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后的故事】欧美古生代天后们的名曲制作幕后(一)

(一)Aretha Franklin - RESPECT (1967)
Aretha Franklin在1967年发行的单曲《RESPECT》在04版和10版滚石500大经典歌曲中均位列第5,是女歌手作品中排名最高的。同时,这也是Aretha在全美第1首总榜冠单,让她获得了1968格莱美最佳R&B录制和最佳R&B女歌手演唱。在1987年这首歌被收录进格莱美名人堂。
收录这首歌的专辑《I Never Loved A Man The Way I Love You》在2020版滚石500佳专辑中位列13,在Pitchfork评选的60年代200佳专辑中位列第10。

然而,《RESPECT》并非Aretha原唱。
事实上,这首歌的曲子连是谁创作的至今都还是个悬案。起初,这首歌原定将成为一首抒情芭乐,是由Speedo Sims介绍给Otis Redding的,他本来打算要把这首歌由自己的乐队the Singing Demons演唱。乐队里也没人能确定是谁创作了这首歌,乐队的队长Percy Welch说是在Bobby Smith的录音室的一个不知名吉他手创作的。
Otis Redding拿到歌后重新写了歌词,然后把歌曲加速。乐队没有办法录出一个合适的版本,Otis Redding就打算自己唱了。他跟Speedo Sims表示会在创作者一栏署他的名,但这件事情最终没有发生,而单曲发行后即便后来Aretha版大火了,Speedo Sims也没出面要求署名,因为他自己很可能清楚自己不该署名的。
于是,《RESPECT》这首歌的歌词作者Otis Redding署名自己创作了词曲,然后于1965年率先发行了他的版本,在美国总榜peak 35,在R&B分榜peak 4。

同样是灵魂乐,但歌词有很大差别。
原版和Aretha版的最重要差别就是歌词。Aretha版其实是把原版歌词玩了个性别互换。原版歌词其实反映了60年代美国社会保守的一面——在嬉皮士、“垮掉的一代”频频发声占据报纸眼光的同时,沉默的中产以上阶级则是保留着传统的家庭思维。这一点在美剧《致命女人》第1季也反映了出来。
原版的“RESPECT”讲述的是:男人在外打拼一天了,回到家里吃晚饭,要求家庭主妇做点好的,给予他一点尊重。具体表现在:“Hey little girl, you're so sweet, little honey / And I'm about to, just give you all of my money / And all I'm asking, hey / A little respect when I come home.”
从今天的眼光来看,这种歌词难免让人感到有点不适。

事实上,不只是现在看这个歌词让人不适,Aretha本人当时看到歌词都不适。
Aretha在60年代就是一个前卫的女权先锋,在60年代早期她跟着马丁路德金四处巡演,是他的超级崇拜者。耳濡目染,Aretha看到这样的歌词,哪里会唱得下去——但歌实在是好,她想唱,那就改词吧。
在录制前,Aretha就已经和Franklin姐妹们写出了新版歌词并提前在Live时表演了,反响很好。她的版本表现的是一个自强、自信的女性,相信她拥有一切男人想要的东西,要求男人给予她尊重。

和声部分重复的“Sock it to me”原版没有,是Franklin姐妹们录的。发行之后,“Sock it to me”成为了当时美国的流行语。Aretha在1999年接受采访时说,大众或许误解了这句话,其实这里的“sock”并不是“suck”,没有性意味。当时她身边的姐妹们口头禅就是“sock it to me”(类似我们国人爱说的woc)。
但这句话当时确实被大众赋予了这种意味,也成为了女性张扬个性的表达方式。录音师Tom Dowd在录音时听到她们唱这句话,真的摔倒了地上。
根据录Tom Dowd的回忆,这首歌拼出“R-E-S-P-E-C-T”的想法则是Aretha的妹妹Carolyn Franklin提的。
Aretha版歌词里面还加有一句“R-E-S-P-E-C-T / Take care of...TCB”,这里的“TCB”可能令人费解,原版也没有这句。事实上,这里的TCB是“Take care of business”(管好你自己)的缩写。之后“TCB in a flash”成为了猫王Elvis Presley的名言。
Ottis Redding的原版虽然都没有这些部分,但他之后的演出中部分采用了Aretha改动的版本。

