子读书的课堂。为了互不干扰,这里被分割成许多格子间。
清代的皇子到了读书的年龄,就要由各自专门的从学师傅教授功课,清末的小皇帝也不例外。1876年3月16日,年仅5岁的光绪皇帝在毓庆宫开始了第一天的学习生活。翁同龢日记:今天是个好天气,我们是从帝,德二字开始教起的。皇帝朗诵了四遍。
光绪皇帝的师傅很多,但他最喜欢的,就是这位爱写日记的翁师傅。在光绪皇帝的成长中,翁同龢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幼年离开父母,在深宫大院之中,小光绪显得无依无靠。凡事都要听姨母,也就是慈禧太后的安排。每天的读书情况,都会有专人记录,再呈交慈禧过目。
在翁同龢的日记里,光绪是个极为爱哭的孩子。翁同龢日记:今天皇帝一来,读书状况就不好。我想尽办法安慰他,温熟书的时候,突然哭了起来,不知道为什么。饭前读书的时候又哭了。
每到这时候,翁师傅多是给予鼓励,小光绪在这里得到了身心的双方面照顾。对翁师傅也越来越依赖。1877年8月,翁同龢请假回老家修墓,小光绪的在翁师傅离开的两个月里,读书的遍数日渐减少,而且不愿意出声音。三个月后,翁师傅终于回来上课了。
翁同龢日记:我来到书房请安,皇帝见我第一句话就是,我想你很久了。那一天,皇帝读书读了20遍。每一遍都大声朗诵。在22年的帝师生涯中,除了因病和两次回籍修墓之外,翁同龢几乎没有离开过光绪。他们的关系,不似君臣,如同父子。
毓庆宫的格局像座迷宫,清末的小皇帝们在此学习,迷失,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