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哲学》第四章:唯物辩证法的诸法则|(二)不是变戏法
——矛盾的统一律——
变戏法,不曾见过的人恐怕没有了罢?大戏院里常常有大规模的演出,不过座价太贵。出不起钱的人,在街头可以碰碰跑江湖的献艺,几个铜板,也很够饱一饱好奇的眼福了。通常的戏法,不外是把一件东西变成另一件东西。例如一根棍杖放到毡子下面,立刻爬出一条蛇来,一粒米放在杯子里,他可以给你变成一满杯,或是一些枯乾的水草放进玻璃缸去,用手巾盖一盖,就变成一缸活生生的金鱼。......这一类的变法,在戏法中是最普通的,无论在大戏院或街头的卖艺里,都是必有的节目。
观客对于魔术师所玩的这些把戏,照例是睁大着惊奇的眼睛去观看的,也许还有人深信不疑,以为棍杖真的给魔术师变成了一条蛇。真的,一个变戏法的人,如果不能够使观客惊奇,赞叹,和信服,他的戏法就根本没有人来看,也就不要想靠这一门职业来生活了;他要把他的技术弄得极其巧妙,使看的人出了钱,受了骗,还觉得非常满意。其实棍杖并不真的会变成蛇,一粒米也决没有真的变成一杯的道理。魔术师不过是预先将蛇和满杯的米藏在观客所没有想到的一个地方,到了临台的时候,秘密地搬出来,暗中和棍杖之类换掉了。巧妙地蒙混过观客的眼睛,戏法就算玩弄成功。
这就是变戏法的“变”。这种变动,并不是真的变动。棍杖既没有变成蛇。一粒米也没有变成满杯的米,只不过掉换了一下位置。即使硬要说是变动,至多也只能承认是位置上的移动,也就是一种机械的变动,决不能说东西的本身有了变化,这是第一。其次,这一种位置的移动,完全是受魔术师的支配,棍杖和米的本身一点也不能够自动。变动的推动力完全是外来的!而不是自发的。
有许多人,常常把世界上的一切变动看做变戏法一类的变动。他们虽然承认变动,然而所承认的只是机械的移动。最显著的,例如人类历史的变化,就有人主张是一种循环运动,这就是说,我们虽然好象看见历史天天在变动,天天有新的事情出现,然而这些新的事情,并不真的是新发现,它不过是过去曾经出现过而又消灭了的事情重复再出现一次罢了。这正好象有一个魔术师把过去的事情悄悄地藏起来,到了一定的时候,又把它拿出来给人再看一次。事情的本身根本没有变动,历史的本身也根本没有什么进步,不过是一盏走马灯而已。这种论调,不说别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周作人先生,最近也还不是在主张着的么?
这种关于变动的思想,也就是机械论的一种。它要我们相信这样的两点:第一:世界上的一切变动,只是变戏法样的骗人的事情。大鱼生出小鱼,蚕变成了茧,稻秆上结成了谷子,一切的变化,生殖,繁衍的现象,都是假的。世界上的事物,本身决不会由一种变成另一种,我们所看见的变动,不外是一种东西隐藏了,而另一种东西又来代替它的位置罢了。第二:戏法的变动不是事物本身的变动,而是魔术师推动的,于是为要说明一切变动的来源,就不能不假定世界上有一个大魔术师,掌管着一切的变动。万物的变动,都是由他推动的。这魔术师是谁呢?是人吗?人决没有这样大的力量,那只好说是神了。这样,机械论的变动思想结局是要叫我们相信鬼神,相信宗教啊。
但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变动,实际上和变戏法是不同的。一切自然界的变动,社会的变动,人类思想的变动,都不单只是位置上的移动,而是事物本身的变动。水结了冰,我们决不能说,这是因为神把水藏了,又把冰拿出来,冰的本身根本就是水变成的。封建社会变成资本主义社会,我们决不能说,因为神把封建社会装在荷包里去了,又把资本主义社会拿出来。我们都知道资本主义社会是由封建社会本身发展变革而成的。我们在感性上先认识了卓别麟的小胡子,破皮鞋,......后来又认识到他是一个滑稽大王。这并不是把小胡子之类藏起来,再把滑稽大王拿出来的结果,其实滑稽大王这个概念,根本还是由小胡子......等等变成,因为卓别麟身上的小胡子......等等的东西,处处都表演出滑稽的形相,我们由这种种滑稽形相的感觉,综合起来,才能认识到这是滑稽大王,所以由小胡子等等变成滑稽大王,这一种人类认识上的变动,也和变戏法的变法不同的。总之世界上一种东西变成另一种东西,都是前一种东西的本身发展成的,决不仅仅是位置上的变动,位置上的变动,也不能算做真正的变动。
事物的变动既然是它本身的变动,那么这种变动的推动力,就只能在事物本身里去找,而不能象变戏法一样地把原因归诸于一个神或魔术师。换一句话说,变动的根本动力是在事物的内部,而不是外来的力量。为什么呢?因为外来的力量是不能使事物的本身根本变化的。魔术师只能用一缸活金鱼去把枯草掉换位置,要他真的把枯草变成活鱼,他是没有力量做得到的。蛇蛋变成蛇,是因为蛇蛋的内部有这种可能。如果魔术师要把一个蛇蛋孵出鸡来,也是做不到的。自然,外力不是不能帮助变化,譬如鸡蛋里可以孵出鸡,用人工孵化的方法也可以使它孵化得快一点,但这只是帮助变动的一个条件而已,蛋里是否能够孵出鸡来,抑或孵出鸭来,这是要蛋的本身来决定,不能够由外力左右的。所以这变动的根本原因,是在事物的内部。
变动是事物本身的变动,而且变动的原动力也是在事物本身的内部。所谓内部的动力是指什么呢?