这首歌录制于1967年情人节。Aretha为她版本的录音下了很多心思,比如安排切分节奏、和声、演奏。她自己演奏钢琴,写了和声部分。和Aretha共同担任这首歌制作人的Arif Mardin回忆称:“我一辈子呆过好多录音棚,从来没有哪一天像这天如此完美。一切就像节日一样。每一件事都让人称心如意。”
《Detroit Free Press》的评论家Brian McCollum评价Aretha的《RESPECT》称:“Franklin的歌被著作和学术论文反复解析,让她成为了一个时代的女权先锋和民权运动代表。勇于发表这样的宣言并不容易。”

(二)Dionne Warwick - I Say A Little Prayer (1967)

《I Say A Little Prayer》是由Burt Bacharach和Hal David为Dionne Warwick创作的。1967年发行后,在美国和加拿大peak 4,澳大利亚peak 77,英国未进榜。
这首歌的作词者Hal David的创作意图是表达一个普通女性对其在越战中的丈夫的祈祷。
作曲的Burt Bacharach自己不喜欢这首歌。Burt和Dionne合作多次,虽然Dionne录歌一般是一遍过,但遇到他一般会录三遍,这也是最多的情况下。但这首歌Dionne足足录了10遍。Burt不喜欢这首歌的快节奏,最终就选择不发行这首歌。
于是这首歌1966年4月就录好了音,一直迟迟不发,最后唱片公司老总看不下去,直接在1967年10月发行了,结果火了。
这首单曲主要的特别之处在于拍子的变化。首先是4/4的两个连续小节,再是4/4 + 2/4 + 4/4,最后再两个连续小节。和声部分则是4/4 + 4/4 + 3/4的进行。

1968年,Aretha Franklin翻唱了这首歌收录于《Aretha Now》专辑中,于当年7月打单了。Aretha版在美国peak 10,加拿大未进榜,英国与荷兰peak 4,澳大利亚peak 8。

虽然商业成绩上看,两版各有领先之处,在全美的实体单曲销量均破百万,但乐评方面会更认可Aretha版。Aretha版在1987年获评NME史上150佳单曲No.1,而同一份榜单中Dionne的《Walk on By》排在第3。

(三)Carole King - Beautiful (1971)

这首《Beautiful》收录于全美1300万销量认证+获得格莱美3个通类大奖+滚石500大No.25的大神专《Tapestry》,是Carole King本人独立创作的,没有打单。
Carole King谈及这首歌时说,这首歌并非她有意创作的,是她在纽约地铁上观察着来来往往的过客,由此得到了灵感。她意识到她如何看待事物取决于自己所站的角度。因为灵感来得太自然了,她后来发现这首歌在创作时不符合一些创作的要求or基本规范,比如副歌部分不押韵。也有评论家指出在这首歌里运用合成器不太自然,但总体上这是一首非常流畅的歌曲。
滚石杂志的编辑Jon Landau评论称这首歌的歌词表现了《Tapestry》全专主题——积极的心态和女性的自尊。在这首歌里,“beauty”的解释不是外在美,而是内在美。
Carole King这首歌同时包含了大调和小调。歌词和编曲搭配。她在歌中是一个观察者,当她描绘因外貌而不自信的人时,通过小调、低音以及较轻的节奏,营造了一种较为阴郁的氛围。而当她要表达自己观点,强调女性的自尊和积极意识时,她换成了大调,切分节奏和中高音以营造积极的氛围。

之后这首歌被很多歌手翻唱了,比如芭芭拉史翠珊、Anne Murray和Richard Marx等。其中Richard Marx的版本被All Music编辑认为是最好的翻唱版本之一,他的版本被用在了1995年群星致敬Carole King的翻唱专辑《Tapestry Revisited: A Tribute to Carole King》。
2014年,百老汇推出了音乐剧,讲述Carole King的故事,标题就叫《Beautiful: The Carole King Musical》。

(四)Barbra Streisand - The Way We Were (1973)

这首《往日情怀》是芭芭拉史翠珊主演的同名电影主题曲,由Alan Bergman、Marilyn Bergman和Marvin Hamlisch创作,获得了1974年奥斯卡和金球奖最佳原声音乐,1975年获得了格莱美年度歌曲,被收录进格莱美名人堂。
单曲在美国和加拿大非常成功,取得了1974年Billboard单曲年冠,在加拿大也打入年榜前10,位列第8。
在歌词上,这首歌以芭芭拉饰演的Katie Morosky的口吻,表达了角色的心情。“Memories light the corners of my mind / Misty watercolor memories of the way we were" 以及"Memories may be beautiful and yet”表现了男女主角之间复杂的关系,传递出忧伤的情感。而“What's too painful to remember / We quickly choose to forget”滚石评论家Stephen Holden指出这里暗示了当时美国深陷越战泥沼,年轻一代为麻痹痛苦放浪形骸的社会大背景下,对于伤痛的处理方式。

由于这首歌太火,且《往日情怀》电影原声带《The Way We Were: Original Soundtrack Recording》也已经安排发行,为了能多挣些钱,哥伦比亚公司迅速安排制作了《The Way We Were》专辑。
根据芭芭拉1991年发行的4CD大盒子精选《Just for the Record...》的记载,《The Way We Were》专辑只有4首歌曲为新录的,包括《The Way We Were》、《All in Love is Fair》、《Being at War with Each Other》(Carole King创作)和《Something So Right》,其他6首为此前芭芭拉录的未发行弃曲。但凭借单曲的热度,这张专辑全美销量认证了200万张,原声带认证全美销量50万张。
(五)Linda Ronstadt - You're No Good (1974)

《You're No Good》由Clint Ballard Jr.独立创作。Linda Ronstadt的版本最初收录于两度入选滚石500大的专辑《Heart Like a Wheel》(03版位列164,20版位列490),是这张经典专辑的主打,也是她的代表作,标志着她从乡村歌手成功转型为摇滚歌手。
然而,这首歌原唱不是Linda Ronstadt。

这首歌原唱是Dee Dee Warwick,她是Dionne Warwick的亲妹。原版发行于1963年,是R&B曲风,未进榜。
同年,betty Everett的翻唱版发行,在美国peak 51。1964年,英国乐队The Swinging Blue Jeans的版本在英国peak 3,美国peak 97。
Linda在1973年,还没录制自己的版本前,就已经在演唱会中表演这首歌了。而现存最早的电视台录影是1973年12月21日的The Midnight Special现场。

1974年夏天,Linda和制作人Peter Asher在制作《Heart Like a Wheel》专辑。《You're No Good》是专辑里最后一首收录的歌曲,Linda自己提出想录一个自己的版本,而制作人表示太好了,这首歌他也很爱。
7月1日,录制《You're No Good》开始。按理说这首歌Linda已经现场表演过多次,她的乐队也很熟悉了,录制应该很快,但录制出的第1版被Linda本人否决了。这个未发行的版本更贴近于R&B,节奏要比最终版快。
7月5日,这首歌重录。乐队几个人给了Linda合适的节奏,电吉他和弦跟上了。随后Linda录了几遍,选了一个他们几个人都觉得合适的demo版,然后按照制作流程,层层叠叠地往上面加入钢琴、打击乐器、吉他的演奏音轨。
几个小时后,混音师觉得差不多了,把母带播给Linda和乐队听,结果发现意外地洗掉了Andrew Gold的吉他solo部分,于是不得不让他重新回去再录一次。
在当年8月下旬,这首歌的编曲再度调整,按照制作人Peter Asher的意思加入了弦乐。在最终发行的录音版中,Linda演唱完最后一句“Baby you're no good”之后,有1分多钟的纯音乐时间。Linda最后一个“good”拖长的四拍是没有伴奏的,她这四拍唱完后,鼓点继续,随后弦乐部分切入,处理成渐强的效果。

在1980年Linda巅峰期的演唱会中,现场也处理出了类似的效果。
(六)Dolly Parton - I Will Always Love You (1974)