先就事物的本身来看吧。随便一件什么东西,如果把它拿来分析,就可以看出它不是完全单纯的一件东西。它是由许多的部分和要素所构成。简单的如一块铁或一个石头,它也有重量,硬度,脆性,大小等等不同的性质。一种动物植物或者一个社会,其内容的复杂就更不用说了。凡是一件东西,总是一个复杂的统一体,它的内部决不完全一致,它统一着种种互有差别的各部分和各方面,这是谁也能够明白的。
不错,谁都可以看见,一件事物包括着种种差别的部分。这是很普通的常识。但这也仅仅是普通的常识罢了。单单的常识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看得更深刻一些。我们还可以看出,一件事物内所包括的,不只是有差别的各部分,而且还包含着矛盾。所谓矛盾,就是自己推翻自己,自己否定自己,自己排斥自已的意思,这就是说,一件事物的内部,总包含着一种和它自己本身相反的要素。就用一个人的生活来说罢。我们一方面天天要吃饮食,以增加身体上的营养,以维持我们的生活。而在另一方面,我们的能力是天天在消耗,天天要用精力,到一定的程度就会疲劳。这和前面吃饮食以维持生活的一方面是恰恰反对的,所以在一个人的生活上,就包含着这样一个矛盾:一方面要增加体力,一方面又要消耗体力。再用人类社会来说,一个社会是由许多的人所构成,而在这社会内部的人,也不是一致的。至少可以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的人希望维持社会现状,而另一部分的人则又不满意于现状而要求打破现状。这两部分的人群的存在,就成为社会内部的矛盾。总之,不论个人的生活,社会,或世界一切的东西,没有一样不包含着和自己相反的一部分,没有一样不包含着矛盾。它一方面要维持它本身的存在,维持现状,但它的内部却又潜伏着一种否定自己的倾向。
任何一件事物,都是一个统一体,它不但在内部统一着各种有差别的部分,而且还统一着各种的矛盾,这叫做矛盾的统一。
矛盾的统一,就是事物变动的内部的动力。如果没有矛盾,事物就可以永远不变地维持着现状,永远静止而没有变动。但正因为有矛盾,因为内部潜伏着反对自己的倾向,如果要维持本身,就不能不压制这种倾向,若不能压制这种倾向,那么本身就被打破。这样,内部的矛盾,使一切事物的内部自己发生冲突,使它本身不能够固定,使任何事物都有变动的可能性。因为体力会有消耗,我们才不断地要饮食,要补足营养,长久不补充,就不能维持生活,就要死。因为有人希望打破现状,所以社会就常常会变革。总之,这一切事物变动的原因,这矛盾,是在内部存在着的,并不是神或魔术师在玩戏法。
一件事物内部所统一着的不只是差异,并且统一着矛盾,因此它的内部就不断地有冲突,因此这种统一就只是暂时的,相对的,只有矛盾才是永久存在的,绝对的东西。因为这种矛盾和冲突永久存在着,而统一只是暂时的,所以任何事物都常常会被否定,被消灭,而转变成与自己相反的东西,一个活人迟早总不免要变成死人,一个不合理的社会,迟早总要变成更合理的社会。一撮象希特勒的小胡子,终于要被我们认识出来是滑稽大王身上的东西。总之,在一件事物里面(不论自然界的事物,社会上的事物,或人类思想上的事物)总有着矛盾的统一,而且统一只是暂时的,相对的,迟早这件事物会向着相反的方面推移,这是最要紧的一点。
矛盾的统一,是动的逻辑的第一条法则。人类的思想的变动和发展,以及思想所反映的世界上一切的变动和发展,都只有这条法则才能给与最根本的说明。我们要认识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动,也得要从它们的内部的矛盾认识起。所以,动的逻辑的创始者之一曾这样说:“所谓辩证法(即动的逻辑),就本来的意义讲,就是要研究对象本身内部的矛盾。”