这首歌要表达的是多莉对发掘她的恩师Porter Wagoner的情感,因为她当时决心脱离Porter Wagoner的节目,也脱离和他的组合,自己追求自己的solo事业。这首歌已收录进格莱美名人堂。
《我会永远爱你》在惠特妮翻唱前,多莉自己已经录了两个版本。
第一个版本是74年版,只在美国村榜夺冠,总榜没进。收录这张专辑的叫《Jolene》。神奇的是,在1974年,这张收录了乡村音乐发展历程中两首经典作品的专辑没有进榜。更神奇的是,多莉后来称,她自己后来整理创作材料的时候发现,两首歌几乎是在同一天写的。

第二个是82版,作为喜剧电影《The Best Little Whorehouse in Texas》原声带,在美国村榜又冠了,这次还进了Billboard总榜peak 53,也在加拿大村榜夺冠,并在加拿大总榜peak 8。


在Whitney版大火之后,Dolly在1995年拉上Vince Gill又录了一版合作版。多莉自己爱极了这首歌。

2016年,为纪念乡村音乐协会奖成立50周年,乡村音乐界几十位群星将他们觉得最具影响力的3首乡村单曲通过混音,制作成了《Forever Country》单曲,致敬献唱。这3首歌是John Denver的《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Willie Nelson的《On the Road Again》和Dolly Parton的《I Will Always Love You》。

几个关于这首歌的小趣事:
1. 当这首歌在村榜夺冠时,猫王Elvis Presley曾联系多莉想要翻唱这首歌,但多莉哭了一晚上拒绝了他。一部分原因是这首歌对多莉有特殊意义,这是她决心solo,告别发掘她的恩师Porter Wagoner的歌。另一部分原因是,猫王经纪人Colonel Tom Parker告诉多莉,通常音乐人给猫王提供歌曲,猫王都要享有这首歌一半的版权。
2. 在Whitney翻唱前,多莉曾经多次明示暗示Patti LaBelle翻唱这首歌,因为多莉觉得Patti来唱一定好听。但Patti当时没看上这首歌,2019年Patti在节目中表示非常后悔。
3. Dolly不介意大家把这首歌认为是Whitney的,因为这首歌是她写的嘛,反正大家只要在流媒体听,或者买含有这首歌的唱片,无论谁的版本,她都会收到钱~

4. Whitney当年翻唱《I Will Always Love You》时,演唱时参考的其实不是Dolly的原版,而是Linda Ronstadt在1975年翻唱的版本。这一点在Linda版副歌部分体现得特别明显,多莉74版并没有Linda连得这么多。而Linda版还是《保镖》电影的男主演Kevin Costner推荐给Whitney的。
Dolly听制作人David Foster说Whitney要翻唱这首歌,而且还急得不行,赶紧跟他说有一句“And I wish you joy and happiness”要加进去!因为Linda版是没有那一句的,而多莉觉得那一句很重要。
开头的清唱部分是Kevin的主意,制作人David Foster觉得没必要,但Whitney和Kevin觉得很有必要,最终保留。

(七)LaBelle - Lady Marmalade (1974)

《果酱女郎》由Bob Crewe和Kenny Nolan创作而成,是LaBelle组合在Billboard唯一的冠单,也是她们的传世经典。2001年由Christina Aguilera、Mya、P!nk和Lil' Kim录制的翻唱版也在Billboard登顶,这首歌也成为了史上第9首原版和翻唱版都问鼎过总榜的单曲。
LaBelle这首灵魂乐/Disco舞曲在双版滚石500佳单曲均入榜,在2010版位居485。
2021年,这首歌被美国国会图书馆收入,理由是其“在文化、历史与艺术层面杰出”。
收录这首歌的专辑《Nightbirds》位居2012版滚石500大专辑第274。
歌曲中最出名的一句就是那句法语:“Voulez-vous coucher avec moi (ce soir)?”翻译成英语是:“Do you want to sleep with me tonight?” 在当时相当大胆。而创作的灵感源泉是作者Bob Crewe在新奥尔良的真实体验——被站街女勾搭。
Patti LaBelle对这句话啥意思完全不了解,她不是法国人,也没有人跟她解释这句法语是什么意思。

随着这首歌的大热,LaBelle成为了首个登上滚石杂志封面的黑人女子组合。

这首歌是当时迪斯科逐步风行,从地下走上台前的一个标志。
纵观disco发展的历史,disco的音乐主要来源于Funk、R&B、Soul,保留了摩城时代歌曲的节拍,以4/4拍为主,并更加强调节拍的重要性。当时不少disco音乐的节拍每一拍都是重拍,典型的就是Donna Summer的代表作《Hot Stuff》。
Disco在物理空间上源于地下俱乐部,供人们感受音乐、放纵情绪、享受生活。随着60年代美国民权运动和平权运动的发展,黑人女性、LGBTQ等缺少社会话语权的群体越发得到重视,这些群体也越发懂得需要发声证明自己存在,特别是在石墙事件之后。
由此,到70年代初,这些群体所欣赏的音乐也慢慢地从地下俱乐部走到地上。而黑人女性、LGBTQ由于长期在主流媒体失声,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和歧视,所以主观偏好disco这种具有强烈节拍、在歌曲内容上直观表达个人主观感受(如:直白地求爱),且歌手打扮一般比较浮夸,展现个性的音乐流派。在迪斯科舞厅中,人们可以暂时忘记各自的种族、阶级、身份,一起在舞池中放松身体跳舞,这也是disco在文化层面带来的另一种平等意义。
到70年代后期,主流的流行、摇滚甚至乡村音乐人甚至都已经参与到了disco音乐制作中,迎来了disco音乐的黄金期。Donna Summer、Michael Jackson、Diana Ross、Gloria Gaynor、The Bee Gees等歌手/唱作人在这一时期都有重要的作品。
而LaBelle的《Lady Marmalade》在当时登顶,其实就是disco打入主流的标志之一。

(八)Diana Ross - I'm Coming Out (1980)

这首《I'm Coming Out》位列Pitchfork评选的80年代200佳名曲No.29。这首单曲所在专辑《Diana》入选2020版滚石500大专辑,位列No.394。
Diana Ross在1979年带着女儿去了乐队Chic的演唱会,感觉不错。之后便找乐队成员Nile Rodgers和Bernard Edwards来写歌。1979年Diana发行了由老搭档Nickolas Ashford & Valerie Simpson制作的《The Boss》专辑,实现了初步回春。Diana希望更进一步,回到她70s前期的水平。
当时Diana已经凭借豪华浮夸的服装、发型,以及舞曲等个人特色成为gay icon,但由于同性文化还处在地下阶段,因此她毫不自知。
Nile Rodgers为制作Diana的新专辑,跑到Diana家里一连采访了她两天,想获得灵感——结果几乎没有。Diana Ross仿佛要找人代写自传一样,滔滔不绝地把自己的人生经历从出生到现在讲了一遍。这两天的对话就一个词被用到了专辑制作里——Upside Down,但跟歌曲的意思完全不一样。Diana说:“老娘想把自己的演艺事业来个大翻红。”结果歌词的意思是“颠鸾倒凤”。
收录《I'm Coming Out》和《Upside Down》的这张专辑叫《Diana》也是因为Nile Rodgers想吐槽Diana那两天无聊的谈话像很多纪录片一样无趣,所以给这张专辑起了Diana自己的名字——听起来像部纪录片。
一天晚上,Nile Rodgers在纽约The Gilded Grape俱乐部里看到了好几位变装皇后打扮成Diana Ross的样子大大方方地登台表演——因此得到了“I’m Coming Out”的灵感。
2021年,Nile Rogers在抖音上承认,这首歌他本来就是要写给LGBT群体的。
然而,Diana Ross十分单纯。恰逢这个时候她正在极力尝试跳出Berry Gordy(摩城唱片的建立者之一)的掌控,所以Diana Ross个人当时拿到歌词还觉得非常喜欢,是表达她对于脱离掌控的意思。尤其是看到了这一句:
“The time has come for me to break out of this shell / I have to shout that I am coming out.”
然而,直到罗斯本人兴致勃勃地带着这首歌的唱片去见了自己认识的一位俱乐部DJ,才知道原来“I’m coming out”早就是同志出柜的暗语。
Diana Ross哭着跑到Rodgers面前,质问他为什么要毁了自己的事业。

Nile Rodgers给她安慰:
“你就把她当成你演唱会的开场曲好了。想象一下演唱会开始,你唱着'I'm coming out',哗地出现在观众面前,粉丝哇啦哇啦地尖叫,美国总统也就这个待遇。你可是我们黑人的女皇!”
Diana Ross欣然接受。
这首歌之后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Billboard最高冲到第5名,成为了之后罗斯多场演唱会的开场曲。

(九)Donna Summer - She Works Hard for the Money (1983)

这首《She Works Hard for the Money》是迪斯科女王Donna在80s的回春作,由她和Michael Omartian共同创作。
单曲在美国peak 3,位居年榜15。在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西班牙、芬兰、瑞典等国也打入周榜前十。
乐评方面,这首歌入选RC的1983年最佳单曲年榜,位列14。
这首New Wave/后迪斯科时代经典创作于1983年的格莱美颁奖礼后Julio Iglesias的私人派对。Donna在派对上跟经纪人一起去厕所,发现厕所里有电视很大声地发出声音。在那个年代厕所里有电视是显示餐厅高档的一种表现。Donna心想这酒店真的很豪华。
然而她一瞥,发现一个女服务员Onetta Johnson在角落里累得靠着墙睡着了。她在角落里的熟睡和豪华厕所里电视播出的声音形成了很大反差。Donna对她充满了同情,她心想:“她真的好努力工作挣钱,要在这么糟的环境里睡一整晚。”
随后她的创作灵感来了,回家花了20分钟把词写好了。主歌的第一句就是“Onetta there in the corner stand”,把服务员的名字写进了歌里。之后在副歌强调:“She works hard for the money, so you'd better treat her right.”
这首歌是全专最后一首收录的作品,却成为延续Donna事业的重要一步。
这首歌的MV播出后引起了很多好评,成为MTV史上首个热播的黑人女歌手MV。
那个服务员Onetta之后受邀和Donna一起拍摄了专辑的封底照。Donna按照她的样子打扮成服务员,并在1984年格莱美开场献上了这首歌的演出。


(十)Cher - If I Could Turn Back Time (1989)

在1987年凭借主演电影《Moonstruck(月色撩人)》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后,Cher的歌唱事业也迎来了一波新高潮。
这次回春的最高潮就是由奥斯卡原创音乐奖陪跑纪录保持者、连续陪跑纪录保持者Diane Warren为Cher量身打造的《If I Could Turn Back Time》。
这首歌在四大英语国全部打进前10。在澳大利亚冠了7周,位居年榜第5;加拿大peak 2;美国peak 3;英国peak 6。
然而,Cher一开始并不想录制这首非常符合80年代后期流行元素的轻摇滚单曲,原因是——她听了Diane Warren本人录制的demo,觉得太难听了。
Diane Warren在1991年采访中表示自己心碎了一地,她说自己当时真的给雪儿跪下了,求着她录这首歌。她对雪儿说:“你不录这首歌我就不走,陪你留在这个房间里。”最终,无奈的雪儿答应她录了,只为了能摆脱她。

在2014年的采访中,Diane Warren吐槽说Cher听了自己录的demo,然后发自内心地讨厌这首歌,罢录了。她急得抱着Cher的大腿说:“你必须得录!”
Cher巨无奈,她的腿被抱得有点疼...
Cher的回复是:“F**k you, b*tch! You're hurting my leg! OK, I'll try it.”
然后雪儿喜欢上了这首歌。
这首歌的MV拍摄于美国密苏里号BB-63战列舰。由于当时美国海军缺钱没法拍新的海军入伍宣传片,所以就允许了当时已经人气回春的Cher来拍MV,算是借机宣传。因为Cher穿得比较暴露,这首歌的MV先是被MTV禁播,后改为晚上9点后播放重新剪辑版,美国海军还因此收到了不少投诉。结果争议带动了这首歌的热度,让这首歌更加热卖。

大风大浪啥没看过的Cher并不在乎,转眼就在当年VMA上穿着MV的服装表演了这首歌,成为了VMA的经典现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